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幼兒 > 哪些因素會影響到寶寶走路呢?寶寶智力發育的高峰期在何時?[圖]

        哪些因素會影響到寶寶走路呢?寶寶智力發育的高峰期在何時?[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6 18:29 走路發育智商

        寶寶學習走路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這個過程也是每一個寶寶都必須要經過的一個環節,寶寶往往都不是突然的就能夠走路的,他們都是需要先經歷一個爬行的過程,有的寶寶走路的時間比較的早,但是有的缺非常的晚,具體受什么因素影響你知道嗎?

        哪些因素會影響到寶寶走路呢?寶寶智力發育的高峰期在何時?(1)

        1、影響寶寶走路的因素

        走路早的寶寶聰明嗎

        孩子出生后骨骼還發育不完全,所以會站不穩,坐不穩,他們需要在搖籃里睡著,或者是爸爸媽媽的懷抱里被抱著。直到孩子長到八九個月的時候,便會開始走路了,此時是寶寶走路較早的時期,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走路早更加聰明。其實,這是個傳統的思維誤區。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走路早、說話早,就說明孩子的智商更高,甚至于將這些發育里程碑當作父母之間的競賽。其實這些不過是人們認知的誤區。孩子的智商部分受到遺傳影響,部分受到后天的環境和培養的影響,而成長過程中,發育標志性事件的出現并不表示孩子就更聰明。

        影響寶寶走路的因素

        孩子走路的早晚與大腦發育沒有直接關系,而與小腦的發育有關。人們的小腦決定身體的平衡能力,也就是手腳協調能力。如果孩子的小腦發育較好,那么走路的時間就會提前,身體平衡性高,在以后學習舞蹈或是其他運動,較高難度的動作也比較容易完成。而如果小腦發育緩慢,那么走路的時間也會延遲。

        相對的,智商的高低則是受到大腦發育的影響,因此身體的協調能力,走路早晚與孩子的大腦發育沒有直接關系,所以也就與孩子的智商高低沒有關系,走路的早晚不能決定孩子聰明與否。

        遺傳因素

        父母兒時走路晚,寶寶也會晚。

        疾病

        耳部感染或流感等疾病,會影響平衡因而推遲學走路的時間。

        環境因素

        缺乏刺激會延緩走路時間,四周環境中沒有設置適合寶寶扶著走路的物品,導致寶寶漸漸對走路失去興趣。

        安全感

        害怕摔倒,若寶寶在練習站立時,對攀扶曾有不好的經驗,就會產生畏懼心理不肯學習走路。

        逆反情緒

        逼寶寶學步,反而會導致他的逆反情緒。

        體質因素

        如果寶寶營養不足,肌肉發育比較緩慢或者體質不好,都會影響寶寶學走路。

        缺乏鍛煉

        在適當的時間段就要開始訓練寶寶的腿部肌肉,讓神經系統盡快發育。

        衣著過于厚重

        衣服穿得過多或者過厚,影響寶寶活動的靈敏性。如果擔心寶寶著涼,就讓寶寶在適宜溫度的房間里訓練,不要穿太多衣服。

        體重過重

        這樣讓寶寶活動起來不方便,缺乏行動的動力。不能因為寶寶是個寶貝,就一味補充營養。營養過剩也是個大問題。

        怎樣讓寶寶更早學會走路

        滿足嬰兒期對營養的需求

        寶寶的生長發育,需要有充足的營養作為保障,因此,要注意滿足寶寶對營養的需求,食物要全面、均衡,應多吃維生素及鈣磷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肉類、新鮮蔬菜水果等,以使兒童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減少疾病的發生。另外,當寶寶長到2~3個月之后,要多點帶寶寶到戶外去曬曬太陽,并在醫生的指導下添加適量的鈣劑和魚肝油,以使得寶寶的骨骼長得更加健康。

        根據各月齡發育階段的特點訓練寶寶

        在6個月以前,要讓孩子學會很好地抬頭、翻身,還可以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學會給寶寶在各月齡階段做適宜的嬰兒體操;到了寶寶8個月左右時,讓他學爬行,爬行能夠讓寶寶全身各系統都達到協調的效果,既能讓身體得到鍛煉,又可以改善大腦和心臟的血液循環,讓身體的重量分散到四肢,減輕腹肌及脊柱的負擔,而且寶寶在爬行的時候,會將脖子抬起來,這個動作可反作用于大腦,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到了10個月的時候,再讓寶寶學著扶物從蹲到站立,并慢慢掌握到站立的平衡,這樣,寶寶也就能慢慢學會輕松走路了。

