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運動 > 健身 > 為什么跳繩減肥那么有效?跳繩減肥的原理是什么?[圖]

        為什么跳繩減肥那么有效?跳繩減肥的原理是什么?[圖]

        大眾健康網 2018-12-13 14:45 跳繩減肥瘦身跑步

        在運動減肥方式上如果不喜歡跑步的話那么不妨試試跳繩,相較于跑步,跳繩在熱量消耗上會更加明顯。當然跳繩屬于運動強度比較大的一種運動,練習的時候需要注意一些事項,以防造成意外損傷。那么為什么跳繩減肥那么有效?跳繩減肥的原理是什么?

        為什么跳繩減肥那么有效?跳繩減肥的原理是什么?(1) 

        1、跳繩減肥的好處

        跳繩是一種最佳的減肥瘦身操,有測試顯示,跳10分鐘,每分鐘跳140次的運動效果就相當于慢跑半小時。跳繩不但可以幫你減肥瘦身,還可以讓全身肌肉勻稱有力,同時會讓你的呼吸系統、心臟、心血管系統得到充分的鍛煉。這種減肥瘦身方法簡單,有趣,不受氣候的影響,而且是一種男女老少皆宜的運動,只需要一根繩子就可以達到減肥瘦身的目的,而且對女性尤為適宜。

        跳繩是一種有氧運動,能夠消耗身體內多余的脂肪,使肌肉變得富有彈性,但是一定要切記,跳繩結束后,一定要做做拉伸動作。拉伸動作能使肌肉分布均勻,防止出現蘿卜腿的現象。

        跳繩之前做做熱身和跳繩之后做做拉伸,就算長期堅持跳繩運動小腿肌肉也不會過分膨脹,只會適當變結實緊繃,曲線優美好看。

        1.簡單易行。跳繩花樣繁多,可簡可繁,隨時可做,一學就會,特別適宜在氣溫較低的季節作為健身運動,而且對女性尤為適宜。從運動量來說,持續跳繩10分鐘,與慢跑30分鐘或跳健身舞20分鐘相差無幾,可謂耗時少、耗能大的有氧運動。

        2.鍛煉多種臟器。跳繩能增強人體心血管、呼吸和神經系統的功能。英國健身專家瑪姆強調說,跳繩能增強人體心血管、呼吸和神經系統的功能。他的研究證實,跳繩可以預防諸如糖尿病、關節炎、肥胖癥、骨質疏松、高血壓、肌肉萎縮、高血脂、失眠癥、抑郁癥、更年期綜合癥等多種疾病,對哺乳期和絕經期婦女來說,跳繩還兼有放松情緒的積極作用,因而也有利于女性的心理健康。

        跳繩減肥雖好,但一不小心就可能弄傷。在跳繩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平穩,有節奏的呼吸。

        2、身體上部保持平衡,不要左右擺動。

        3、人體要放松,動作要協調。

        4、開始雙腳同時跳,然后過渡到雙腳交替跳。

        5、跳繩不要跳得太高,繩子能過去就可以了。

        跳繩減肥運動量控制

        初練者:每組60- 100跳。分2- 3次,間隔1分鐘。

        正常:每組400- 500跳。分2次,間隔1分鐘。

        建議:配合監測心率心速情況

        2、游泳的健身效果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游泳。游泳是一項全身性運動,有助提高你的心肺功能,而且能鍛煉你幾乎所有的肌肉。尤其是堅持有規律的強化訓練,幾個月的功夫就能使你“脫胎換骨”。在水中,人的骨骼得到了充分放松,可以有機會?“伸一下懶腰”,這對于保持挺拔的身材很有好處。對于正在長身體的青少年,經常堅持游泳鍛煉還能幫助“長個兒”。

        水的密度和傳熱性能都比空氣大,所以游泳消耗的能量也比其它運動要多。實驗表明,在12度的水中停留4分鐘所消耗的熱量,相當于在同等溫度的陸地一小時所消耗的熱量。可見在同等時間、強度下,水中消耗的熱量要比陸地大得多。運動中所消耗的能量是靠體內的糖和脂肪來不斷補充的,所以經常游泳就會逐漸減掉體內多余的脂肪。

        游泳減肥時的技巧

        1、使用踢腿板

        踢水板、手槳、腳蹼、救生圈等水上玩具不僅有助于燃燒更多熱量,還能鍛煉四肢肌肉。

        2、快速短距離游

        很多人游泳時都是慢悠悠的,這樣消耗的熱量遠遠不如快速短距離游消耗的多,但是快游也不要貫穿始終,否則體力消耗太快。可以一段慢游接一段快游,兩段慢游再接兩段快游等。

        3、分時間段練習

        像專業游泳選手訓練一樣,將游泳分成四節,節與節之間休息15—30秒。具體編排是先游1個來回,再游2個來回,隨后再游2個來回,最后是1個來回,每節結尾要快游。

        4、游泳時全力以赴

        保持心率在最大心率80%左右,為了保證這一標準,每游一段時間,對著表數數脈搏在6秒內跳多少次,后面加個“0”就是1分鐘的心率。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