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難經》只是講了脈診的大致原則,偏重于理論上的解說,真正流傳下來實用的我國第一部脈學專著叫《脈經》,由晉代太醫令王叔和所著,集漢以前脈學之大成,選取《內經》、《難經》,張仲景、華佗關于診脈的論述,再附以己意編著而成,記述了24種病理脈象。后世又增加了四種脈象,即現在常用脈象28種。
實際上,流傳最廣的一部書叫《王叔和脈訣》,為什么它流傳得最廣呢?因為全是韻文,上口好記,而且語言通俗。但是其中也有錯誤之處,有許多醫學家對此書嗤之以鼻,稱為“偽訣”,大多認為不是王叔和所作,而是六朝時期高陽生托名王叔和的作品。其他有影響的著作還有宋崔嘉彥《脈訣》,明李時珍《瀕湖脈學》,李延呈《脈訣匯辨》等。
在《王叔和脈訣》里,把24種脈象分為四大類:“脈理浩繁,總括于四,六難七難,專衍其義。”意思是說浮、沉、遲、數四者為脈之綱領,以分內外所感之因,在表則浮,在里則沉,遲則為寒,數則為熱,在《難經》的第六難、第七難里有說明。
《脈訣》將24脈分成七表、八里、九道:七表(浮、芤、滑、實、弦、緊、洪),八里(微、沉、緩、澀、遲、伏、濡、弱),九道(長、短、虛、促、結、代、牢、動、細)。“七表”代表了浮脈一類,多為感受陽邪表證,“八里”代表了里證、寒證、虛證,“九道”代表了脈的形態氣勢的改變。這種分類不太切合實際應用。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