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健康養生 > 熬夜后身體如何恢復?怎樣減少熬夜對身體的傷害?[圖]

        熬夜后身體如何恢復?怎樣減少熬夜對身體的傷害?[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2-02 19:42 熬夜睡覺睡眠疲勞

        熬夜,想必很多人都不會陌生,也有人經常會熬夜,熬夜的危害是比較大的,短時間內會影響到肌膚狀況和精神狀況,長時間熬夜還會引發一些疾病,有時候不得不熬夜,那么熬夜后如何恢復?怎樣減少熬夜對身體的傷害呢?

        熬夜后身體如何恢復?怎樣減少熬夜對身體的傷害?(1)

        1、熬夜時怎么做

        1、熬夜時給身體多補充些維生素,可以多喝橙汁,多吃水果,要保證機體有足夠的水分。

        2、熬夜一定要卸妝,及時的用清水洗臉,晚上油脂分泌多,避免油脂在臉上推積,臉上長痘痘。

        3、熬夜時感覺沒有精神不要想瞇一會,就可以做下拉伸運動或是喝一杯咖啡提神。

        4、熬夜的時候給臉部和眼睛按摩,眼睛要做適當地休息。熬夜時臉部容易形成積水,所以要及時給臉部按摩。熬夜時肚子餓不要吃辛辣食物,應該以清談為主。

        5、第二天早晨洗一個熱水澡,洗完澡后會覺得輕松很多,煮一個雞蛋剝殼后在眼睛處敷,這樣能夠減輕黑眼圈和眼袋,就不會讓你不敢出門了。

        2、熬夜后怎么做

        一、提神補水喝紅茶:

        咖啡雖然提神,但也容易引起失眠,還會消耗體內B族維生素,反而使人更容易累。熬夜的時候最好喝紅茶,如云南滇紅、福建閩紅、安徽祁紅等,一般用4克左右的茶葉沖泡一壺即可。

        如果是長期熬夜的人,可以經常服用一劑簡單易做的滋補良方:取西洋參、枸杞子、黃芪各10克,作為一天量,煎水喝,可起到益氣滋陰、清熱降火、消除疲勞、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此外,在感到疲倦難熬時,不妨先休息半小時,或隔半小時做做深呼吸。不僅可以增加大腦供氧量,還能驅走睡意,使頭腦保持清醒。

        二、護眼吃個水果餐:

        晚上加班常會用眼過度,出現眼睛疼痛、干澀、發脹等問題,導致暫時性的視力下降,甚至使人患上干眼癥。熬夜時,最好每工作45分鐘左右休息10分鐘,做做眼保健操,并適當吃些水果,如芒果、橙子、胡蘿卜等富含維生素A的橙黃色果蔬,能提高熬夜工作者對昏暗光線的適應力,防止視覺疲勞。藍莓、車厘子尤其適宜熬夜食用,除了能保護眼睛,其含有的抗氧化物質還能提神、防止疲勞。

        三、補救別忘要午睡:

        但是補覺不能完全緩解熬夜對身體的危害。有句諺語叫:“一夜不睡,十夜不醒”。意思是說如果一晚上不睡覺,就是再睡上十夜,也不能把損失補回來。熬夜后最好的補救措施就是睡覺,除了正常的夜間休息,還要“見縫插針”地午睡。但是研究發現補覺不能緩解熬夜對身體的危害,我國傳統醫學強調的天人合一,也包含著按照自然規律進行作息養生,這也是獲得健康長壽的一個重要方法。所以“補覺”只是萬不得已的做法,只限于短時間睡眠缺乏。還是應該養成良好習慣,按照人的生理周期在合適的時間安然入睡。

        3、經常熬夜的危害

        傷害一:耳聾耳鳴。

        睡眠不足易造成內耳供血不足,傷害聽力,長期熬夜可能導致耳聾。

        傷害二:肥胖。

        熬夜的人經常吃“夜宵”,不但難消化,隔日早晨還會食欲不振,造成營養不均衡,引起肥胖。

        傷害三:皮膚受損。

        皮膚在晚10—11點進入保養狀態,長時間熬夜,人的內分泌和神經系統就會失調,使皮膚干燥、彈性差、晦暗無光,出現暗瘡、粉刺、黑斑等問題。

        傷害四:記憶力下降。

        熬夜者的交感神經在夜晚保持興奮,到了白天就會出現沒精神、頭昏腦漲、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時間長了,還會出現神經衰弱、失眠等問題。

        傷害五:腸胃危機。

        人的胃黏膜上皮細胞平均2—3天就要更新一次,并且一般是在夜間進行的。如果夜間進餐,胃腸道得不到休息,會影響其修復過程。同時,夜宵長時間停滯在胃中,促使胃液的大量分泌,對胃黏膜造成刺激,久而久之,易導致胃黏膜糜爛、潰瘍。

        傷害六:免疫力下降。

        經常處于熬夜、疲勞、精神不振的狀況,人體的免疫力會跟著下降,感冒、過敏等就會不期而至地找到你頭上。

        傷害七:心臟病風險。

        長期“黑白顛倒”的人,不僅脾氣會變壞,內臟也得不到及時調整,使心臟病的患病幾率升高。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