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服抗凝血藥有出血風險 心房顫動是什么病?[圖]

        服抗凝血藥有出血風險 心房顫動是什么病?[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2-02 20:50 心臟病生病止血藥

        抗凝血藥,簡單的來說就是止血藥,可以用于很多異常出血性疾病。正所謂是藥三分毒,長期服用抗凝血藥會引發出血等副作用,就像心房顫動這種疾病。

        服抗凝血藥有出血風險 心房顫動是什么病?(1)

        1、服抗凝血藥有出血風險

        醫生提醒,服抗凝血劑有顱內、腸道出血風險,應避免跌倒、受傷。

        在臺灣,心房顫動每年新發人數約2萬9000人,推估超過23萬人為心房顫動患者。心房顫動會造成血栓,并發腦中風、心肌梗塞、動脈栓塞等疾病,尤其會提升5倍的腦中風發生率。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醫生詹益欣今天表示,心房顫動是由于心房發生快速顫動而無法正常收縮,導致血液無法正常流動,并在左心房形成血栓,當血栓順著血流進到腦部,造成腦部血管栓塞時,就會引發腦中風。

        詹益欣表示,心房顫動患者可能需服抗凝血藥物降低栓塞風險,避免腦中風等危險情況,但抗凝血藥物就像劍的兩刃,可以防栓塞,但也同時增加出血的風險。

        他說,過去服抗凝血劑導致出血的地方可能是全身性的,但主要可能發生在顱內出血、腸胃道出血。顱內出血機率不高,但一旦發生就很嚴重;腸胃道出血則表現在解黑便、血便、吐血等。

        心房顫動會有中風的風險,詹益欣說,患者會不會中風會配合其他危險因子評估,如有沒有糖尿病、高血壓、是否65歲以上,當危險因子愈高, 中風因子愈高,就會建議用抗凝血藥治療。

        目前有第四種新型口服抗凝血劑自9月起健保給付,詹益欣說,新型的口服抗凝血劑較傳統藥物和舊型口服藥物安全性高,尤其腦出血機率下降5成以上,降低中風、死亡風險。

        不過,第四種新型口服抗凝血劑給付有條件,詹益欣表示,患者要年滿75歲以上或65歲以上同時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或不限年齡,但曾中風、心臟衰竭。

        詹益欣表示,不管服用傳統或新型抗凝血藥,患者應注意不要跌倒,只要有流血,撞擊會增加出血風險。服藥者若發現刷牙牙齦流血、大便顏色不正常、吐出來的東西有血絲都要小心。

        2、心房顫動是心臟病

        發病原因:

        (1)風濕性心臟病:約占心房顫動病因的33.7%,以二尖瓣狹窄及閉鎖不全多見。

        (2)冠心病:經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為冠心病心絞痛者,心房顫動的發生率為1.5%,陳舊性心肌梗死心房顫動發生率為3.8%;急性心肌梗死時的發生率為8.2%。而因胸痛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證實冠狀動脈正常者,心房顫動發生率為11%。總之冠心病的發生率是較低的。

        (3)高血壓性心臟病:其心房肌的很多小動脈管腔可因內膜增厚而狹窄或完全閉塞,使局部心肌發生缺血性變化及纖維化。

        (4)甲狀腺功能亢進:早期心肌有局灶性壞死和淋巴細胞浸潤,病程久者心肌常呈細小局限性纖維化,發生率為5%,多見于40~45歲患者。青年患者較少見,即使發生也多為陣發性。

        (5)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當竇房結動脈局灶性肌纖維結構發育不良,膠原結構異常及竇房結周圍的變性,特別是竇房結周圍變性以及竇性沖動的異常,可促使心房顫動的發生。

        (6)心肌病:各類型的心肌病,常因伴有局灶性的心房肌炎癥、變性或纖維化、心房擴大易導致心房顫動的發生,其中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房顫動常是該病的首發表現,發生率高。

        (7)其他心臟病:如肺源性心臟病(發生率為4%~5%,大多為陣發性,呼吸功能改善后發作會減少);慢性縮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臟病等。心房顫動皆屬于自律性增高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顫動;而部分的陣發性及部分持續性及慢性心房顫動為心房內、肺靜脈、腔靜脈局部微折返機制所致。

        3、心房顫動的防治

        1、避免咖啡因等刺激物:咖啡、茶、蘇打水和巧克力中都含有興奮作用的刺激物咖啡因。咖啡因攝入過量會導致心跳加快。另外,還應該注意營養補充劑、感冒藥和過敏藥等非處方藥物。某些藥物會含有多種刺激物會誘發房顫,還有些藥物相互間會作用也會誘發房顫。

        2、保持健康體重:身體超重會增加心臟負荷,進而增加房顫危險。肥胖癥會改變心房大小,隨著體重的增加,心室心房會逐漸肥大。

        3、壓力最小化:即使是身體一向健康而且沒有心臟問題的人,遭遇巨大壓力時也會發生房顫。當代研究表明,大約54%的間歇性房顫患者認為心理壓力是最常見的房顫誘因。

        4、限制酒精攝入量:醉酒損害心臟健康,醉酒會導致身體脫水、提高應激激素水平,增加房顫危險。研究發現,節假日期間,醫院接診的房顫病例達到高峰,被戲稱為“假日心臟綜合征”,這與節假日過量飲酒不無關系。

        5、戒煙:尼古丁是心血管刺激物,會短時加快心跳,加重房顫危險。此外,吸煙還是冠心病的一大已知風險因素。

        6、控制膽固醇水平:動脈硬化等心臟問題以及高膽固醇都會加重房顫病情,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發作危險。應保持低脂和素食為主的飲食,每天堅持鍛煉以控制膽固醇水平。

        7、治療潛在慢性疾病:房顫通常是潛在疾病的第二病癥。睡眠呼吸暫停和甲狀腺機能亢進(甲亢)就是兩大潛在慢性疾病,如果治療不及時就會導致房顫。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罹患房顫的危險比常人高5倍。甲亢會導致體內化學物質平衡紊亂和心電失衡,誘發房顫。

        4、常用的抗凝血藥

        抗凝血類藥的主要功能是用于防治血管內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預防中風或其它血栓性疾病。

        1、肝素類:在體內外均有很強的抗凝作用,對凝血過程的多個環節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迅速。常用于需迅速抗凝治療者或用于口服抗凝血劑前用藥;

        缺點為:使用不方便,需要監測凝血酶原時間,當用量過大時可引起出血,副作用相對較大。

        常用的有:

        供靜脈給藥的肝素鈉;

        供皮下注射的低分子肝素。

        2、香豆素類:

        常用的有雙香豆素 、華法令和新抗凝等,通過拮抗維生素K使肝臟合成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減少而抗凝。

        特點為:作用開始較慢,但作用持續時間較長,適用于需較長時間抗凝者如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

        3、抗血小板藥:

        常用的有:

        阿斯匹林、潘生丁、氯吡格雷(波立維)等。對防止血栓形成有效。

        目前廣泛采用口服小劑量阿司匹林,防治血栓性疾病;氯吡格雷(波立維)也常用于抗凝治療。

        4、溶栓酶類:

        常用的如鏈激酶、尿激酶、蝮蛇抗栓酶、去纖酶、抗栓酶和清栓酶等,可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使血管再通,多用于心腦血管溶栓治療。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