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健康養生 > 高溫如何預防中暑?高溫怎樣避免中暑?[圖]

        高溫如何預防中暑?高溫怎樣避免中暑?[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2-02 19:30 夏天中暑高溫

        高溫天氣很容易導致中暑,身體虛弱的人即使不在太陽在暴曬,也可能會中暑,中暑之后身體非常難受,需要時間緩解治療,預防中暑才是最好的,那么高溫天氣下如何預防中暑呢?

         

        高溫如何預防中暑?高溫怎樣避免中暑?(1)


        1、預防中暑方法

        1、避免久處于過熱的環境中

        夏季里,負責排泄汗液的體表肌膚,經常處于工作狀態,尤其是當人體久處于高溫環境下時,更容易使肌膚表面的汗液分泌量增多、堵塞毛孔,導致人體內部熱量無法及時釋放、體外的熱量又源源不斷的輻射于人體,從而惡性循環誘發中暑。所以,預防中暑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在過熱的環境中久呆,如無遮陽措施的沙灘、暴露在日曬之下的街頭、烤爐旁、無空調的封閉室內等,應當盡量挑選空氣流通性好、遮陽避光的環境進行工作或休息。

        2、多補充水分,不喝涼茶

        夏季里預防中暑,還應多多補充水分,避免人體汗液分泌量過多,損傷身體的元氣。正常情況下,成年人每日飲水量應在1200ml左右為宜,而在夏季,市民應根據自身的口渴程度、排汗量等,適量的增加飲水量,推薦每日飲水量在1500ml左右即可。

        另外,夏季喝涼茶的方法,并不適宜每個人使用。因為,對于體虛濕氣重的人群,性味苦寒的涼茶,會使其虛上加虛,甚至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損傷到脾胃的健康,導致人體的免疫能力下降、增加其中暑概率。

        3、常吃生涼食物容易中暑

        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夏季養生預防中暑,應該多吃些冰鎮的飲料、酒水等,來幫助人體解渴除煩、消耗熱量。然而,中醫學認為,如果人體在短時間內攝入大量生冷食物,或者長期食用過量性寒味涼的食物,如山竹、西瓜等來解渴降暑,就會使人體內暑熱毒氣淤積、胃腸蠕動能力下降,消化系統功能受到損傷,使人體更容易出現如頭暈、惡心、腹瀉、消化不良等中暑癥狀,并無益于人體健康。

        2、預防中暑喝什么

        1、溫開水

        其實什么水都不如白水來的有用,白水是最解渴,也是補充身體缺失的水分最多的水,但是千萬不可以飲用生水,那樣不僅容易導致腹瀉,而且生水里面有很多細菌和雜質,對身體危害很大, 因此最好是飲用溫開水,新鮮燒開后貪涼的水是最好的,另外喝飲料、咖啡、啤酒、冰水等有刺激性的水,不僅不解渴,而且會刺激腸胃,對身體無益,而且喝水要提前喝,多次少量,不要渴了之后猛喝,盡量慢慢喝,沒渴的時候也要喝。

        2、淡鹽水

        如果身體出汗比較多,而且體力消耗比較嚴重的時候,或者先兆性中暑,感覺頭暈眼花、惡心、乏力的時候,最好飲用一點淡鹽水,在溫開水里面加少許食鹽,讓其完全溶解后飲用,可以補充身體通過汗水而流失的鹽分,平衡電解質。

        3、果蔬汁

        如果覺得胃口不佳,食欲不振的話,可以榨點水果汁或者蔬菜汁飲用,既可以補充適量的水分,還可以補充維生素以及能量,促進食欲,譬如西瓜汁、黃瓜汁、西紅柿汁、綠豆湯等等,也可以弄點水果蔬菜沙拉,既好吃又能補充水分預防中暑。

        3、中暑怎么快速恢復

        1、散熱是關鍵

        中暑后,人需要從高溫的環境中撤離,轉移到通風、陰涼的地方休息,并且要做好散熱的工作。散熱可以將中暑者的衣物解開,用濕毛巾擦拭身體,這樣可以利用開闊的環境或是水分蒸發帶走熱量來進行散熱。但是,中暑者不能馬上吹空調。

        2、吃解暑食物

        中暑者在散熱差不多的時候,可以吃一些能幫助解暑的食物,如綠豆湯、西瓜等,防暑解暑的食物能幫助人們度過炎熱的夏天,這些食物大部分是涼性的,有解暑止渴的效果。同時,喝涼茶也有解暑的作用,夏天在家中備一點涼茶或綠豆湯是很有必要的。

        3、服用解暑藥

        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解暑藥有藿香正氣水、正氣液、六一散等,夏天高溫時期難免會突遇中暑,在家中提前備好這些防暑解暑的藥物,能避免嚴重中暑。中暑有輕度中暑、中度中暑和高度中暑,如果出現嚴重中暑時,可能會出現昏迷、抽搐、休克的情況,這時一定要及時就醫。

        4、提前防中暑

        在夏季三伏這樣的高溫時期,建議大家出門的時候做好防范工作,盡量穿寬松一點的衣服,不要直接在太陽下暴曬,還要注意飲水充足,出行時盡量隨身帶好解暑藥品,不過還是建議大家減少在高溫情況下外出。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