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起源地是在中國,最早可以住追溯到神農那里,但是茶的具體年代已經無法判斷,但是可以斷定的是,飲茶文化的起源就是在中國,并且也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飲茶有很好的保健效果,但是對于飲茶也有很多的講究,那么,空腹喝茶有哪些壞處?喝茶的方式有哪些講究。
早上迷迷糊糊,喝杯茶正好提神。但要小心,空著肚子喝茶,可不是什么好習慣,正所謂“飲了空腹茶,疾病身上爬”。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病中心李躍華教授說,喝茶有很多好處,除了患有潰瘍病、貧血以及失眠的人,都可以喝;患有心腦血管、糖尿病的病人以及長期在電腦前工作的人,更是可以常喝茶。
除了要因人而異,喝茶還應講究時間,比如晚上喝茶會讓人睡不好,應該盡量避免;早上喝茶,則不但不會促進健康,還會適得其反。因為茶葉中含有咖啡堿成分,空腹喝茶,茶水直入脘腹,可能令腸道吸收過多的咖啡堿,產生一時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癥狀,出現心慌、尿頻等不良反應。時間久了,還會影響人體對維生素B1的吸收。所以自古以來就有“不飲空心茶”之說。
一般來說,春夏適合喝綠茶,可以提神清熱,秋冬適合紅茶和黑茶,適合散寒養胃。一般的紅茶、綠茶和花茶,沖泡以3次為宜。烏龍茶在沖泡時投葉量大,茶葉粗老,可以多沖泡幾次。袋泡茶通常適宜一次性沖泡。一杯茶不能從早泡到晚,因為茶葉經過多次沖泡,一些難溶的有害物質(如某些極微量的殘留農藥)會逐漸浸出,對人體有害。理想的泡飲方法是,每天上午一杯茶,下午一杯茶,既新鮮又有茶香味。
1過濃不飲:濃茶會使人體的“興奮性”過度增高,會對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等造成不利影響。有心血管疾病者在飲用濃茶后可能會出現心跳過速、心律不齊的現象,易造成病情反復。
2睡前不飲:這一點對于新茶客尤為重要。很多人睡前飲茶后,入睡會變得非常困難,甚至嚴重影響次日的精神狀態,有神經衰弱或失眠癥的人要特別注意。
3餐前不飲:進餐前或進餐中少量飲茶并無大礙,但若大量飲茶或飲用過濃的茶,則會影響很多常量元素(如鈣等)微量元素(如鐵、鋅等)的吸收。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喝牛奶或其他奶制品時,不要同時飲茶。因為茶葉中的茶堿和丹寧酸會和奶制品中的鈣元素結合成不溶解于水的鈣鹽,并排出體外,使奶制品的營養價值大為降低。
4酒后不飲:飲酒后,酒中乙醇通過胃腸道進入血液,在肝臟中轉化為乙醛,乙醛再轉化為乙酸,乙酸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酒后飲茶,茶中的茶堿可迅速對腎起到利尿作用,從而促進尚未分解的乙醛過早地進入腎臟。乙醛對腎有較大的刺激作用,會影響腎功能,所以,經常酒后喝濃茶的人易發生腎病。不僅如此,酒中的乙醇對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茶同樣具有興奮心臟的作用,兩者合二為一,更增強了對心臟的刺激。所以,心臟病患者酒后喝茶危害更大。
5新茶不飲:新茶會刺激胃黏膜,造成腸胃不適,甚至會使病情加重。從營養學角度來講,太新鮮的茶葉其營養成分不一定是最好的。因為所謂新茶是指采摘下來不足一個月的茶葉,這些茶葉由于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置,存有對身體健康不良影響的物質,如多酚類、醇類、醛類等物質,且沒有被完全氧化,如果長時間喝新茶,有可能出現腹瀉、腹脹等不舒服的反應。
6隔夜茶不飲:隔夜茶因擱置時間太久,容易受到病源性生物污染,茶水中的復雜成分也易發生變化,飲隔夜茶可導致胃腸疾病。小時候一直被教導“隔夜茶,拉肚子”看來真是自有道理的。
7服藥不飲:有些人尤其是愛喝茶的人,會選擇用茶水來送藥,殊不知茶水中的鞣質可與藥物結合而沉淀,會改變藥性,阻礙吸收,影響藥效,所以,服藥應用白開水。這也就日常所說的“茶解藥”。
8區分四季,過量不飲:春飲花茶,夏飲綠茶,秋飲青茶,冬飲紅茶。春季飲花茶可以散發一冬積存在人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發生。綠茶性味苦寒,夏季飲綠茶為佳,可清熱、消暑、解毒、止渴、強心。青茶不寒不熱,秋季飲青茶能消除體內的余熱,恢復津液。冬季飲紅茶最為理想,紅茶味甘性溫,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能助消化、補身體,使人體強壯。雖然茶葉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對于清油解膩、增強神經興奮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飲茶。一般來說,每天飲茶一次至兩次,每次2~3克茶葉量比較適當。患有神經衰弱、失眠、甲狀腺機能亢進、結核病、心臟病、胃病、腸潰瘍者不適合飲茶,哺乳期及懷孕婦女和嬰幼兒也不宜飲茶。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