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幼兒 > 寶寶牙齒受傷要怎樣處理比較好?嬰幼兒需要怎樣的奶量足夠?[圖]

        寶寶牙齒受傷要怎樣處理比較好?嬰幼兒需要怎樣的奶量足夠?[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6 18:00 嬰幼兒吃奶乳牙

        寶寶在嬰幼兒時期,通常都是會有兩次的長牙齒的機會,一次是長乳牙,另一次就是長恒牙了,而乳牙由于并沒有牙根,所以通常都是比較的脆弱的,所以很容易受到傷害,那么,寶寶牙齒受傷要怎樣處理比較好?嬰幼兒需要怎樣的奶量足夠?

        寶寶牙齒受傷要怎樣處理比較好?嬰幼兒需要怎樣的奶量足夠?(1)

        1、寶寶牙齒受傷怎么辦

        1、乳牙脫位

        孩子到了換牙期,隨著恒牙的萌出,乳牙就會一顆顆地脫落,如果有些乳牙遲遲不脫落就可導致恒牙向一側生長,從而出現牙齒不美觀的現象。當孩子乳牙發生移位的情況,影響到恒牙的正常發育,家長就要帶孩子就醫。有些乳牙搖搖晃晃不掉,孩子容易用舌尖去添,一不小心就吞下去。當發現孩子的牙齒要掉了,父母要告訴孩子不要老是去舔和搖晃,等其自然脫落。

        2、乳牙受到震蕩

        孩子小,總喜歡拿些小東西往嘴里放,用牙齒來咬,一不小心就會震蕩到牙齒。震蕩到牙齒外表看不出什么問題來,家人如果不細心觀察也難以發現。如果遇到寶寶摔倒,或是拿硬物啃咬,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張開嘴,檢查牙齒是否受損,要孩子輕輕用舌尖觸碰,是否有牙齒松動。如果懷疑牙齒可能松動,那就要去醫院檢查。如果牙齒因震蕩受損又沒有及時發現,直到牙齒變黑,牙髓已經壞死的話就無藥可救了。所以,家長一定要多留心關注孩子。

        3、牙嵌入性脫位

        牙嵌入性脫位就是指乳牙離開了它原本應該處在的位置,嵌入了牙齦之中或是發生了移位。這會影響到恒牙的正常發育和萌出,導致牙齒發育異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需帶孩子到醫院就診,讓醫生幫助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或是將阻礙恒牙萌出的乳牙拔出或是用其他辦法進行治療。

        4、吃糖過多導致蛀牙

        有些孩子特別喜歡吃糖,父母不加以制止也不給孩子學會刷牙,這就給細菌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他們住在孩子的牙齒里,大吃特吃,把孩子的牙齒咬得四處是洞洞,孩子也因牙痛而哭天喊地。蟲牙是無法很好地修復,只能是等待換牙時長出新的恒牙為止。

        5、關注兒童牙齒健康

        孩子的乳牙在意外之中磕到或是碰到,因為傷的不是很嚴重,小朋友只是有輕微的一點小痛或是在咬合時有點不舒服的感覺,父母們就不會放在心上,覺得不是什么大問題,甚至可能不會去醫院。其實,這樣對寶寶的牙齒也是一種危險,乳牙外傷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牙根尖部組織水腫和牙髓充血等。如果受傷較為嚴重還可導致牙髓出血,根尖部血管斷裂、牙髓壞死等重大問題。當孩子磕到或是碰到小乳牙時,只要孩子覺得不舒服,家長就要帶孩子去看醫生,而不是覺得是小問題,放在一邊不予理會。

        2、嬰幼兒需要的奶量

        ?第一周

        在嬰兒剛出生的那幾天里,她可能不會太有食欲。不過兒童健康官網稱,這個情況很快就會改變,母乳喂養的嬰兒一般需要每天喂奶8到12次。在此期間,母親們可能會發現需要每隔1.5到3小時就要喂寶寶一次。喂養時間可能會發生變化,因此你要警惕任何寶寶感到肚子餓的跡象。美國兒科學會稱,咂嘴巴、手放在嘴上、頭搖來晃去,這些舉動都是寶寶肚子餓的前兆。

        第一個月

        在出生大約一個月以后,你的小嬰兒就更接近哺乳期了。兒童健康官網稱,在此期間,媽媽們可能會發現自己多出了許多空閑時間,因為喂奶次數由原來的一天8到12次下降到了一天7到9次,喂奶間隔時間則增長到了2到3小時。寶寶如果有點餓了,她可能會把舌頭伸到嘴巴外面或者是把鼻子和嘴巴靠近媽媽的乳房。

        喂奶問題

        健康兒童網稱,即使你的小家伙睡得很香甜,你也不應該超過4小時不給她喂奶。當寶寶似乎比平時更急切的想要喝奶時,媽媽就需要關心一下自己的乳汁供給量了。寶寶的喝奶量如果突然發生了變化,可能是因為她在第一個月發生了井噴式生長。在寶寶大哭之前給她喂足夠的奶可以避免她太過傷心。

        附加說明

        有一些因素影響著嬰兒應該多久被喂一次奶,同時也影響著母親應該多長時間喂一次奶。如果你正在糾結于母乳喂養或是乳汁供應,你的醫生應該可以給你推薦一位哺乳顧問。上班時間緊的媽媽們可能還會為了15-30分鐘的喂奶時間而感到煩惱。用擠奶器事先吸出乳汁就可以輕松解決你的這一煩惱,給你自由。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