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幼兒 > 孩子身高會有哪些影響因素?怎樣對寶寶進行刺激讓他更聰明?[圖]

        孩子身高會有哪些影響因素?怎樣對寶寶進行刺激讓他更聰明?[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6 18:29 嬰幼兒聰明智力

        這年頭,身高顏值等等,都是非常的重要的東西,畢竟,在很多的時候,長得好看的人,總是讓人感覺更加的喜歡,自己的寶寶,自然是希望他們能夠優秀健康的成長起來,而寶寶以后長得高不高,除了先天的因素,后天的照顧,認為的因素也是有很多的。

        孩子身高會有哪些影響因素?怎樣對寶寶進行刺激讓他更聰明?(1)

        1、孩子身高的影響因素

        身高與性成熟早晚有關

        成熟年齡的遲早會影響急速成長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長現象發生較早的人,就較快達到終止點;較晚發生的,也較晚達到其終點。當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長高時,性晚熟的少女卻還在長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較高。身高長得最快的時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經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達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長的巔峰期是青春期頭一年,約13~14歲,身高增加可達10~12厘米。

        身高與營養有關

        從某種意義上說,身高是營養物質(特別是蛋白質)“堆砌”起來的。構成年人體的蛋白質的物質有5~10萬種,組成這些蛋白質的8種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給。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種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質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組織器官的生長發育,特別是骨骼和骼軟骨的生長發育。對學齡前兒童的試驗表明,每餐面包中增加0.5克賴氨酸的實驗組的身高體重顯著超過其他兒童。日本將6對孿生嬰兒分兩組進行試驗,第一組給予正常營養,第二組在食物中增添賴氨酸。1300天后,第二組的嬰兒比第一組平均高1.7厘米,重1公斤??梢?,全面、合理的營養是影響身高的因素,同時也是補救身高的必要條件。骨骼,尤其是下肢和脊柱,在性發育期新陳代謝最旺盛,這就需要豐富的營養供給。飲食中的高蛋白質,尤其是動物蛋白質和鈣、磷、維生素等無機鹽類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魚類以及各種促進新陳代謝的維生素B族、E族,豆類、雜糧及新鮮水果、蔬菜等所含營養成分,都有助于骨骼的充分發育,即骨骼的增長、增粗、增寬和骨皮質增厚。

        身高與睡眠有關

        生物學家研究內分泌腺分泌規律時發現,對少年兒童來說,睡得好長得高。身高的增長,取決于骨骺的不斷增長,而骨骺的生長又受內分泌腺的控制??刂粕砀叩膬确置诩に刂饕心X下垂體分泌的生長素、黃體化激素和性激素,其中生長激素作用最顯著。生長激素的分泌有其明顯的規律性,即白天分泌較少,夜晚睡眠時分泌較多。研究人員發現,當兒童深睡1小時后,生長激素的分泌量,超過白天5~7倍,而深睡時性激素和黃體化激素的分泌也很旺盛。顯然,這對兒童身高的增長非常有利。青春期是生長激素和雄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期。生長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四肢骨骼增長;雄性激素則使骨骼增粗,更結實。這兩種激素的分泌在睡眠中尤其旺盛,所以青少年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每晚至少要睡足8個小時。

        身高與遺傳有關

        據研究,人體的最終身高75%取決于遺傳因素。也就是說,在一般情況下,父母身材高,子女身材也高;父母身材矮,子女身材也矮。但是,父母身高不是影響子女身高的唯一因素,外在因素即環境條件對身高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外在因素主要是指營養、生活習慣、體育鍛煉等。