        給點耐心和等待,學會放手

        寶寶初學走路時,需要在反復的實踐中不斷地摸索如何掌握好重心,這樣才能走得更穩,所以我們需要多一些耐心和等待,給寶寶多一些嘗試的機會,不要因為寶寶摔了一跤,就心疼得不再讓他練習了,也不要在他面前表現出驚慌害怕的表情,以免增加寶寶對學步的恐懼。許多寶寶遲遲不會走路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到了該學步時間時,仍被經常抱著,這樣看似很安全的呵護,卻剝奪了寶寶行走的權利,其實,家長應該大膽放手,讓寶寶去體驗,當寶寶摔倒時,給予他溫柔的安撫和鼓勵。讓他更有安全感。

        做好安全防護

        讓寶寶在安全的環境中學會控制自己的下肢動作:當寶寶扶著東西能夠站起來后,就要開始教寶寶學走路了,這時家長可以蹲在寶寶面前,伸出雙手拉他手臂至與肩同高的位置,但注意不要抬得抬高,以免拉傷寶寶。然后鼓勵寶寶慢慢向前邁步,讓他充分體驗腳踏實地的真實感覺。當拉著寶寶的手他可以開步走以后,爸爸媽媽就可以站在他面前,用雙手或毛巾托住他的腋窩,跟著他一起走,逐漸讓寶寶減少對外力的依賴,直到自己對身體能平衡控制,只需用一點點外力就能自己往前走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在距離寶寶1米左右的地方,用他喜歡的玩具去引逗他向前邁步,訓練多幾次后,寶寶便能大膽地獨立行走了。

        及時糾正不正常的步態

        在學走路的時候,由于下肢尚未完全發育,腳步的力量不夠,學步及站立時,雙腳便自然地分開,使腳底面積加寬以增加穩度來防止跌倒,結果產生了雙腳自然分開的不正確走路姿勢。隨著年齡的增長,動作平衡慢慢變得協調,這種八字分開的步態也會慢慢改變的,所以家長不必太過于擔心,但如果超過2歲了,寶寶的走路姿勢仍然是這樣,或者是超過1歲半仍還不會走路時,則應該要帶寶寶到醫院請專業的醫生檢查下,以便及早糾正。

        2、寶寶智力發育高峰期

        第一次在第5周左右時,機體器官迅速成熟,所有感官都開始工作。例如,他開始在哭的時候流眼淚,或者用微笑來表示高興,他還不時地對周圍發生的一切進行觀察和聆聽,對氣味和動靜作出明顯的反應。

        第二次在第8周左右時,嬰兒發現周圍環境原來并非統一和固定不變,而是由活動的具體的東西組成。這種眼花繚亂的變化,讓他感到恐懼。不過,要是能經常躺在母親的懷里,同母親保持親密的接觸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消除恐懼感的出現。

        第三次在第12周左右時,嬰兒發現了動作,還認識了某些活動的過程。于是,他過去呆板的動作變得靈活起來,而且懂得了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這也證實自己擁有的“本領”,他發出了尖叫,格格地笑,興奮地學語,并且不斷地試圖跟母親或其他人“交談”。

        第四次在第19周時,嬰兒懂得抓東西,會轉動或翻動可以拿到的東西,會注視物體的活動過程。這時他對一切都要研究一番——用手摸,或者干脆往嘴里送。

        第五次在第26周時,嬰兒逐漸理解了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如按一下按鈕就能聽到美妙的音樂。同時,他已懂得:某件東西可以放在另一件東西里面,也可以放在第三件東西的外面;東西可以在近處,也可以在遠處。因此,他最感興趣的游戲是把東西拿出來搬進去,把什么都弄得亂七八糟。

        第六次在第37周時,嬰兒懂得對各種事物進行抽象地分類,例如他懂得,狗總是“汪汪”地叫,大狗小狗、黑狗白狗都不例外。這表明,他已經開始像成年人那樣運用邏輯思維了。

        第七次在第46周時,嬰兒意識到,做任何事情都有先后順序,所以,他最喜歡的游戲是“自己動手”,即按照先后順序來完成某項工作。他正是通過這一游戲來學習“辦事”,而且加深對順序的印象。不過,他又以為這一順序是固定不變的。

        第八次在第55周時,嬰兒終于發現,原來順序的先后可以由自己來決定隨意地變動。這時,他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制定計劃”,明確表示自己想要什么。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