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墮胎四次還可以懷孕嗎?墮胎四次還能生育嗎?[圖]

        墮胎四次還可以懷孕嗎?墮胎四次還能生育嗎?[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6 20:52 墮胎打胎人流懷孕

        我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傻的女人,為了一個男人墮胎四次,墮胎幾乎成了我們避孕的最好方法,看著自己的孩子一次次的被剝離我的身體,我每次都痛徹心扉,我害怕,我比誰都害怕,我害怕以后再也懷不上孩子該怎么辦?墮胎四次還能生育嗎?

        墮胎四次還可以懷孕嗎?墮胎四次還能生育嗎?(1)

        1、墮胎四次會影響生育

        墮胎本身對女性身體的傷害就極大,正常情況下,建議人流手術不要超過3次,否則可能會導致終身不孕。但也并不是絕對的,有的女性可能墮胎多次依然具備懷孕的能力,可能人流手術比較成功,護理的比較好,身體也相對很好的女性,這個需要因人而異,有些女性由于身體本來就不好,再加上墮胎,可能一次墮胎就會導致不孕,所以先不要著急,首先建議男女雙方在排卵期前禁欲三到5天,在排卵期同房試試,男上女下姿勢,并且每次同房之后性生活后不要急于拔出丁丁,女方臀部下墊個枕頭也可以增加受孕的機率。性生活過于頻繁也可能影響受孕的。另外可以去醫院做個孕前檢查,看看自己的身體還是否適合懷孕。

        2、多次人流有哪些危害

        1.人流對女性心理的危害常被忽視,很多做過人流的女性,幾年后看到她做人流那年出生的孩子,就會想起自己流掉的胚胎,產生一種負罪感。她會想,要是不做人流,我的孩子應該這么大了。

        2.反復吸取宮腔內容物可能造成宮腔及子宮頸管粘連,還可以發生宮腔積血或經血倒流入腹腔,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癥及周期性下腹痛。

        3.連續多次地進行人工流產術,子宮內膜的基底層會反復受到損傷,因而造成功能層無法重新生長。這時,雖然卵巢功能完好,每月按時排卵,因子宮內膜的功能層脫落后不能再生,也就不會來月經,故出現閉經。

        4.人體懷孕是一個很復雜的生理變化過程,其中表現在內分泌方面的有孕激素增多、子宮內膜增厚、乳房增大,為孕育胎兒打下基礎。而反復的人工流產手術,容易引起內分泌發生紊亂,導致月經不調。

        5.反復做人工流產手術,往往要刮去子宮內膜,刮的次數越多,子宮內膜受損傷越大。當想要再次懷孕時,就容易發生胎盤植入、粘連,從而造成難產和胎盤滯留。

        6.每次人工流產后子宮內膜在短期內并不能完全修復,宮頸黏液栓塞又在手術中被擦掉。這樣一來,細菌容易進入宮腔,造成子宮內膜炎及宮頸炎。

        7.懷孕時,子宮壁變得軟而薄,多次懷孕,多次進行人工流產手術,很容易將軟而薄的子宮壁穿通,造成子宮穿孔,危及生命。

        3、墮胎后應該如何保養

        因為流產對身體有一定的損傷,丟失一定量的血,加上流產過程中心理上承受的壓力和肉體上的痛苦,使流產后的身體比較虛弱,有的人還會有貧血傾向。因此,適當的進行補養是完全必要的,而補養的程度、持續的時間,應視流產者的體質、失血多少,全面衡量而定。

        首先要保證優質蛋白質、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供給,尤其是應補充足夠的鐵質,以預防貧血的發生。食物選擇既要講究營養,又要容易消化吸收。可供給鮮魚、嫩雞、雞蛋、動物肝、動物血、瘦肉、大豆制品、乳類、大棗、蓮子、新鮮水果和蔬菜。

        不吃或少吃油膩生冷食物,不宜食蘿卜、山楂、苦瓜、橘子等有理氣、活血、寒涼性食物。應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補養的時間以半月為宜,平時身體虛弱、體質差、失血多者,可酌情適當延長補養時間。

        流產后飲食原則

        人工流產手術后,由于身體較虛弱,常易出汗。因此補充水分應少量多次,減少水分蒸發量;汗液中排出水溶性維生素較多,尤其是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因此,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如此,也有利于防止便秘。

        蛋白質是抗體的重要組成成分,如攝入不足,則機體抵抗力降低。人工流產后半個月之內,蛋白質每公斤體重應給1.5克~2克,每日量約100克~150克。因此,可多吃些雞肉、豬瘦肉、蛋類、奶類和豆類、豆類制品等。

        在正常飲食的基礎上,適當限制脂肪。術后一星期內脂肪控制在每日80克左右。行經紊亂者,忌食刺激性食品,如辣椒、酒、醋、胡椒、姜等,這類食品均能刺激性器官充血,增加月經量,也忌食螃蟹、田螺、河蚌等寒性食物。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