        身高與體育鍛煉有關

        據調查,一年的體育鍛煉就能使男孩子的身高比不鍛煉的同齡者多長1~2厘米,女孩子多長2~3厘米。經常鍛煉的小學生比不鍛煉者高5厘米左右。體育鍛煉所以能促使身材長高,一是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二是加強了骨細胞的血液供應,有利于提高骺軟骨的增殖能力,三是對骺軟骨的增殖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據研究,運動以后生長激素分泌明顯增加,同時,運動還會鍛煉肌肉、骨胳,使之更加健壯。因此,國內外研究者一致肯定:運動有助于長高。專家建議,下面一些運動特別有助于孩子長高。A.摸高練習;B.爬桿或爬繩梯鍛煉;C.上體前引;D.交叉伸展;E.跳繩、跳皮筋、踢毽子;F.單桿懸垂;G.游泳。這些訓練會增加關節、韌帶的柔韌性,有助于身高發育。像舉重、杠鈴、鉛球、鐵餅等負重訓練,不宜作為18歲以前少年的經常訓練項目,即使過了青春發育期,也不適于進行這類運動,以免影響身高的發育。

        身高與精神因素有關

        研究發現,精神上受過嚴重創傷的孩子生長發育遲緩,甚至停滯。這是因為不良情緒會影響腦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輕者影響身體發育,重者導致各種疾病。因此,憂傷和郁悶不僅會使兒童少年易患各種疾病,而且影響生長發育,甚至出現“未老先衰”的現象。

        寶寶為啥長不高

        喂飯喂太飽了

        想要寶寶營養充足,快高長大,很多老一輩都喜歡讓寶寶再多吃一點。專家表示,人在饑餓狀態下,會促進腦垂體更多地分泌生長激素,這可以刺激兒童骨骼生長。然而,寶寶吃得過飽反而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導致寶寶長不高。

        另外,營養過剩還會讓寶寶性發育期提前,造成性早熟。這樣的寶寶在一定年齡階段可能比同齡人要高,至少不矮,但過早地促進骨骼發育,導致骨骺在生長發育期之前提早閉合,最終成為矮個子。

        宅在家里不出門

        現在很多家長到了周六日就宅在家里休息,以至于很多寶寶放假也多是呆在家中玩電子游戲或者看電視。事實上,陽光有助于促進寶寶的生長發育。長期宅家里遮天蔽日,寶寶想長高也很難。

        陽光中富含紅外線和紫外線,紅外線可使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刺激骨髓造血;紫外線可以殺滅皮膚和空氣中的細菌病毒,加速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改善血液中鈣、磷代謝,促進寶寶生長發育,并能預防貧血和佝僂病。

        整天坐著玩玩具

        寶寶都愛玩玩具,特別是家里買來了一大堆寶寶益智的玩具,希望能夠促進寶寶大腦發育,變得更聰明。但要注意咯,寶寶長期坐著一動不動,對寶寶的身體發育和協調能力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呢!

        運動時,尤其是走、跑、跳等運動,會拉扯關節,使身體的長骨受力,從而刺激骨骼兩端軟骨的發育,刺激身體分泌生長激素,有助于寶寶長高。但如果寶寶長期不動,就有可能成為矮個子了。

        過早叫醒寶寶

        家長早早要趕去上班,只能是早一點叫寶寶起床,好讓能夠幫寶寶盡快梳洗、吃早餐再送去幼兒園。但原來,過早地叫醒寶寶,擾他清夢竟然會影響到他的身高發育!

        寶寶要長高個子,特別在春天這個寶寶成長的季節,要保證寶寶有足夠的睡眠,每天至少確保8小時以上。因為生長素的分泌在人入睡后45-90分鐘內明顯升高,且夜間生長激素的分泌超過全天量的一半以上。寶寶只在睡眠時才分泌生長激素,清醒時并不分泌。所以,不要以為讓寶寶早睡就行,過早地叫醒寶寶,也是會影響寶寶生長激素的分泌的哦!

