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幼兒 > 小孩賴床怎么辦?小孩睡懶覺怎么辦?[圖]

        小孩賴床怎么辦?小孩睡懶覺怎么辦?[圖]

        大眾健康網 2018-12-18 13:58 小孩賴床睡覺

        很多家長比較心疼小孩,早上的時候看到孩子懶床,不知如何是好,小孩子的自制力比較差,他們很困想要睡覺不想起床就會刷性子,家長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可是白天還需要上學或者參加一些活動,那么小孩子懶床要怎么辦呢?一起來看看吧!

        小孩賴床怎么辦?小孩睡懶覺怎么辦?(1)

        1、提前告知前

        一天晚上告訴孩子,明天早晨你會及時叫醒他,讓孩子提前有個心理準備。如果孩子已經習慣由你叫起,則不須特別提醒。但如果時間改變,比如從七點改至六點半,最好還是說一句:“明天我會早半個小時叫你哦!”

        2、使用光線叫醒

        如果你有可調光的臺燈,可以逐漸調亮臺燈,然后開著它,悄悄走開即可。光線會替你叫醒他的,因為人類從遠古時代,就是被光線叫醒的,光線會喚醒視覺系統,由它傳遞信號給潛意識,并叫醒腦部,啟動四肢,這是最自然的一種醒來方式。既安全又有效,完全不需要你費力。如果家里沒有這樣的臺燈,緩緩地安靜地拉開窗簾,也一樣有效。

        3、使用早飯香氣叫醒

        把香噴噴的早飯悄悄放在床頭柜上,香味會通過孩子的嗅覺系統,給大腦溫柔地傳遞“該起來吃飯”的信號。當然,用香氣怡人的鮮花也可以達到此效果。

        4、自我提醒法

        告訴孩子:他是個好孩子,會自覺遵守班級規定,上課不遲到的。別的孩子都會按時起床不遲到,自己也一定能做到的。

        5、家長比賽法

        喊1、2、3三個數,比誰先坐起來穿好衣服下地的方法。家長當然要根據孩子的穿衣情況悠著點把握速度。可以盡可能的讓著孩子,讓孩子領先一點或者跟孩子保持同步速度。

        6、快樂程序法

        整個起床穿好衣,人為的分成三個步驟促使孩子快樂起床的方法。即1要坐起來,2要穿起來,3要蹦下去。每步5分鐘緩和度,15分鐘搞定。

        7、音樂催醒法

        也就是用聲音把人的睡意喚醒的方法。計算機、電視、錄音機、收音機里的歌聲舞曲兒歌等各種孩子感興趣的音樂,能使孩子感到興奮。

        8、毛巾滋潤法

        用濕熱的毛巾,邊喚孩子邊擦孩子的臉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使孩子在毛巾的滋潤中醒來,睡意消失。

        9、心理彌補法

        勸慰孩子堅持5天,周六周日早上可以特批睡個大懶覺補補的心理寬慰法。孩子的心理有時就會接受的。

        10、叫醒孩子起床三不要

        1、不能靠講道理:寶貝,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就要從起床做起,一個人不能自己起床就是沒有責任心,沒有……所以你要自己起床啊!

        2、不能靠要求:寶貝你要自己起床,也不能靠表揚——寶貝,你要能自己起床就很棒了!

        3、不能靠批評:說了多少次,你怎么還不能自己起床,沒有責任心,沒有意志力,你太讓我傷心了。

        11、教育小孩要注意什么

        1、人品教育

        說到人品的重要性,現代社會強調得非常不足,判斷一個人優秀和成功,僅用成績和業績作為標準,很容易滋生諸多社會問題。并非每一個孩子都像家長所期盼的那樣成長,如果你的家庭有孩子被養得太過天真的問題,倒是可以對他進行適當的現實教育。但是,如果孩子生活的環境本就充滿了現實的利益爭端,我們還是要教會他品行的重要,這樣孩子的人生路才能走得更加穩妥,不至于到社會上遭受唾棄。

        2、心情教育

        孩子心理問題日益普遍起來,可見不僅現代社會人品危機需要挽救,心理危機也要及時解決。孩子的成長總是經歷著各種挫敗,就像班級里,名次靠前的孩子總共就那么些,總有成績落后甚至非常糟糕的。我們要讓孩子自尊自信,不能因為失敗失利就影響到心情,要在生活上多予以鼓勵。當然,這指的絕不是嬌慣孩子,要教出好孩子就得讓他知道努力的重要性,告訴他們想要什么不爭取是不行的。

        3、鼓勵教育

        孩子心性簡單純真,對他們的鼓勵最易激發出其潛力,讓他們做事充滿動力。也許孩子成績差,但是你打了罵了只會讓他討厭學習,我們要學會適當予以鼓勵,讓他們逐步提高自己。鼓勵孩子千萬別用錯方法,就像追求一個遙遠的結果,遠不如鼓勵他們腳踏實地。用物質鼓勵誘哄孩子要講原則,比如你說給他們吃冰淇淋,量絕不能太多,而且時間要把握在飯后半小時。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