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近日報道小龍女卓林因自殺入院,讓人感覺有些驚訝,畢竟螢幕上的她開朗樂觀,沒想到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不過細想近幾年的新聞,就能發現有自殺傾向的人越來越多,許多人由于生活的壓力導致產生了心理疾病,當沒能調整好心態后就容易做出沖動的事情,那么想自殺該怎么調整心態呢?
(一)您需要知道有很多人曾遇到過比您現在所感受到的痛苦更痛,最終他們也可以克服過去。從統計角度去看,您是大有機會可以生存下去的,我希望您能同樣有這一點信心及希望。
(二)給自己一些空間。跟自己說在我要做任何事之前,我會多等24小時或是一個星期,記著感受跟行動是不一樣的——您想結束自己的生命不等于您真的馬上要去做,把您自殺念頭與自殺行動留些距離,那怕去等只是下面的24小時,您在閱讀這頁的當刻,不是已經這樣做了5分鐘嗎?繼續看下去您可以在隨后的5分鐘都能這樣做。繼續吧!您要明白您想自殺,您不是在這一刻要付諸行動,這對我來說是很有鼓勵作用,希望您也感到如是。
(三)很多人想藉自殺逃避痛苦,要知道解脫是一份感覺,要您尚在人世才可感受到。若您死去,您根本不能感受到您所尋求的解脫。
(四)您身邊有些人可能會對您想自殺的感受曾作出較強烈的反應,這只是基于他們的恐懼或是憤怒,無論他們的動機是什么,他們所說所做您都覺得是無意義的,或是不能幫助您甚至增加了您痛苦的事情,您要明白他們的反應不是針對您的,只是出于他們的恐懼而已。
如果你有些朋友是愿意在您困苦的時候與您在一起,他們不會批評您,不會跟您爭辯,不會教訓您,他們只會關心您,就馬上找他們其中一個吧!在您計劃自殺的24小時內,或一個星期內告知他們您發生了什么事。
尋求幫助是平常不過的事,你可以登錄「壹心理」網站尋找幫助,或者找個社工、輔導員、心理醫生、牧師或一個朋友,總之是那些樂意聆聽的人吧!不要加重您個人的負擔去獨力處理這些問題,單是跟他們訴說您如何弄至現時的地步,已就可以幫您消除很多壓力,同時也可增加您的能量和能力,使您重獲身心平衡。
(五)自殺的念頭帶來很大的心理創傷,就是打消這個念頭之后,我建議您仍然繼續愛惜自己,去接受輔導或心理治療會是很好的方法,參加一些在互聯網上或在您生活圈子中的自助小組亦很有幫助。
1、自殺人數逐年上升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今公布一項調查發現,全臺約有122.8萬人有情緒困擾,其中近52萬人曾認真想自殺,但僅3成多曾求助醫療院所,專家推估,精神疾病遭污名化應是不愿求助主因。
去年全臺自殺死亡共3675人,較前年微增133人,推估自殺原因應與國際景氣不佳、人際疏離感重以及人口老化等有關,其中以15至24歲、75歲以上民眾自殺人數增加較多,已要求心口司強化自殺通報、精神關懷體系串連,防止自殺悲劇。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執行長廖士程受訪時說,該中心響應9月10日“世界自殺防治日”,今年透過“心情溫度計”檢測民眾心理健康,探究自殺高風險族群不愿就醫的原因,包括憂郁癥等精神疾病遭污名化,導致他們不愿到精神科就診,也可能是過度悲傷,陷入悲觀情緒中認為求助也沒用。
根據去年統計,15至24歲年輕族群及75歲以上老年人自殺死亡人數增加。15至24歲因是精神疾病好發年齡,加上年輕人容易受到網絡、新聞等新聞影響,沖動加上模仿效應才讓悲劇發生;老年人則是因久病厭世、獨居等因素想不開。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呼應,只要多一份關心,多用一點心聆聽,對發出自殺警訊的人伸出援手,人人都可以成為珍愛生命守門人。
2、自殺的心理因素
(l)矛盾心態。死亡對自殺者是既可怕又有吸引力的事。現實生活中許多有形無形的困難可以在死亡的幻想中得以解決和滿足。
(2)偏差認知。企圖自殺者的知覺常因情緒影響而變得歪曲。表現為“絕對化”或“概括化”或兩者交替。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維方式,常常使人過分偏注某項困難而忽略除死之外的其他解決方法,從而自暴自棄,自責自怨,自傷自毀。
(3)沖動行為。青少年的自殺意念常常在很短的時間內形成,因情緒激動而導致沖動行為。他們對自己面臨的危機狀態缺乏冷靜的分析和理智的思考,往往認定沒辦法了,只有死路一條,思考變得極其狹隘。
(4)關系失調。自殺者大多性格內向、孤僻、自我中心,難以與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容易陷入焦慮與絕望感中,偏執,過分認真,責任感過強,缺乏興趣愛好,情緒不穩定,心情多變。
(5)死亡概念模糊。企圖自殺的青少年對死亡的概念比較模糊,部分甚至認為死是可逆的,暫時的。
外向性格的人如果同時伴有自我中心,情感變化大、易激惹,對人情感膚淺的癌病性人格時,可能出現自殺行為。
對自殺者及自殺未遂者進行詳細的性格傾向分析,可以為自殺預防提供參考。
自殺:抑郁癥是罪魁禍首。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