        亂給寶寶補鈣

        我們都知道寶寶生長發育離不開鈣的吸收,因此有些家長就很注重給寶寶補鈣,生怕他身體的鈣不夠,影響生長發育。

        專家表示,過量補鈣可能導致幼兒骨骺提前閉合。兒童在生長發育階段,隨著年齡增長,骨骺線逐漸愈合,骨成熟也在加快。在骨骺線閉合前,增長的幅度和潛力都較大,如果骨骺提前閉合,必然會使寶寶的身高受到限制。

        長高的方法

        吃(不是增高藥)

        千萬別偏食,更不能節食。特別要補充的是蛋白質、鈣和維生素,魚、蝦、瘦肉、禽蛋、花生、豆制品中都富含優質蛋白質,應注意多補充。牛奶、蝦皮、豆制品、排骨、骨頭湯、海帶、紫菜等是含鈣、磷豐富的食物,另外記得多曬太陽,鈣質才容易吸收。多吃蔬菜水果,補維生素,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維生素是維持生命的要素,是人體生長發育所必不可少的”。

        少吃零食

        少吃零食,特別是高糖和高熱的垃圾食品、快餐??系禄@些千萬少吃。

        充足睡眠

        長高的主要時間是晚11點到2點之間,如果錯過了這段時間,你讓身體怎么長呢。

        早餐一定要吃

        心情愉快,積極樂觀,特別是不要因為身高而自卑,或者老是有自己已經無法長高的負面情緒。

        運動——最關鍵

        跳——籃球、排球這些有跳起動作的運動非常有助長高,如果沒有時間去做這些運動,平時多練習摸高也有好處。

        伸展運動——可以找一些增高操來練習,讓身體伸展開來。原本彎曲的骨頭只要伸直那么一點點,我們這么多的骨頭合起來就有好幾厘米呢。練單雙杠也好的,但主要不是讓你練手臂肌肉,而是通過身體在空中垂擺,讓身體受重力作用長高。

        其他運動方式,凡是涉及跳和伸展的,都可以嘗試。每天早晚都要練,堅持才有效果。

        2、怎樣對寶寶進行刺激

        觸覺刺激

        應該在寶寶餐后1小時進行撫觸,或選擇在寶寶沐浴后或穿衣服時,每天撫觸2~3次,每次15分鐘左右

        小寶寶的皮膚觸覺非常敏感。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副主任醫師柯海勁表示,他們都非常喜歡媽媽的溫柔撫觸,通過撫觸,不僅可以讓小寶寶感受到媽媽的愛,并和媽媽建立起愉快的依戀關系,而且撫觸還可以刺激新生兒皮膚感受點,促進觸覺神經細胞和中樞的聯系,從而促進新生兒神經系統的發育。所以,新媽媽們應該每天多點跟小寶寶進行“皮膚交流”。

        撫觸時應該在寶寶餐后1小時進行,可以選擇在寶寶沐浴后或穿衣服時,每天撫觸2~3次,每次15分鐘左右,當寶寶覺得疲憊、饑渴或煩躁時則不宜進行,撫觸前將室溫調到25℃以上,并播放一些柔和的音樂來調節氣氛,媽媽雙手搽一些嬰兒潤膚油潤滑雙手,在撫觸按摩時,力度要適中,同時用安慰性語言和親切的目光與寶寶進行交流,使寶寶在撫觸時能處于安靜、愉悅的狀態。

        另外,給小寶寶換完尿片后,也可以給他一些皮膚接觸,用溫暖的手輕輕地拍拍他的小屁股,讓他感受到媽媽溫暖的體溫。平時也可以經常用手揉揉寶寶的小手和小腳丫,促進末梢的血液循環。撫觸是隨時隨地進行,不一定必須全身同時進行。

        視覺的刺激

        3個月以內的小嬰兒容易被色彩鮮艷(如紅色)、有強烈黑白對比的顏色吸引

        視覺的成熟相對比較慢,對于剛出生的小寶寶來說,周圍的事物大多是模糊的,然而,在不同的時間,寶寶對色彩的感知也是不同的,爸爸媽媽應該要抓住每個時期的特點給予適當的刺激,以促進寶寶腦部的發育。

