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幼兒 > 孩子耳朵疼怎么辦?孩子耳朵疼怎么緩解疼痛?[圖]

        孩子耳朵疼怎么辦?孩子耳朵疼怎么緩解疼痛?[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4 11:13 耳朵中耳炎小孩

        小孩子的身體有可能出現一些不適的癥狀,但是又不清楚具體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只是出現了一些病癥,有時候小孩子說自己耳朵疼,感覺耳朵里面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導致了耳朵疼,那么孩子耳朵疼要怎么辦呢?孩子耳朵疼要怎么緩解疼痛?

        孩子耳朵疼怎么辦?孩子耳朵疼怎么緩解疼痛?(1)

        1、對癥治療

        孩子耳朵疼痛,可以見于外耳道炎、外耳道癤腫和中耳炎等,其中比較多見的為中耳炎,有明顯的外耳道分泌物排出,耳內疼痛,有時影響正常的聽力。需去醫院就診,來明確疾病的診斷,在醫生的指導下為小孩挑選敏感的抗生素,從根本上治療,緩解疼痛。

        2、耳道內滴藥

        向耳道內滴藥是緩解疼痛、控制耳內炎癥的重要辦法,抗生素溶液滴耳藥能夠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使藥物的作用發揮得更充分。在給小孩滴藥的時候,能夠讓他側臥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頭向一側偏斜,然后進行滴藥。如果小孩的耳朵有出膿的現象,應先用3%雙氧水清潔他的耳道,然后再滴藥。小孩滴藥后要側臥,待藥液滲入組織后再起來活動。需注意的是,應在醫生檢查耳部后,對癥選用滴耳藥,切勿自行用藥,存在耳膜破裂者不可沖洗和應用滴耳藥物,且不宜擤鼻。

        3、熱敷耳部

        孩子耳部疼痛,早期可用熱毛巾敷耳朵,能令血管膨脹,從而減輕耳朵壓力,感覺舒適。或者采用紅外線燈照射,促進炎癥吸收,保持耳部干燥,緩解疼痛。

        4、按壓耳門穴

        孩子耳部疼痛難忍時,家長可按壓孩子耳門穴。該穴是治療多種耳疾重要的穴位之一,能降濁升清、開竅聰耳、泄熱活絡,對緩和中耳炎、外耳炎疼痛有效。耳門穴位于耳前部,耳屏上切跡的前方,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張口有凹陷處。可以使用食指或拇指稍微用力指壓。

        5、調整姿勢

        如果躺下會加劇孩子耳朵的疼痛,可以讓孩子坐著,用幾個枕頭支撐他的頭部。緩解耳部壓力;提醒孩子要經常做吞咽的動作以緩解耳部受到的壓力。若孩子已經5歲以上,可以讓他嚼口香糖。另外,提醒孩子在擤鼻涕時要張著嘴,如果緊閉著嘴會增大對耳朵的壓力。

        6、生活護理

        洗澡、洗頭時污水勿進入耳內;患兒喝奶的話盡量避免平臥位;對于較小的患兒可以由家長幫助吸除鼻腔中的粘液,以保證鼻腔通暢;禁止感冒期間游泳、潛水,禁止用力擤鼻動作,以免加重耳痛。

        7、孩子頭疼是什么原因

        1、感染引起頭疼

        感染引起頭痛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比如流行可愛冒、發燒,就會出現頭痛。當然感染并不止這一種,還有肺炎,腦膜炎,腦膜腦炎,腦炎,腦膿腫,顱內寄生蟲感染等等都會出現頭痛這個癥狀。

        2、頭部外傷所致

        頭部的外傷也會引起頭內的疼痛,這種疼痛有兩種可能。

        1、頭部的外部外傷感染,引起內部疼痛,或者外傷牽扯疼痛。

        2、頭部外傷引起大腦出現震蕩,如腦震蕩、腦挫傷、顱內出血等。

        3、面部疾病誘發頭疼

        這里的面部疾病主要包括眼,耳,口,鼻,喉等器官發生的疾病,當這些器官發生疾病時,可能會導致面部神經受刺激,并反射或者擴散性影響頭部,引起頭疼。如鼻竇炎、青光眼、眼睛疲勞、近視、中耳炎、牙痛,均有可能引起頭痛。

        4、情緒刺激誘發頭疼

        現代社會的兒童壓力并不比成年人小,學習任務、各類考試、興趣班等等,對孩子情緒刺激較大,包括緊張、憂郁、焦慮、壓力等,長期精神刺激,很容易引發偏頭疼癥狀的出現。

        5、中毒引起頭疼

        很多毒性成分是能通過大腦屏障的,比如酒精、一氧化碳、有機磷、水楊酸等引起的中毒便會直接通過大腦屏障,進入大腦內部,引起頭部的劇烈疼痛。

        6、血管疾病引起頭痛

        腦內部比較脆弱,很容易受到傷害,尤其是血管類的病變,比如蛛網膜下隙出血、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高血壓腦病、腦供血不足、腦血管畸形等都會引起嚴重的頭痛癥狀。不過這在兒童中較少見。

        7、環境引起頭痛

        人生活的環境中很多因素都會引起頭痛,比如高溫,刺激性的氣味,氣壓的變化,強烈的光線,分貝較高的聲音等,最常見的就是很多人在坐飛機時飛機起飛時候會出現頭痛,過濃的香煙和咖啡也會給人頭痛的感覺。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