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對于朋友們來說應該是不陌生的,很多人有個頭疼腦熱的就會去輸液,用好的抗生素,其實抗生素是不能常用的,所以建議大家要慎用抗生素。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對于抗生素的應用都是存在誤解的,那么抗生素有什么誤區?抗生素該注意什么?
誤區一:避免耐藥性,見好就收?
擅自停藥是造成抗生素耐藥的重要隱患。應用抗生素,先要明確患者有病原菌感染,并且治療必須足量、足療程。
對于沒有基礎疾病(糖尿病、腫瘤等)、身體健康的年輕人,在治療發熱時,可在體溫等狀況恢復后48—72小時停藥;但對有基礎疾病及老年患者則需要適當延長用藥時間,不可隨意停藥,以免治療不徹底造成急可愛染,進而轉變成慢可愛染,并且容易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使感染反復發作、遷延不愈。
誤區二:服藥無效就是耐藥,得換抗生素
不少人認為感冒咳嗽發熱就是細菌感染,就得用抗生素,服用抗生素幾天后還是有咳嗽低熱,沒有藥到病除,就認為選用的這種抗生素無效或者體內的細菌已經耐藥了。
其實,抗生素起效需要一定的時間,臨床上對于治療無效的肺炎判定時間界定為72小時。比如咳嗽,即使是細菌感染引起的,在使用抗生素殺滅了致病細菌后,通常仍然不能馬上停止咳嗽,這是因為長期咳嗽會導致呼吸道上皮細胞損傷、氣道反應性增高等,修復需要一定的時間。頻繁更換抗生素殺死的都是對選用的抗生素敏感的細菌,不太敏感的細菌反而會被保留下來,結果更易導致耐藥。
誤區三:耐藥后,從此不能再用這種藥
細菌的耐藥基因不僅可遺傳給后代,還可傳播給其他種類的細菌。研究發現,細菌還可以“回復突變”,即一種抗菌藥物,例如青霉素,在某一區域內應用一段時間后,一些細菌針對青霉素發生了耐藥,這時如果換用另外一類抗菌藥物,例如環丙沙星,則對青霉素耐藥的細菌可以被環丙沙星殺死,細菌對青霉素的耐藥性也不能再傳遞下去,甚至可以逐漸消退。循環使用抗菌藥物,是針對一個區域遏制細菌耐藥的有效方法。對我們每一個患者來說,需要記住的是:每一次用藥,都要足量、足療程地服用抗菌藥物,徹底消滅病原菌。
1、過敏體質慎用抗生素,對過敏的藥物禁用。
2、肝功能不全慎用大環內酯類、磺胺類和抗結核、真菌藥。后兩者長期使用時,應定期復查肝功能。頭孢菌素類劑量較大時也可損壞肝功能。
3、老、幼患者避免使用慶大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等腎毒性、耳毒性藥物。
4、磺胺類藥抑制甲狀腺功能,故甲狀腺功能低下者禁用。
5、中藥制劑雙黃連口服液、穿心蓮片、冬凌草片、金蓮花沖劑,草藥野菊花、金銀花、連翹、蒲公英、黃芩等,更適用于非化膿性上呼吸道感染,副作用較小。
6、無明確感染征象,應盡量避免使用抗生素,防止產生耐藥性(細菌對藥物的適應與抗藥)及雙重感染(敏感茵被殺滅后,不敏感菌因失去拮抗而感染機體)。
7、抗生素還存在抗菌譜問題,即主要對哪一類、哪一種病原微生物起作用。例如青霉素對肺炎球菌、鏈球菌、腦膜雙球菌、淋球菌、白喉桿菌、破傷風桿菌及敏感的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而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幾乎無效,這說明“一藥難消百炎”。
8、青霉素在大劑量使用(每日超過2000萬單位)時,有時會出現幻覺、抽搐、昏睡、精神失常等癥狀;靜脈輸入的濃度為1—4萬單位/毫升,超濃度使用時,各種危險性增加;靜脈點
滴青霉素鉀鹽更應當注意濃度與速度,否則血鉀快速升高會引起心臟驟停。另外,一般青霉素不在饑餓狀態下使用,否則會加重不良反應的程度或因低血糖而混淆不良反應,延誤搶救時機。
9、同類抗生素不要重用,但是有時不同抗生素聯合使用取協同作用,指征是:病因不明的嚴重感染;混合感染或單一抗菌藥不能控制的感染(如牙周炎多為需氧茵與厭氧茵的混合感染);延長耐藥性產生(通俗地講就是不給病原微生物以喘息的機會)。
10、抗生素達到最大作用,一般在用藥72小時之后,也就是說用藥3天后才達到最好療效,通常的用藥1~2天認為無效而隨意停用或更改藥物是不合理的。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