        柯海勁稱,3個月以內的小嬰兒容易被那些色彩鮮艷(如紅色)、有強烈黑白對比的顏色吸引。因此,媽媽可以拿一些紅球或黑白相間的幾何圖案、人物頭像等,舉到距離寶寶臉上方大約20厘米處,搖動紅球以吸引小兒注意,然后將球從小寶寶頭的一側向中央,再向頭的另一側(180°)慢慢移動,來吸引小寶寶的追視,以訓練他們頭部和眼睛的活動。隨著寶寶的視覺神經對彩色的東西變得越來越敏感,視覺范圍也隨著月齡慢慢擴大,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慢慢對寶寶進行色彩感知度和認識度的培養了。比如,爸爸媽媽可以給小寶寶的嬰兒房涂上溫馨美妙的色彩,在小寶寶的視線范圍內擺放些色彩鮮艷的彩球、彩色玩具等,給小寶寶的床單被套換上溫暖的色彩等,這不僅可以對寶寶的視覺進行刺激,而且對大腦的發育也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隨著小孩長大,也可以帶小孩到戶外進行更多的視覺訓練。

        語言的刺激

        兩三個月開始寶寶發出“咿呀”之聲的時候,家人也應以“咿呀”之聲作出回應

        柯海勁指出,有些家長覺得寶寶還沒到說話時就可以不用跟他聊天,其實寶寶的語言發育是一個累積漸變的過程,需要多一些語言環境的刺激,才能讓小寶寶在潛意識狀態下發展認知和與人交往的情感。

        在小寶寶還是兩三個月開始發出“咿呀”之聲的時候,家人也應以“咿呀”之聲作出回應,見到回應后,小嬰兒會非常興奮,繼續重復發音。經常頻繁地對著他講話,這些聲音的刺激,可以鍛煉小寶寶的語言聽覺能力。同時,也可為小寶寶購置一些色彩鮮艷、能發出聲音的小玩具,訓練他的聽覺和語言感受能力。

        當寶寶七八個月大的時候,他們已經可以聽懂大人說的話了,這時爸爸媽媽在刺激寶寶語言時就應該將聲音與具體的事物聯系在一起。如教他指著說“爸爸”、“媽媽”、“寶寶”,看到他對某件物品感興趣,可以用手指指著告訴他這是什么,如“球球”、“熊熊”等,以幫助他們建立起具體事物與詞匯之間的聯系。當寶寶開始學說話時,父母也可設置多一些交流的情景,刺激他來模仿你說話,對寶寶“啊啊”用手指的示意要求,不要立即給予滿足,而是要訓練他開口說“要”。

        總之,爸爸媽媽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吃飯、游戲等方式,隨時和寶寶進行交流溝通,有意識地創造刺激寶寶說話的語言環境,但在這個過程中,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與寶寶的眼神交流,說話時一定要注視著他,表情要盡可能豐富,聲音要盡量柔軟溫和,語調要緩慢夸張,這樣傳遞給他們的不僅是詞匯,更重要的是刺激寶寶大腦語言中樞的發育。

        味覺的刺激

        添加的味道只是嘗試,不作為長期進食的基礎,平時添加的輔食以清淡為主

        寶寶長到6個月的時候,爸爸媽媽應該要開始為他們添加輔食了,讓寶寶開始嘗各種味道的食物,如果添加過晚,則可能會由于刺激不夠,導致孩子長大后味覺弱化,或拒絕某種味道。

        柯海勁稱,在各種味道的刺激中,小寶寶首先接觸到的是微微的甜味,如母乳或牛奶。在甜味之后,小寶寶會接觸到咸味,如在粥里加一點點的鹽,看看小寶寶的反應,可能剛開始他會有一些排斥,不過這是正常的現象,家長不用因為小寶寶一開始排斥就不再嘗試了,而是可以先讓他嘗試一點點,然后再慢慢添加,但是要注意一點的是,鹽的添加量不宜過多,因為這個時候小寶寶的臟器發育還尚未完善,一下子就添加過多的話,容易造成腎臟的負擔,而且可能會導致成年后的高血壓問題等。之后,再到酸、辣、麻、苦的順序逐一添加。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添加的味道可以說是嘗試,但不作為長期進食的基礎,平時添加的輔食也是以清淡為主,1歲前是不常添鹽的,更不用說苦、辣,等等。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