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幼兒 > 寶寶吃飯很好卻越來越瘦是怎么了?寶寶的大腦是怎樣發育的?[圖]

        寶寶吃飯很好卻越來越瘦是怎么了?寶寶的大腦是怎樣發育的?[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6 18:31 脾胃大腦嬰幼兒

        孩子由于比較挑食的原因,而看起來很瘦 這個問題應該是很常見的,但是,有很多的小朋友們明明吃飯是非常的乖的,也不會特別的挑食,但是,就是越來越瘦了,這就讓父母們憂愁了,其實,著也是有原因的,媽媽們需要仔細的觀察,然后對癥下藥。

        寶寶吃飯很好卻越來越瘦是怎么了?寶寶的大腦是怎樣發育的?(1)

        1、寶寶吃飯很好卻很瘦

        孩子的脾“偷懶”了

        在我們常規的意識里,孩子越吃越瘦就是營養不良,其實有些孩子越吃越瘦正好相反,不是營養不良而是營養太好了。有很多越吃越瘦的孩子多是吃很多牛奶等高蛋白的食物,這些食品到了胃里不需要經過脾的蠕動就會被吸收。長此以往,脾就“沒事可干”,一旦吃了需要“蠕動”的食物,脾也就習慣于“懶惰”不運動,吃下去的東西就會不消化,如此一來就會惡性循環,營養不均衡,越吃越瘦。如果孩子出現這種情況,這需要通過治療喚醒其脾的功能。

        孩子腸道里有了寄生蟲

        孩子肚子里有寄生蟲,就會越吃越瘦,這些寄生蟲就會像“吸血鬼”一樣,大量吸取孩子體內的各種營養。這時,孩子便會出現“吃飯不長肉”的現象。此時,家長需要帶孩子去醫院做糞便化驗,如果發現糞便中有蛔蟲卵,應立即請醫生為孩子驅蟲。

        孩子得了糖尿病

        孩子越吃越瘦會是糖尿病?很多家長都會說,只聽說肥胖的孩子易得糖尿病,沒有聽說過瘦孩子也會得糖尿病啊?世界糖尿病基金會江蘇分中心負責人,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童內分泌專家于寶生主任曾說過,每個孩子患糖尿病的病因是不一樣的,有些孩子是因為飲食不合理、暴飲暴食所致,而有些孩子則是因遺傳背景,或受后天的環境和藥物影響,比如感冒,病毒等感染使用藥物治療后,由于自身免疫反應,破壞了胰島細胞,使胰島素合成減少,失代償時臨床癥狀就出現了,所以小孩患糖尿病的臨床癥狀也不一樣,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不能用胖瘦來區分。

        糖尿病者越吃越瘦主要是吃進的營養素是沒有被身體很好地吸收,因為患者血液中的葡糖糖過多,會導致體內的營養素無法正常的被身體的組織所吸收,只能從尿液中排出,長此以往,機體缺乏營養素的問題就會越發嚴重,所以越吃越瘦。

        孩子得了“甲亢”

        兒童甲狀腺功能亢進(簡稱“甲亢”)癥是小兒內分泌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甲亢的發病是沒有年齡之分的,因此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有患甲亢的可能。兒童一般3歲前很少有甲亢,高峰期發病會在7~16歲,女孩患有兒童甲亢的幾率比較高。一旦出現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使身體處于亢奮狀態,高代謝,也高消耗。因此,人餓得快、吃得多,但吃進去的東西不能被儲存,而是很快地被消耗掉了,導致“入不敷出”,很快消瘦。當孩子出現,食欲增加,但是越吃越瘦、多汗、怕熱、大便次數增多、睡眠障礙、倦怠無力等情況時,家長要警惕孩子是不是得了甲亢。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越吃越瘦,首先要排除孩子是否因為挑食、偏食,造成營養不良。排除這些后,孩子越吃越瘦,一定要到醫院進行體檢,以防孩子疾病纏身,損害健康。

        2、寶寶大腦怎樣發育的

        寶寶出生前的大腦發育:遠比你想的要活躍

        雖然剛出生的寶寶的各項能力都非常有限,吃吃睡睡就是他們的主要任務,可是他們的小腦袋相對于他們更為嬌小的身軀卻是不成比例的大呢。有數據顯示:新生兒出生時的大腦重量大約為400克,相當于成年人腦重的25%,而同時期的新生兒體重僅為成年人的5%左右。

        由此可見,當寶寶還在媽媽肚子里時,寶寶的大腦就開始發育了。在媽媽懷孕的第4周,寶寶就有了第一根神經纖維,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此后神經纖維不斷迅速增長,寶寶能越來越多地感受到媽媽的關愛。到26周時,寶寶的大腦皮層已經有了基本和成年人一樣的溝回。腦細胞數目和體積在媽媽懷孕期間則是不斷地增加與增大。

