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健康養生 > 網傳的驅蚊方法哪些是不靠譜的?有科學依據的驅蚊方法有哪些[圖]

        網傳的驅蚊方法哪些是不靠譜的?有科學依據的驅蚊方法有哪些[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5 16:02 驅蚊蚊子防蚊

        萬能的盆友圈里面,真的是什么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朋友圈辦不到的,比如說,夏天蚊蟲多這個問題,夏季蚊子很多,于是就相應的出現了各種奇奇怪怪的驅蚊防蚊的方法,但是靠譜與否卻不一定了,那么,網傳的驅蚊方法哪些是不靠譜的?有科學依據的驅蚊方法有哪些。

        網傳的驅蚊方法哪些是不靠譜的?有科學依據的驅蚊方法有哪些(1)

        1、不靠譜的驅蚊方法

        謠言1一滴香油能驅蚊

        最近,朋友圈不斷有人分享“防蚊妙招”:“一滴香油(芝麻油,簡稱“麻油”)滴在手上,兩只手抹一下,拍打在寶寶手和腳上。最后手上沒油了,但還有香油的味道,再輕拍一下寶寶的臉。爬山下來,蚊子都躲得遠遠的”。

        事實上,并沒有科學依據證實香油能驅蚊。油性的東西都會產生油膜,相當于皮膚上產生了一層物理阻隔,蚊子不容易叮上。但時間一長,油膩感消失了,保護膜就會消失。所以,香油本身不能驅蚊,而油膜驅蚊的效果非常有限。更何況,油性液體涂在身上很不舒服,得不償失。

        謠言2噴驅蚊花露水等于噴農藥

        有傳言說,“驅蚊花露水中含農藥避蚊胺成分,噴花露水就是往身上噴農藥”。

        避蚊胺(DEET)確實是美國農業部開發研制的農藥,用于驅蚊已有近60年的歷史。不過,拋開劑量談毒性不科學。只要嚴格按照說明書正確涂抹,就是安全的。

        美國兒科醫師協會認為,兩個月以上的寶寶就可以使用避蚊胺含量在30%以下的產品。而超市里賣的絕大多數驅蚊花露水中避蚊胺的含量都低于30%。此外,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推薦的檸檬桉葉油、伊默寧(也叫驅蚊酯)、氯菊酯等都是較為安全的驅蚊化學品。

        需要提醒的是,驅蚊液只可用于暴露在外的皮膚上,不能直接噴到臉上,不能接觸傷口、眼和嘴,耳朵部位也要少用。給兒童使用時,應噴在大人手上,再涂抹到孩子身上。

        謠言3蚊子偏愛某種血型

        關于什么血型更招蚊子,說法五花八門,有人說是O型,還有人認為是B型。

        其實,蚊子偵測和定位目標主要是靠二氧化碳、熱量、揮發性化學物質等因素,目前還沒有可靠的證據表明,不同血型對蚊子的吸引力有差異。

        蚊子尋找目標最重要的線索是二氧化碳,而且是二氧化碳的氣流。通過辨別氣流方向,蚊子才能鎖定目標。所以,喘氣較粗的胖人和愛運動的人容易招蚊子,平時要注意防蚊。

        謠言4驅蚊草可有效驅蚊

        “在家里擺上一棵驅蚊草,不但能讓蚊子近不了身,還能美化家居環境。”賣家往往如此宣傳。聽起來“兩全其美”,但實際效果真的能這樣嗎?

        目前,市面出售的驅蚊草主要是一種學名叫做香葉天竺葵的植物。有科研人員檢測了驅蚊草等驅蚊植物的效果,結果發現,實驗區域內的蚊蟲對其無動于衷。

        事實上,這類植物中的香葉醇、香茅醇、檸檬醛等物質有一定的趨避昆蟲作用,但僅靠葉片散發出來的氣味驅蚊遠遠不夠。這些物質只有在受到啃食等物理損傷時才會大量釋放。

        謠言5維生素B1泡水擦身能防蚊

        有網友稱,用維生素B1溶水擦身可以防蚊,因為維生素B1散發出的特殊氣味,可使蚊蟲敬而遠之,達到驅蚊防蟲效果。

        早在2005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研究者就發現,維生素B1對蚊子落在皮膚表面的次數不會有什么影響。也就是說,維生素B1沒有驅蚊效果。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提出:目前尚無充分數據表明維生素B1可以有效驅蚊。此外,維生素B1在水中并不穩定,遇熱、光易分解,溶解在水里噴灑的做法本身就不可靠。

