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健康養生 > 怎樣跑步不傷害膝蓋?如何跑步不會傷害身體?[圖]

        怎樣跑步不傷害膝蓋?如何跑步不會傷害身體?[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2 19:14 跑步慢跑競走

        很多的人在跑步的時候,如果不注意對自己身體的保護的話,身體的各個方面是很容易出現問題的,尤其是膝蓋,跑步其實是最容易傷害膝蓋的,那么既然是這樣的,就要掌握正確的方法,那么到底怎樣跑步不傷害膝蓋?如何跑步不會傷害身體?

        怎樣跑步不傷害膝蓋?如何跑步不會傷害身體?(1)

        1、怎樣跑步不傷膝蓋

        任何材料在長期受力的情況下都會磨損。鋁合金、螺紋鋼、混凝土,包括組成膝蓋的骨骼、半月板、韌帶和肌肉也不能例外。如果靜態的來看,長期對膝蓋的使用會產生磨損,就像所有的材料和設備都會磨損老化一樣。但是我們的身體不是靜態的設備,從一出場就固定不變了。在受到外界的刺激之后會相應做出變化。比如脆弱的皮膚會生出老繭。骨骼和肌肉也不例外,長期鍛煉的骨骼會更致密,而肌肉也會更強壯。也就是說越多鍛煉膝蓋的耐磨性就越高。但是當跑步過程中磨損和沖擊力超過骨骼肌肉的能力,或是增加的強度超過骨骼肌肉的成長速度,那么就會受傷。如果肌肉和骨骼的強壯程度超過磨損和沖擊力則不會產生傷痛。

        因此每次膝蓋受傷后醫生給的建議都是休息,一動不動;而有些有經驗的跑者建議繼續跑,還有一種所謂的“慢跑治膝傷”的說法。其實兩種說法都既有道理又片面,關鍵在于如何控制磨損和沖擊力與骨骼,肌肉成長恢復的程度。

        知道了這個基本原理后,避免跑步損傷膝蓋的辦法就是減少磨損和沖擊力,提高骨骼,肌肉的強度。而不是不跑步,長期不進行鍛煉,肌肉骨骼會退化,骨質疏松或是輕微沖擊就會造成各種傷病。同時缺乏有效的有氧訓練,心肺能力、抵抗力、血壓等生理機能都會出現各類問題。因此決不能只是單純的從跑步有可能造成膝關節磨損而完全放棄跑步運動。任何運動在過量或是不合理訓練都會造成身體傷害。

        選擇科學的訓練方式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控制跑量

        關于跑量的遞增量有不同說法,比如每周不超過10%,或是5%。但是每個人的個體差異極大,而且跑量基數也不同,單純用百分比來控制只是一個統計學上的結果,并不非常合理。因此每次跑步時的感受非常重要。這種感覺就是肌肉和身體的疲倦程度。

        對有經驗的跑者來說,在跑量遞增的賽前時期,先要感知一下跑與上周同樣的跑量是否更輕松,如果是的話,在超出的跑量部分任意點感到無法控制跑姿時都應該停下來。如果并不感覺比上周更輕松,則不要選擇增加跑量。在連續增加跑量或是高強度訓練進行3-4周后,要設計1周的間隔周,將跑量減至最高峰的70%左右,進行充分的恢復和休息。之后再繼續增加跑量和訓練強度。

        而對于新手來說,雙周增加一次跑量更為合理。相當于一周提高,一周鞏固成果。而增加量不必限制刻意的比例。關注身體,跑到覺得落地變重,或是膝部感覺有壓力時馬上停下來。

        減少速度訓練

        同等跑量的情況下,更高的速度意味著更大的沖擊力,對膝蓋傷害的可能更大。同時更高的速度,跑姿就會變形。為了拉大步伐,提高速度,不自覺的腿部在落地時沒有任何彎曲,喪失了通過關節彎曲時的肌肉緩沖能力,而將沖擊力直接傳給了膝蓋。這也是很多初跑者在跑步的前2個月,跑量很少的情況下受傷的原因。跑量雖然只有每天2,3km,但是急速盡自己的全力猛跑,在肌肉保護還不夠強大的時候,就用巨大的沖擊力將膝蓋弄傷了。對于長跑和耐力跑來說,即使一個有經驗的跑者,速度訓練量一般也不會超過總訓練量的10%。而且每周一般只有一次的間歇速度訓練。而初跑者根本不用安排速度訓練。甚至可以開玩笑的認為在馬拉松成績3小時30以外的跑者都無需進行速度訓練。只要合理的累積訓練量,安排好休息成績就會穩步提高。

        調整跑步姿勢

        跑步姿態對膝蓋的沖擊在NHK的紀錄片《馬拉松軍團》中已經有詳盡的描述。合理的控制跑姿能夠讓帕特里克·馬考(馬拉松世界記錄保持者)比日本的頂級馬拉松選手減少25%以上的膝蓋沖擊力。雖然普通人無法做到馬考那種驚人協調的跑姿,但是普通跑者幾個對膝蓋損傷最大的姿勢如下:

