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男子夜宵吃2斤小龍蝦,第二天送醫確診急性肝衰竭[多圖]

        男子夜宵吃2斤小龍蝦,第二天送醫確診急性肝衰竭[多圖]

        大眾健康網 2018-12-14 23:35 龍蝦急性肝衰竭

        小龍蝦經過適當的烹飪之后,就變成了大家喜愛的美食,深受很多人的喜愛,但是吃小龍蝦也可能出現健康問題。7月2日,34歲的陶先生在夜宵的時候,一個人吃了兩斤小龍蝦之后,第二天感覺渾身無力,還有上吐下瀉、肚子疼的癥狀,皮膚、眼睛、小便都變成了黃色,送醫就診后診斷為急性肝衰竭。

        男子夜宵吃2斤小龍蝦,第二天送醫確診急性肝衰竭(1)

        1、吃小龍蝦急性肝衰竭

        7月2日,記者從醫院腎內科獲悉,陶先生確診為急性戊型肝炎伴急性肝衰竭,病情危急。經醫院積極搶救,終于轉危為安。

        近日,34歲的陶先生和朋友吃夜宵時,一個人吃了2斤小龍蝦。第二天一覺醒來,陶先生感覺渾身無力,繼而上吐下瀉,肚子疼,皮膚、眼睛、小便變成了黃色。其家人見狀,趕緊將他送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就診。

        經檢查,陶先生確診為急性戊型肝炎伴急性肝衰竭。該院腎內科副主任醫師說,容易攜帶戊型肝炎病毒的海產品有蝦類、蟹類和牡蠣等,生吃、半生吃都易感染。許軍英提醒,食用海鮮、魚蝦等務必燒熟煮透,以免“病從口入”。

        男子夜宵吃2斤小龍蝦,第二天送醫確診急性肝衰竭(2)

        2、吃小龍蝦的注意事項

        1、小龍蝦體內含有大量細菌和寄生蟲,同時含有大量重金屬物質,但是基本都在頭部內。所以食用時一定要去頭!切不可貪圖省錢將頭部一并食用。鑒于大部分飯店為了省事出售的小龍蝦基本都是含頭的,那么食用時一定要將頭部摘除掉不可食用。

        2、蝦線一定要去除,這個部位是僅次于頭部第二臟的地方。很多飯店也是為了省事并沒有去除蝦線,因此建議大家盡可能的要買回家來自己做著吃。

        3、清洗小龍蝦要仔細,認真。外面賣的小龍蝦,商家為了省事不可能給你特別仔細的清洗,而且很多無良商家會使用洗蝦粉來清洗小龍蝦,殘留的洗蝦粉的危害相當大。

        4、最后一點就是烹飪時間要足夠,不能小于20分鐘。外面的商家為了節省燃料費用和時間成本,很多的烹飪時間是不夠的,這是有衛生安全隱患的。

        5、蝦忌與某些水果同吃。蝦含有比較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物質。如果把它們與含有鞣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同食,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而且鞣酸和鈣離子結合形成不溶性結合物刺激腸胃,引起人體不適,出現嘔吐、頭暈、惡心和腹痛腹瀉等癥狀。海鮮與這些水果同吃至少應間隔2小時。

        6、過敏病患者注意蝦并非人人可食

        某些過敏性疾病的患者,如支氣管哮喘、反復發作的過敏性皮炎、過敏性腹瀉等等,約有20%的病員可由食蝦激起發作。因此,已明確對蝦過敏的,在緩解期和發作期都不要進食。

        男子夜宵吃2斤小龍蝦,第二天送醫確診急性肝衰竭(3)

        3、急性肝衰竭的原因

        1、病毒

        從全球來看,有超過50%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報告來自于發展中國家,甲肝和戊肝感染可能是其主要原因。當然,急性肝功能衰竭也可能發生于乙肝感染后,這在一些亞洲和地中海國家較為常見。

        2、藥物誘導的肝損傷

        藥物性肝損傷在美國導致急性肝衰竭病例中約占50%。這種傷害可能是劑量依賴性和可預測的。對乙酰氨基酚所引起的肝毒性,是美國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最常見的原因。

        特殊藥物誘導的肝損傷比較少見,即使對于暴露在潛在肝毒性藥物中的患者也是如此。只有少數藥物誘導性肝損傷患者進展為肝性腦病和急性肝功能衰竭。其他因素,如老齡、血轉氨酶和膽紅素水平增加、凝血疾病等則與死亡風險增加相關。

        3、其他原因

        在原發性心臟危重患者、循環系統或呼吸系統衰竭的患者中,可能發生急性缺血性肝細胞損傷或缺氧性肝炎。其他原因還可能有腫瘤浸潤、急性Budd-Chiari綜合征、中暑、攝食蘑菇、以及代謝性疾病如威爾森氏癥等。

        男子夜宵吃2斤小龍蝦,第二天送醫確診急性肝衰竭(4)

        小龍蝦雖然美味可口,但是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有不少,另外小龍蝦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吃的太多也會導致身體無法正常代謝的情況,因此小龍蝦不能多吃。另外吃小龍蝦,也要注意飲食衛生和安全,千萬不要吃受到污染的小龍蝦,或者沒有處理干凈的小龍蝦。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