        謠言6養青蛙、豬籠草可誘捕蚊蟲

        有說法稱,青蛙是蚊子的天敵,而豬籠草會在籠口處散發芳香以吸引蚊蟲,蚊蟲一旦落入籠底,就會被籠中液體淹溺而死,并慢慢被豬籠草“消化吸收”。

        事實上,青蛙(或蝌蚪)并不以蚊子(或其幼蟲孑孓)為主要食物,而且在家中放置水缸反而會為蚊子提供產卵場所。

        而豬籠草的主食是螞蟻等喜糖的蟲類,對蚊子的捕獲效率太低。家庭種植豬籠草,最多能誘捕到一些以植物汁液為食的雄蚊,對吸血的雌蚊是無效的。

        還有人說,“用空酒瓶裝上糖水或啤酒放在陰暗處,蚊子聞到甜味就會往瓶子里鉆,會被啤酒或糖水黏住致死”,這種做法就算能抓到蚊子,也只是雄蚊。

        謠言7驅蚊軟件能有效趕走蚊子

        據稱,雄蚊子會不斷發出求偶聲波,但已經受孕的雌蚊因為不想重復受孕,便會竭力回避雄蚊。驅蚊軟件是利用這個原理,模擬雄蚊飛行時震動翅膀所發出的聲音達到驅蚊效果。

        但一方面,并非所有種類的雌蚊都會拒絕多次交配。另一方面,不同品種的蚊子,翅膀震動頻率和聲波頻率范圍有差異,所以軟件模擬的聲音很難對所有蚊子都有效。

        此外,市面上的超聲波驅蟲產品也多半不靠譜。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和國家環境保護署曾審查發現,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類產品對蚊蟲有驅避效果。

        謠言8被叮后抹大蒜汁有助止癢

        有說法稱,被蚊子咬了抹大蒜汁不但能止癢,還有助殺菌。

        被蚊子叮后感到癢,主要是因為免疫系統面對侵入人體的異種蛋白釋放出大量組胺,來執行防御任務。皮膚癢痛和大包都是過敏反應的表現。

        大蒜中沒有能阻止組胺釋放的成分,其中的大蒜素會產生辛辣刺激感,能轉移對瘙癢的注意,但并不是真正止癢。

        謠言9吃堿性蔬菜蚊不叮

        有傳言說,改吃堿性蔬菜,讓體質和血液變微堿性,蚊子不愛叮。

        事實上,所謂的堿性蔬菜和堿性食物并不能改變身體和血液的酸堿度。其實,只要血液的酸堿度出現微小變化,就會導致新陳代謝失調與紊亂,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這條傳言從根源上就是錯的。

        此外,所謂的含胡蘿卜素的蔬菜及大蒜等有辛辣味的蔬菜,吃下后蚊子會遠離你,也不靠譜。

        謠言10蚊子拍死在皮膚上致感染

        有說法稱,被打爛的蚊子尸體殘骸可能進入皮膚,引起真菌感染,甚至會導致死亡,一名美國婦女就因此死亡。因此當發現蚊子在吸血時,最好輕輕將蚊子彈走。

        一篇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文章,確實報道過一個案例,有一名57歲的婦女因真菌感染導致大面積腦梗而死亡。通過病理檢查,研究人員確認她是感染了一種真菌,感染的原因可能是打死的蚊子殘骸。

        但這種真菌只有在免疫力非常非常低的人身上才會致病,對于健康人群,這樣的感染幾率是很小很小的。也就是說,這只是一個罕見病例,大家無需因此恐懼拍死蚊子。因為蚊子叮咬還可能造成瘧疾、登革熱、絲蟲病、腦炎、黃熱病等并不罕見的疾病。所以,發現蚊子,消滅它是第一要務。

        寨卡來了,驅蚊更重要

        6月2日,北京市衛計委通報,北京發現第3例輸入性寨卡病毒病例,其主要通過伊蚊(又叫花斑蚊)叮咬傳播。對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劉起勇認為,預防寨卡病毒感染,最重要的在于及時做好防備。

        首先,提前注射疫苗。對于近期有出行打算的人來說,應事先了解,當地是否有寨卡等流行性疾病,這種疾病是否有相應疫苗。如果有疫苗,可提前兩周左右,注射疫苗防護。

        如果近期曾在有寨卡病毒病的國家或地區居住或旅行,并出現發熱、皮疹、肌肉關節疼痛,應考慮感染寨卡病毒病的可能,必須及時就醫。

        其次,利用傳統的防蚊方法做好防蚊工作。

        第一,紗窗、蚊帳要裝好。不管驅蚊水還是熏醋,都不如物理防蚊最安全、可靠;

        第二,出門穿淺色衣服。研究表明,伊蚊最喜歡停在深色衣服上。這是因為,蚊子一般棲息在黑暗的環境中,深色衣服正好符合其視覺習慣。此外,深色衣服吸熱,夏天會讓人的體溫升高,也容易招蚊子。過敏體質的人和兒童最好穿襪子、長袖衣褲,并遠離草叢、花壇、水池等蚊蟲聚集地;

