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男性 > 男人得腎病有哪些征兆?男人患上腎病有什么表現?[圖]

        男人得腎病有哪些征兆?男人患上腎病有什么表現?[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6 12:58 男人腎病腰痛

        男性朋友要好好的保養自己的身體,不然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慢慢的增大,不只是面孔的變老,身體的各項器官也是會衰老的,那男人患有腎病會有哪些征兆呢?估計很多人都還不知道,下面,給大家具體介紹一下男人患上腎病的征兆。

        男人得腎病有哪些征兆?男人患上腎病有什么表現?(1)

        1、男人患上腎病的征兆

        1、沒勁兒。

        腎功能不好時,很多廢物難以從尿里排泄出去,會出現精神不振、疲勞、乏力等沒勁兒的感覺。腎臟有病,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從腎臟漏出,通過尿液排出體外,也會有沒勁兒的表現。有些患者會以為是過于勞累,或者是其他原因,而忽視了腎臟問題。

        2、不想吃。

        不想吃飯、厭食,甚至惡心、嘔吐,也是腎臟病的常見癥狀。有些患者總是先去到消化科或者肝病科,看看是不是得了胃病或肝病,一看沒胃病和肝病,就擱置不管了,忘了看腎病醫生,結果耽誤了病情。

        3、尿有泡沫。

        尿里有泡沫的原因有多種,其中如果蛋白質從腎臟漏到了尿里,尿就會起許多泡沫。

        4、腰痛。

        腎臟的位置在腰部的脊柱兩側,所以腎臟有病時,會感到腰痛。

        5、尿多尿少。

        健康的人每天排尿次數大約4—6次,尿量約800—2000毫升,如果排尿次數和尿量過多或過少,就要注意了。

        6、水腫。

        飲水太多,或者是睡眠時間過長、過于肥胖等,眼瞼、臉部、小腿等部位可以出現輕微的水腫,或者一過性的水腫,如果不是這樣,就要懷疑是不是腎臟有了問題。

        7、尿蛋白和尿潛血。

        尿里有蛋白或者潛血,是腎臟有病的重要指征,查一查尿常規就可以明確。但有時非腎病專業的醫生會忽視這一點兒,建議最好找腎病專業醫師咨詢。

        8、貧血。

        貧血的患者經常會去血液科看貧血,其實,腎臟除了有排泄廢物等功能外,還有內分泌功能,分泌造血激素,當腎功能損害時,也會造成貧血。

        9、糖尿病。

        糖尿病會引起腎臟病,它的名字叫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并發癥。糖尿病腎病分五期,在早期的時候治療效果較好,一旦晚了,就很難治,會發展為尿毒癥。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常看看腎科。

        10、高血壓。

        高血壓可以引起高血壓腎病,也叫高血壓腎損害,所以有高血壓病的人要多加注意。當然,腎臟病也會導致高血壓,血壓如果高了,要當心是不是得了腎臟病。

        11、痛風、高尿酸血癥。

        痛風、高尿酸血癥都是血液中尿酸過多造成的,血液尿酸高的人,尿酸會沉積在腎臟里,使腎功能受損傷。

        12、尿路感染。

        經常尿路感染的人,時間長了,有可能造成腎功能不全。我接觸過不少尿路感染的患者,因早期治療不及時、不徹底,也不了解會導致腎功能不好,結果等發現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本篇文章給大家分享的這12征兆,男人們有上述癥狀需要引起注意,尤其后面幾項,盡早發現早治療。

        2、男人補腎的秘訣

        一:飲食保腎

        能夠補腎的食物有很多。除了黑色的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可養腎外,核桃、韭菜、蝦、羊腰等也可以起到補腎養腎的作用。

        另外,足底有許多穴位,如涌泉穴。“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每晚睡覺前可以按揉腳底涌泉穴,按摩涌泉穴可起到養腎固精之功效。

        二:警惕藥物

        不論中藥還是西藥,都有一些副作用,有的藥物常服會傷腎,所以在用藥時要提高警惕,要認真閱讀說明書,需長期服用某種藥物時,要咨詢相關專家。

        三:睡眠養腎

        充足的睡眠對于氣血的生化、腎精的保養起著重要作用。臨床發現,許多腎功能衰竭的患者有過分熬夜、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的經歷。因此,不要過度熬夜,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有利于腎精的養護。

        四:吞津養腎

        口腔中的唾液分為兩部分:清稀的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為唾,由腎所主。你可以做一個實驗,口里一有唾液就把它吐出來,不到一天時間,就會感到腰部酸軟,身體疲勞。這反過來證明,吞咽津液可以滋養腎精,起到保腎作用。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