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體的骨骼連接處叫做關節,這個地方很容易引起炎癥,從而形成關節炎產生關節疼痛,影響我們正常的生活,關節疼痛有哪些癥狀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膝痛、髖關節痛、腕關節痛......,天天面對病人各樣疼痛問題的骨科醫生蔡凱宙表示,關節問題最大宗是在下半身的關節疼痛,包括膝關節、髖關節的疼痛,都會造成行動困難,且越怕痛、越不敢動,問題越嚴重。但是,現在久坐的電腦族或勞力族很多,因此,有手指關節、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等上半身疼痛問題上門求診的病人也不少。
造成關節疼痛的3大常見病因,分別是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蔡凱宙說,關節疼痛、關節炎的發生原因不同,治療方式也大相逕庭。首要是分析癥狀、找出病因,再對癥下藥,以及預防保健、緩解疼痛不適。
一、退化性關節炎
最常見退化性關節炎,關鍵因素便是老化,多發生在膝關節、髖關節等這些平時支撐全身重量的重要關節上。不過,若是關節過度使用、受傷、肥胖、慢性病或缺乏運動的話,也可能會讓退化性關節炎提早發生。一般來說,女性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比男性多,尤其是停經后婦女,因缺乏雌激素保護,罹病機會比同齡男性高。
人體關節內的結締組織軟骨,能讓關節具有彈性、吸收震動及減少摩擦的功能。關節軟骨往往因頻繁使用而會磨損,也可能因老化損失軟骨基質,而軟骨細胞量約在35~40歲以后損耗加速,若再生補充不足,則可能因損傷導致身體啟動發炎機制,進而引發關節炎,出現紅、腫、熱、痛等癥狀。
二、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免疫性疾病,病人免疫系統對自身組織發動攻擊,破壞制造玻尿酸關節黏膜。身體任何關節都可能被侵犯,也可能多個關節出現癥狀,包括腫脹、疼痛及僵硬等,最常出現的是掌指關節、手腕關節近手掌的近端指間關節,常容易左右對稱性關節一起出問題。
類風濕性關節炎很可能出現“晨僵”,早晨起床時僵硬疼痛,極可能超過一小時。也可能感到身體不適、疲勞,有時會發熱,長期的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很可能造成嚴重的關節損傷。女性罹患機率高于男性,各年齡層皆有可能,不過,老年人罹患機率較高。
三、痛風關節炎
痛風關節炎是代謝問題疾病。因體內累積過多尿酸,引起局部關節紅、腫、熱、痛等發炎反應。多數痛風患者第一次發作在大腳趾,“痛起來要人命”,癥狀還可能會出現在腳、膝、腕及手指、手肘等部位。
痛風好發于30歲以上男性,50歲以上是發作高峰期。通常與代謝癥候群、高血壓、慢性腎病變,以及攝取過多肉類、海鮮、酒精有關。痛風發作時,病灶正在發炎,如果推拿按摩可能會使疼痛加劇,若真的痛到不行,建議可吃止痛藥暫時緩解,但只有將尿酸降到目標值,才是有效的治療方式。
長期放任痛風反復發作,極可能讓尿酸結晶在關節慢慢沉積,造成“痛風結石”,導致關節不正常凸出變形,影響美觀,甚至手、腳功能。高尿酸還會影響心血管和腎臟功能,尤其尿酸造成的痛風結石會沉積在腎小管內,影響腎功能,嚴重可能導致洗腎。
(1)酸痛貼布、按摩小物
不同的關節炎,需個別對癥治療。一般來說,酸痛藥布、按摩小物都是治標不治本,平時可暫時緩解酸痛,但最終還是要找出病因對癥治療,且應維持良好的飲食生活及運動習慣,不再讓關節繼續損傷。
(2)吃葡萄糖胺、玻尿酸注射
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方式很多,常見的是吃葡萄糖胺,可補充軟骨基質的原料;而玻尿酸注射也很普遍,是類似潤滑油功用,補充關節軟骨旁黏膜的玻尿酸量。不過,不同患者關節磨損程度不同,葡萄糖胺、注射玻尿酸并不一定有效。
(3)PRP自體免疫療法
近年較新的PRP自體免疫療法,是從患者身上抽出一些血液后,離心出其中的血小板與血清,再注射入受損的關節中。其理論是生長因子,幫助衰老的軟骨細胞新生,抗發炎因子幫助消炎,因臨床使用時間不長,尚需觀察、評估。蔡凱宙觀察自己的病人,若在治療前,便透過飲食、復健,減少關節發炎程度再使用,效果較顯著。
手術治療、置換人工關節 至于手術治療包括軟骨整形術、關節融合術等,還有往往被視為最后手段的置換人工關節,主要是為了減輕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不過,置換關節后,仍須復健并多使用,才能盡快恢復活動能力。
(4)多運動養護關節,避免久坐及過度使用
現代人常久坐、肌肉無力、骨骼歪斜,也是造成關節磨損或提早老化的原因。保養關節,蔡凱宙提醒,除了要避免過度使用、造成損傷外,也應多運動,累積肌肉力量。例如少做長期蹲跪動作,可透過抬腿、快走、太極、騎單車等運動,訓練膝關節周圍的肌肉。開始運動應循序漸進,慢慢增加時間與量,不要平時不動,有時間運動時就運動過量。
骨骼細胞與軟骨細胞都需要壓力的刺激,適度運動反而能刺激軟骨細胞,有助于血液循環,可將攝取的玻尿酸、膠原蛋白等物質送到關節。因此,關節疼痛、關節炎患者,仍應適度的運動,例如快走時使用健走杖,兩手拿杖將平時施加給膝蓋、髖關節的壓力,分散至兩手,脊椎也自然挺直,或從事簡易的復健、肌肉訓練運動。
一、扶桌正踏運動
動作:將雙手扶在桌面上,雙腿在地面上、與骨盆同寬。雙腿像平時走路一般、原地踏步,力量平均分散于四肢、肩膀。重覆踏步300下,也可以慢慢增加頻率、次數,最好是每天踏1,000下,可分段進行。
二、八度音伸展治療
動作:將手完全展開,像在鋼琴上彈八度音,一次維持15秒鐘。一天做15次,可有效改善腕隧道癥候群、指掌關節不適。
三、翻掌轉臂
動作:
雙手伸直、右手在左手上、反方向10指交握、大拇指向下。10指交握,雙手向肚子方向轉動,盡力而為,以360度轉動為目標,可換手再做。
不同類型關節炎患者的飲食原則不同。目前無確鑿的證據證實營養缺乏與關節炎之間有必然的聯系,但營養缺乏可能導致關節炎加重,而營養過剩、肥胖則可誘發或加重關節炎如痛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關節炎患者常常由于全身的炎癥反應,出現貧血、消瘦等營養不良的表現。其他感染性關節炎也可由于急性期炎癥導致機體消耗,不利于關節炎的恢復。上述患者應盡可能補足每日所需的營養物質,必要時給予胃腸營養,改善機體的抗病能力。與上述情況相反,骨關節炎及痛風患者多存在體重超重,尤其是痛風患者,常存在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紊亂,過高的血尿酸水平誘發及加重關節炎。因此,骨關節炎、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性關節炎患者應適當控制飲食、適當減輕體重,減輕關節負擔。建議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患者減少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水產品的攝入,多進食堿性食物如油菜、白菜、胡蘿卜及瓜類,嚴格限制飲酒,主要限制白酒及啤酒。目前尚無證據證實紅酒可誘發痛風,相反,飲適量紅酒可能有利于降尿酸,而飲茶、咖啡及牛奶也可能有助于降尿酸。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