        第三,運動或出汗后及時洗澡,少用香水、潤膚露等化妝品,因為蚊子喜歡體溫較高、容易出汗的人;第四,家中盆盆罐罐、地漏、下水道、花盆等易積水處,及時清理,有蓋子的蓋上,能換水的勤換水。

        最后,被蚊蟲叮咬后,可以用堿性皂液清洗。通過中和蚊蟲釋放的酸性物質而防止患處腫脹起包。如果已經起包,可以采用持續涼敷的方法消腫止癢,比如把濕毛巾放入冰箱凍冷后敷在叮咬部位,每2~3小時一次,每次20分鐘左右。

        以上內容僅授權39健康網獨家使用,未經版權方授權請勿轉載。

        2、有科學依據的驅蚊

        白天室內:電蚊香

        電蚊香片和電蚊香液的原理都是通過電力持續加熱,揮發出滅蚊物質,藥效一般可維持6~8小時。盡管效果比傳統的盤式蚊香遜色,但煙霧較小,刺激性較低,使用比較方便。

        天津藥物研究院副研究員李紅珠說,多數蚊香里含殺蟲劑,雖然比例不多,但屬于農藥類成分,濃度過高時會刺激眼、鼻、咽喉等部位,可能引發頭痛、惡心、呼吸道炎癥等。據臺灣《康健》雜志報道,臺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發布的報告顯示,電蚊香除釋放出亞列寧、甲苯等物質外,尚有許多未知、具有危害性的化合物。

        所以,這兩種“武器”最好用于白天室內沒人時,使用1~2小時,將刺激性降到最低。如果室內有人,應將蚊香放在通風處,讓新鮮空氣從紗窗中透進來。臺灣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病媒及昆蟲病組組長林鼎翔指出,如果要在晚上用,至少在睡前半小時點燃,臨睡前再通風幾分鐘。白天外出:驅蚊貼

        蚊子雖是“夜間昆蟲”,但白天到戶外也可能被蚊子“攻擊”,此時可使用驅蚊貼。其原理是利用精油揮發來驅蚊。驅蚊貼不宜直接接觸皮膚,只需將其貼在衣服上即可;不適合過敏體質的人及孕婦使用;普通人每天使用時間也不宜過長。市面上還有驅蚊手環產品,其原理和驅蚊貼差不多,但由于其主要佩戴于手腕,對頭部、腿的防蚊效果一般。去草和樹木較多的野外,由于蚊子密度較大,驅蚊貼和驅蚊花露水也有些“無可奈何”,此時最好穿長袖衣服和長褲,避免穿涼鞋、光腳。臺灣環保署資深專家王正雄說,蚊子往往通過人體散發的二氧化碳來識別并攻擊,遮擋住皮膚可以阻止被蚊子“識別”出來,就算接近了也讓它們無處下嘴。

        夜晚外出:驅蚊花露水

        李紅珠說,驅蚊花露水多添加驅蚊化合物,如避蚊胺(DEET)、驅蚊酯(也叫伊默寧,簡稱BAAPE)等,使昆蟲失去對人體氣味的感知。研究發現,涂抹驅蚊花露水可在8小時內阻擋99.9%的蚊子叮咬,且毒性低。一般來說,含10%避蚊胺就有效果。但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兒童應使用含避蚊胺少于10%的防蚊液,嬰兒最好不用。李紅珠指出,避蚊胺是一種殺蟲劑,也用在農藥中,有輕微毒性。盡管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不會中毒,但會對皮膚產生刺激,不能與破損皮膚直接接觸,更不要直接對臉噴。相比之下,驅蚊酯的毒性更低、刺激性更小、驅蚊時間更長,所以購買前不妨留意一下成分。睡覺時:掛蚊帳

        盡管蚊帳是一種古老的防蚊方法,但比起化學防蚊方法更安全。蚊香不僅會釋放出化學物質,還會排出二氧化碳,而臥室環境相對封閉,空氣流通差,對抵抗力較差的老人、幼兒、孕婦和慢性病患者不利。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蚊帳及長褲保護是最好的防蚊方式,尤其是對兒童來說。另外,捕蚊燈利用蚊子的趨光性及對特殊波長的敏感性,誘捕蚊子接觸網面電擊致死,對人體危害相對較小,可以夜間使用。臺灣環保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科長黃基森表示,最好選擇光度較強,如8瓦以上或雙燈管的捕蚊燈。林鼎翔補充說,捕蚊燈最好擺放在高于膝蓋的地方,且離地面不要超過180厘米,這是蚊子經常活動的范圍。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