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健康養生 > 怎么保養脾胃?脾胃養生的方法[圖]

        怎么保養脾胃?脾胃養生的方法[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6 18:08 脾胃養胃健脾補腎

        脾胃虛弱是很多人都存在有的狀況,而我們應該都知道脾胃虛弱是會帶來很多不利影響的,所以許多人都常常會采取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幫助自己健脾益胃,只是很多人都并不清楚怎樣才能有效保養脾胃。那么怎么保養脾胃?脾胃養生的方法都有哪些?

        怎么保養脾胃?脾胃養生的方法(1)

        1、怎么保養脾胃

        1.饑飽要適度

        宋代的蘇東認為,飲食適度是長壽的最基本條件。經常是“已饑方食,未保先止”,他認為這樣能夠“寬胃以養氣”。清代的尤乘認為:“飲不可過,過則濕而不健;食不可過,過則臃滯而難化”。所以很多的養生學家,都提倡在飲食方面要節制。

        2.飲食速度要慢

        在《養病庸言》中有提到:“不論粥飯點心,皆宜嚼得極細咽下。”《醫說》表示:“食不欲急,急則損脾,法當熟嚼令細。”咀嚼是食物消化的開始,是胃腸消化的根本基礎。因此,在飲食方面,講究細嚼慢咽。

        3.飲食時間要定時規律

        在《千金要方》中表示“飲食以時。”就是說飲食必須要定時,要有規律,才能夠使身體及時獲得維持生命的營養要素。

        4.生氣后不要進食

        雇人說:“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這說明了,在進食的時候要心平氣和,煩躁易怒等不良情緒,都會影響到消化問題,應當盡力排除,這樣才有利于胃的消化。

        5.進食謹和五味

        《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指出: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從流,腠理以密。表示了主食和副食要多樣化的重要意義,食物要雜,并且多樣化,這樣才有利于健康,有利于營養的吸收。

        6.飲食清淡為主

        唐代藥王孫思邈提倡飲食要清淡,“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勿進肥濃、羹膚、酥油酪飲”等。他還主張“善養性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

        7.飲食的甜和咸不要過度

        《素問·奇病篇》中表示:“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吃糖過多的話會傷害到脾胃,并且生痰損害牙齒,容易患上消渴,也就是糖尿病。《千金要方》中說:“咸者傷筋,多食咸則筋脈傷。”現代的研究證明,鹽吃多了,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尤其是容易讓人患上高血壓,可以使人減少壽命。

        8.食物溫度要適中

        “適溫而食”,“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這是《內徑》中關于飲食寒熱要適中的忠告。食物過熱過燙過冷過冰,都會對消化道造成一定的傷害,過寒則會傷害脾胃,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季,也不要任意吃冷飲。

        9.飲食要干凈清潔

        漢代醫圣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禽獸魚蟲禁忌》中說:“穢飯、餒肉、臭魚,食之皆傷人”。

        10.餐后養生很關鍵

        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食畢當漱口數次,令人牙齒不敗,口香。叩齒三十六,津令滿口,則食易消化,益人無百病。飽食則臥,食不消成積,乃生百病。”

        2、脾胃虛弱的癥狀

        脾氣虛的癥狀主要是氣短乏力、頭暈、大便溏瀉,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臟白,脾陽虛主要表現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膩就會腹痛腹瀉,大便稀。胃氣虛主要表現在胃脹,胃痛,呃逆,食少,飯后脹滿,胃陰虛主要表現在虛火上炎,口干、容易饑餓,胃酸、隱痛不適,口舌生瘡等。對于脾胃氣虛者可服用參苓白術散和香砂養胃丸,對于脾陽虛可用附子理中丸,胃陰虛成藥較少,可湯藥調理。

        脾胃虛弱臨床表現:病程較長,泄瀉時輕時重或時發時止,大便稀溏,色淡無臭味,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食后易瀉,吃多后見腹脹、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黃,神疲倦怠,形體瘦弱,舌質淡,苔薄白。治以健脾益氣,助運化濕。方選參苓白術散加減,藥用黨參、白術、茯苓、山藥、苡仁、焦山楂、焦神曲、陳皮、砂仁(后下)。水煎,日1劑,分3次服。如時見腹痛,加木香、香附;兼舌苔白膩者,加蒼術、厚樸。大便清稀,小便色清,腹部隱隱作痛,加炮姜、肉豆蔻、益智仁。少氣懶言,便瀉不止,甚至脫肛,加黃芪、升麻、葛根。兼夾濕熱,口苦舌黃,或大便夾粘凍,加黃連、馬齒莧。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