對于青少年來說,幾乎有近半數的人都是夜貓子,喜歡晚上十一二點才睡覺,毫無疑問,這樣對他們的身體發育以及健康都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年齡越小,影響越大,那么孩子睡眠不足會得糖尿病嗎?孩子睡多久最合適?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近期,美國兒科學會主辦的兒科雜志Pediatrics刊登了英國倫敦大學圣喬治學院對學齡兒童睡眠時長和2型糖尿病之間的關系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睡眠時間較長的兒童體重相對較輕,體脂水平較低;孩子多睡一小時,空腹血糖水平下降0.24%,胰島素抵抗水平下降2.9%,睡眠時長和胰島素水平、胰島素抵抗及空腹血糖水平成反比。
當然,孩子也不是睡得越多越好。2016年,美國睡眠醫學會出臺了《兒童睡眠時間的推薦》,闡述了如果孩子睡眠時間經常大于他的年齡階段所需,也會對健康出現負面的影響,包括高血壓、肥胖、精神疾病等。
美國兒科學會和美國睡眠醫學會推薦,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所需的睡眠時間是不同的,總的來說,大多數孩子需要8到12小時不等的睡眠時間以保證能有合理的身高。
而要保證孩子有個充足的睡眠時間,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制定一個規律的睡眠時間表,并做到每天在同一時間入睡和起床;父母要監督孩子堅持良好的睡前習慣,規律的睡前習慣不僅能幫助孩子有個愉快的心情入眠,也可以增加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設定必要的限制,比如睡前半小時關閉所有的屏幕、網絡和其他電子設備,規定睡前故事的時間和熄燈時間;睡前三小時避免攝入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和飲料等。(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醫學院兒科博士蔣本然)
一、睡覺要定時:
如果要孩子早上七點起床上學,那麼,孩子最遲要在晚上九點入睡。父母必須訓練孩子自小養成定時入睡的習慣。睡覺的時間到了,無論什么原因,孩子也得準時入睡。如果父母很晚才回家,推遲了晚飯時間,可以安排孩子先吃晚飯,晚歸的父母回家后,與孩子相聚片刻,再講個故事讓孩子入睡,避免因父母的晚歸,推遲孩子的睡覺時間。若有客人來訪,父母可教導孩子向客人說聲晚安,然后安頓孩子入睡,以免影響孩子的休息。
二、睡覺前的活動與準備:
孩子睡覺前,父母宜與孩子進行一些較安靜的活動,如閱讀、畫畫或聽音樂等。切勿讓孩子進行一些刺激的游戲或看電視,因為這類活動會導致孩子過度興奮,影響睡眠。就寢前20分鐘,先向孩子預告要準備上床了,讓他們在此段時間開始收拾玩具、刷牙、上廁所及換睡衣等,做好上床睡覺的準備。至于收拾書包、預備上學用品等,必須在睡前半小時完成,避免要睡覺時或第二天早上四處張羅,手忙腳亂。
三、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為了讓孩子對睡覺的環境感到安全、舒適,父母可讓孩子布置自己的小床,選擇伴睡的布娃娃或玩具等等。睡房的燈光要柔和,室溫要適中,環境要安靜。上床后,父母可給孩子講一個故事,但時間不宜太長,大約十分鐘便可。故事情節不宜太刺激,以免孩子因興致勃勃或過份緊張而難以入睡。講完故事后,與孩子說聲晚安,并播放一些柔和的輕音樂,伴隨孩子入睡。入睡前可將燈光調暗,入睡后關燈,但若孩子不適應太暗的環境,可以在床邊角落裝置夜燈。
四、適當地陪伴孩子入睡:
為哄孩子入睡,盡管孩子年幼,父母也不宜抱著或輕拍他,應讓孩子躺在自己的小床上,父母可哼唱兒歌,讓孩子自然入睡。倘若抱著孩子在懷,哄睡了再放到床上,孩子習以為常,一回到床上就醒來,甚至睡不著。當孩子(特別是幼兒)剛睡著的時候,父母不要馬上離開,因為在睡著的初期,只是淺睡時段,容易醒來。父母可再守候一會兒,讓孩子在有安全感及舒適的氣氛下熟睡。
五、鼓勵與贊賞:
父母可以為孩子設立獎勵計劃。如果孩子能按時上床睡覺,沒有發脾氣、哭鬧的話,可以在獎勵表上得一個貼紙。當他得到特定數目的貼紙時,便可以根據他們的喜愛給以獎勵:如去公園玩、游泳或看卡通動畫片等。每天起床時,父母也可說些鼓勵的話,強化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意識。
六、堅持原則,持之以恒:
孩子有時會試探父母的限制底線,在就寢時哭鬧著不愿睡覺。這時,父母無須遷就他們,只要堅定地告訴他們,就算哭鬧,最終仍得回到自己的床上,當孩子安靜下來時,父母可給予贊賞。只要父母立場堅定,持之以恒,孩子終必明白父母的要求。
當今社會,雖然很多父母的工作時間很長,晚上八、九點后才回到家里,每天與孩子相聚的時間很短,但親子時間是重質而非重量的,父母應珍惜與孩子睡前的相聚時刻。同時,培養孩子良好的睡眠及定時起居的習慣,是訓練孩子生活規律的重要一環。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