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睡覺時口干舌燥是怎么回事?睡覺時口干舌燥如何防治?[圖]

        睡覺時口干舌燥是怎么回事?睡覺時口干舌燥如何防治?[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7 19:54 睡覺睡眠口干嘴唇

        秋冬季節天氣比較干燥,很多人都會有很深切的感受,特別是在晚上睡醒之后,大家可能都會有口干舌燥的癥狀,這其實多數是因為天氣的原因引起的,但是也有人在正常的天氣下面也有這種癥狀,這可能就是身體的原因。那么,一般睡覺時口干舌燥是怎么回事?

        睡覺時口干舌燥是怎么回事?睡覺時口干舌燥如何防治?(1)

        1、原因分析

        很多朋友睡覺時經常被渴醒,不喝水就很難受,晚上睡覺口干舌燥是怎么回事,有什么治療方法可以解決呢,下面就跟你一起分析下口干舌燥常見的原因。

        (1)人體內缺水導致口渴

        當天氣炎熱、做重體力勞動、失血、燒傷、嘔吐、腹瀉、因高溫(中暑)而大量出汗的時候,人們都會感到口渴,這是因為人體內嚴重缺水而導致的口渴。在這種狀況下,人們往往會出現口干舌燥、面容憔悴、眼窩塌陷、皮膚干癟而不能舒展等癥狀。還有人會因為當天吃的食鹽過多,從而引起口渴癥狀。

        (2)口腔疾患

        如上下牙對合不好、鼻中隔偏歪、下鼻甲肥大、鼻息肉等。這些人經常張口呼吸,口腔內氣體呼進呼出,帶走較多的水分,致使口干。中醫認為口干多由肝腎陰虛、津不上承引起,或由熱盛津傷、煎灼津液所致。

        2、病情分析

        從中醫辨證上初步診斷為陰虛證.但具體還得通過其他癥狀進行辨證.引起口干的陰虛證可分為

        (1)肺陰虛證

        是肺陰不足,虛熱內生所表現的證候.多由久咳傷陰,癆蟲襲肺,或熱病后期陰津損傷所致.[臨床表現]

        咳嗽無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體消瘦,午后潮熱,五心煩熱,盜汗,顴紅,甚則痰中帶血,聲音嘶啞,舌紅少津,脈細數。

        (2)心陰虛證

        失眠,多夢,心悸,健忘,虛煩,盜汗,手足心熱,口干咽燥,舌尖紅,少苔,脈細數等.或有兩頰發紅,心煩怔忡,頭暈目眩等虛火上炎之癥。

        (3)胃陰虛證

        是指胃陰不足所表現的證候.多由胃病久延不愈,或熱病后期陰液未復,或平素嗜食辛辣,或情志不遂,氣郁化火使胃陰耗傷而致。

        (4)肝陰虛證

        指陰液虧損,肝失濡潤,陰不制陽,虛熱內擾,以頭暈,目澀,脅痛,煩熱等為主要表現的虛熱證候.又名肝虛熱證。

        (5)腎臟陰液不足

        滋養和濡潤功能減弱所表現的證候.多因素體陰虛,或久病傷腎,或熱病傷陰,或過服溫燥劫陰之品所致.臨床表現為頭暈耳鳴,腰膝酸痛,失眠多夢,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咽干顴紅,舌紅少津,脈細數等。

        3、防治方法

        1、蓮子心水防治口干舌燥:將蓮子心用開水沏,不要過濃也不要過淡,日飲兩三次可預防口干舌燥、虛火上升、嗓子疼癢、聲音嘶啞等。同時還可治療咳嗽。

        2、吃枸杞子治夜間口干癥:每晚吃枸杞子

        30克,嚼得越爛越好,要堅持不斷。但應指出,對長期口干的老年人,應進一步檢查,例如有人患癌癥,也有口干的現象。另外,對糖尿病或老年人因津液分泌減退而感到口干者,尤其在夜間,可將枸杞子洗凈備用,需要時取一粒含在舌上,幾秒鐘后,就會從舌根生出津液,可解除口中干渴。

        3、蜂蜜加米醋治咽干舌痛: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匙蜂蜜、2匙米醋,沖一大杯開水,連續喝幾個月就會好轉,同時對大便異常也有效果。

        4、口苦的食療方

        1、鮮竹筍煲瘦肉湯

        原料:取鮮竹筍50g,瘦肉100g。

        做法:加水先將瘦肉煮爛,再入鮮竹筍,燒至筍熟即成,加入少量食鹽即可。

        功效:鮮竹筍煲瘦肉湯主治清涼瀉火,治口苦,口干等癥。

        2、枸杞雞蛋湯

        原料:枸杞15克,雞蛋2枚。

        做法:先放枸杞與水煮湯,湯成加入攪拌雞蛋,再燒開即成。

        功效:枸杞明目清肝火,枸杞雞蛋湯主治輕度口苦。

        3、菊花薏米冬瓜糖水

        原料:取菊花15g,薏米30g,冬瓜100g,白糖15g。

        做法:加水先煮菊花、薏米30分鐘,去二藥留汁,在放入冬瓜煮湯,湯成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菊花薏米冬瓜糖水主治清火祛暑,因暑熱引起之口苦癥。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