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高血壓飲食治療原則是什么?高血壓飲食療法有哪些?[圖]

        高血壓飲食治療原則是什么?高血壓飲食療法有哪些?[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8 21:06 高血壓飲食治療原則

        眾所周知,高血壓患者在飲食上是需要格外注意的,因為生活中的很多食物對于高血壓患者的病情治療和恢復都是有不利的影響的,如果平時不注意飲食盲目食用一些食物的話,那么是非常容易導致高血壓加重的。那么高血壓飲食治療原則是什么?高血壓飲食療法有哪些?

        高血壓飲食治療原則是什么?高血壓飲食療法有哪些?(1)

        1、補充優質蛋白質

        安排每日飲食,應多選擇優質蛋白,并建議按照每千克體重補給1克的比例攝取,植物性蛋白和動物性蛋白各占50%的搭配最佳。植物性蛋白可以選用大豆蛋白,如大豆、豆腐、豆漿等;等物性蛋白則可以選擇魚、雞、牛肉、低脂牛奶等。

        2、控制體重

        肥胖是導致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之一,肥胖的主因是熱量少攝取過多,體內多余熱量轉化成脂肪儲存在皮下和身體各組織中,從而導致肥胖。

        3、低卡飲食

        肥胖者想要避免高血壓,應該少吃油炸食品和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甜食,多吃蒸、煮、拌以及高纖維低熱量的食物,如全谷類、蔬菜、豆類。

        4、少食多餐

        少食多餐,消化同樣的食物需要更多的熱量,從而消除積存熱量,這也是有效減肥的關鍵。

        5、飯前喝湯

        飯前一碗湯能增加胃部的飽腹感,讓人少攝取100~200千卡的熱量。

        6、低鈉補鉀

        鈉是一種礦物質,是影響血壓的主要元素。吃鹽太多,會攝入過多的鈉,導致鈉離子和水在體內滯留,讓細胞間液含量和血液體積增加,從而導致血壓升高。此外食鹽攝入量多多,會導致口渴,當攝入過量水分,就會增加血管內的血液量。而且過多的鈉離子也會使血管阻力增加,導致血壓升高。

        如同鈉離子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鉀離子具有維持細胞內壓的作用,給身體適當補鉀有利于血壓降低,補鉀可以多吃瘦肉、牛肉、魚類、海產品、小白菜、油菜、黃瓜、西紅柿、土豆、柿子、香蕉等。

        7、正確攝取脂肪酸

        脂肪酸主要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兩種,飽和脂肪酸主要來自于動物類油脂如豬油、牛油、肥肉等;不飽和脂肪酸主要來自于魚類和大部分植物油,如菜籽油、橄欖油。飽和脂肪酸會促進血液中膽固醇的產生,而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中起不良作用的膽固醇,升高有益膽固醇的含量。

        8、適量飲酒

        適量飲酒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對身體健康有益,但大量飲酒時引發高血壓的高危因素,不但會增高血壓,還有可能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9、均衡攝取營養素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鉀、鈣和維生素的食物。膳食纖維具有增加飽腹感、腸道清道夫、預防結腸癌、降低膽固醇、降低血糖五大功能,有利于血壓調理;補鉀可以降血糖,預防癌癥;補鈣能穩定血壓,強健骨骼;補充維生素可以預防高血壓,增強細胞的抗氧化能力。

        10、健康飲食金字塔

        按照健康飲食金字塔補充食物才能完整地吸收各種營養,維持身體功能和正常血壓。概括來說,五谷雜糧為主食,綠色蔬菜和水果保證維生素A和維生素C的供給,奶、蛋、豆、魚、肉類保證蛋白質的供給,盡量少油少鹽和醬油等其他調味品,適量食用健康飲品如綠茶、綠豆湯、豆漿、酸奶、蘑菇湯等,每天保證喝足夠多的水,保證廢物及時排出,保護腎臟。

        11、溫馨提示

        (1)高血壓患者不能吸煙:吸煙會導致高血壓。研究證明,吸一支煙后心率每分鐘增加5-20次/分,收縮壓增加10-25mmHg。因為煙葉內含有尼古丁(煙堿)會興奮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使心率加快,同時也促使腎上腺釋放大量兒茶酚胺,使小動脈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尼古丁還會刺激血管內的化學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壓升高。長期大量吸煙還會促進大動脈粥樣硬化,小動脈內膜逐漸增厚,使整個血管逐漸硬化。

        (2)高血壓患者運動需注意:生病或不舒服時應停止運動;饑餓時或飯后一小時不宜做運動;運動中不可立即停止,要遵守運動程序的步驟;運動中有任何不適現象,應即停止。高血壓患者最好有持續運動的習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的生成。最好是做到有氧運動,才會有幫助。有氧運動同減肥一樣可以降低血壓,如散步、慢跑、太極拳、騎自行車和游泳都是有氧運動。

        (3)高血壓患者不能情緒激動: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表現緊張、易怒、情緒不穩,這些都是使血壓升高的誘因。患者可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培養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的良好適應能力,避免情緒激動及過度緊張、焦慮,遇事要冷靜、沉著。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