        0~3歲寶寶的大腦發育

        你知道嗎?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寶寶出生后,大腦的發育非常迅速,這種高速發展的狀態將持續到寶寶約6~7歲時,這時寶寶的大腦重量已經接近成年人。此后的增長速度會趨于緩慢,直到20歲左右停止增長。

        大腦里的各個區域支配著不同的功能,有負責身體運動功能的區域、聽覺和視覺的區域、語言發展的區域、思考的區域等。而這些不同的區域發展的速度和跨度也是不一致的。

        負責聽覺和視覺的大腦區域發育

        隨著寶寶出生后大腦的持續發育,首先大幅度發展起來的是主管聽覺和視覺的大腦區域,從寶寶的3個月左右開始,并持續到1歲左右。如果爸爸媽媽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剛出生的寶寶視覺敏感是比較弱的,他們只對光源有反應,而在3~4個月之后,寶寶開始能分辨出媽媽的臉和其他人的臉是不同的,視覺發育越來越好。也因為主管視覺的大腦區域較早開始發展,大部分寶寶最初的學習模式會以視覺學習為主,因此在教寶寶時需要先讓他“看到”怎么做,而不能只用說的就期待寶寶會懂。和視覺一起發展的聽覺對寶寶今后的語言學習提供了生理基礎。

        負責身體運動的大腦區域發育

        大腦中有個區域是專門負責寶寶的身體運動的,所以反過來說,寶寶的動作的發展,對身體的控制也是反映寶寶大腦發育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出生時,負責身體運動的大區域層還不成熟,尤其和生下來沒幾天就能走的動物比起來,略顯笨拙了些。不過,隨著這部分大腦區域發育的成熟,寶寶的抓握反射、眨眼反射、吮吸反射等自動化反射動作的消退,寶寶的自主動作逐漸發展起來,比如4個月時頭穩穩地抬起,6個月時在大人的幫助下坐起、7個月左右能用一只手抓玩具等,爸爸媽媽可要留心噢。

        負責語言的大腦區域發展

        語言功能是我們人類區別于其它物種的最根本能力之一,每個爸爸媽媽都非常關注自己寶寶的語言發展。寶寶的大腦中有一個專門負責語言的區域,這個區域在寶寶1~2歲時發展得非常迅速,這個時期也是語言發展開始活躍的時期。此時,寶寶的聽覺已經發展得非常完好,負責語言的大腦區域緊隨其后發展起來。

        負責思考的大腦區域發展

        這部分的大腦區域負責諸如注意力、記憶力、控制能力等和思考、思維有關的能力,該區域的發展不僅開始得最晚,發展的時間跨度也是最長的,會從出生一直持續到青春期晚期。所以,對3歲以內的寶寶來說,長時間對一個事物保持高度的關注或者興趣是非常困難的,而更困難的是要寶寶抑制自己的行為沖動。例如,寶寶看到顏色鮮艷的糖果會很難控制自己不去吃;看到心愛的玩具很難做到不去碰。這些行為并不能說明寶寶沒規矩、不講禮貌,只要通過爸爸媽媽的正確引導,隨著寶寶大腦發育的日趨完善,寶寶的控制能力也會越來越好。

        爸爸媽媽可以做什么

        為寶寶創作一個促進大腦發育的環境

        第一,提供營養膳食。大腦發育首先需要滿足的是營養條件,充足、優質的蛋白質、脂肪將為寶寶大腦神經發育所必需的養分。

        第二,提供豐富、適宜的環境刺激。豐富意味著,你和寶寶的互動要能調動他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多重的感官;適宜,則意味著要適合寶寶的年齡段,比如對于小寶寶,適合他的玩具是顏色鮮艷、形狀對稱、構造簡單的,互動的游戲也盡量簡單。而對稍大些的學步寶寶,可以結合寶寶的身體發育和語言發育的特點來設計游戲。比如,爸爸媽媽一邊講線索單一、人物簡單的故事,一邊和寶寶一起表演故事里的動作。

        你知道嗎?

        不要無視生活中的瑣事,當寶寶經歷這些時有助于大腦發育

        帶寶寶去公園玩耍→接觸大自然,提供遠遠豐富于家庭的刺激;

        教寶寶拍皮球、捏橡皮泥→促進寶寶手眼協調;

        和寶寶玩捉迷藏→讓寶寶感受客體永存性;

        鼓勵寶寶和同齡伙伴玩耍→寶寶從同齡人那兒來學到的,遠大于從成年人那兒學到的;

        引導寶寶收拾自己的玩具→寶寶學習管理自己東西是需要動手和思維的;

        在寶寶發脾氣時讓寶寶轉移注意力,比如讓他去玩喜歡的玩具、陪他做些新游戲等→培養寶寶的情緒調節能力,別忘了大腦里也有管理情緒的區域。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