        首先是腳落地的位置在膝蓋的前邊,造成膝關節伸直,甚至鎖死(在每次站起的時候,能發現膝關節在最后的階段仿佛卡起來了,這是個自然機制,為了增加站立的穩定性)。此時有相當向前的力量都通過地面反饋,沖擊到膝關節。所以,在落地的時候控制腳踝的位置盡可能在膝蓋的正下方,或是略偏后一點。膝蓋處的彎曲將起到極好的緩沖作用。

        其次是腳部落地點盡可能控制在前腳掌,尤其是重心最好落在正對大腳趾和二腳趾之間的前腳掌位置。這個重力位置為腿部合理排列的受力點。受力點無論是更靠腳的外側,內側還是后部都會造成對膝蓋側向的沖擊力,導致受傷。還有就是控制身體的穩定,不要左右搖晃。因為左右搖晃會讓重心位置在側向不斷改變,給膝蓋側向沖擊力。而膝蓋正面承受體重的能力最強。因此在跑步過程中不要過度擺臂,過度向前跨步,因為這些都會造成身體不穩定性的增加。

        2、怎樣跑步不傷膝蓋

        膝蓋是人體最復雜的關節,大腿骨與小腿骨在這里通過膝關節連接,需要承擔身體的大部分體重。每次跑步關節的轉動由肌肉驅動,韌帶拉伸延展。在大腿骨與小腿骨之間有2片很小的墊子,負責緩沖叫半月板,而且還有關節囊負責分泌關節液潤滑。工作起來好像是一部機器,肌肉是發動機,韌帶是傳動帶,半月板是減震墊,關節囊是潤滑裝置。但是人體不是像機器這么簡單。在落地時對力的緩沖不是由半月板獨自完成的,而是由肌肉、韌帶在瞬間的收縮,放松幫助完成緩沖的。因此肌肉的強度越高,越有力,彈性越好越不容易受傷。

        再談磨損和沖擊力,跑步每次落地的沖擊力是體重的2-4倍,步頻每分鐘120-160次,跑的時間越長,里程越多沖擊力和磨損就越大,更容易受傷。跑的越快,步頻高,加載在膝蓋上的壓強也越高,因此跑的速度快就更容易受傷。膝關節雖然主要活動范圍是前后,但在左右也有一定的外開度,一般為3-5度。這就造成了側向的沖擊力。但是骨骼主要承受沖擊力的能力在正面,因此姿勢不正確也會造成額外沖擊力導致受傷。

        綜上,想要跑步避免損傷膝蓋,這基本上是跑量,訓練強度,跑步姿勢(效率),肌肉強度和肌肉恢復這幾個方面綜合得出的結果。而且根據“木桶理論”,最短的那一部分將決定膝蓋受傷的可能。因此避免跑步造成的膝蓋損傷就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3、膝蓋日常保養方法

        1、起床

        晚上睡覺時,因為身體長時間平躺少動,血液循環緩慢、靜脈回流差,發炎的內側皺襞就會變得更為腫脹,半夜或早上起床時,會覺得膝蓋卡卡的,無法馬上行動,不少患者也會碰到半夜痛醒,膝蓋不敢移動、甚至不知道如何擺放的痛苦狀況。

        這時,要記得先不要急著下床,平躺或是坐在床邊,慢慢的重復伸直/彎曲雙膝,并用雙手揉揉膝蓋,尤其是膝蓋內側,大概持續三到五分鐘,讓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后再下床,就能順暢自如了。

        2、上廁所

        起床后,大家的第一個動作就是上廁所,這也是每個人(尤其是女性朋友)天天都必須重復好幾次的動作。建議家中最好不要安裝蹲式馬桶,改用坐式馬桶,外出也盡量使用坐式馬桶。不管蹲或坐,最重要的是謹記“慢”字訣,動作要盡量放慢。另外,也可以扶著墻壁或是加裝扶手,避免內側皺襞因膝蓋快速、突然的彎曲而被膝蓋骨夾擊。

        3、用餐

        不論是坐椅子或沙發時,動作務必要慢,最好是可以用手扶著椅背或是桌沿,慢慢坐下去,這個原則適用在一天內所有要坐下的動作。

        4、爬樓梯

        “爬樓梯傷膝蓋”,是最常看到或是聽到的保健警語,其實,只要懂得如何爬,爬樓梯不見得會傷膝!上樓梯時,下肢用力的階段膝蓋是由彎曲到伸直,較不會有問題;反觀下樓梯時,下肢用力的階段膝蓋是由伸直到彎曲,內側皺襞較容易被夾傷。內側皺襞發炎腫脹的患者在下樓梯時,膝蓋骨特別容易夾到內側皺襞,常會痛得聞梯色變,一看到樓梯就害怕,就是這個原因。

        有膝痛問題的人,盡量避免爬樓梯,如果非得爬,建議以膝蓋微彎的姿勢,減少膝關節彎曲的角度,一步一步慢慢爬,適時以扶手幫忙使力,配合腦中想像的內側皺襞摩擦情景,就能避免傷害了。

        5、搭公車

        等公車時,常常看到因為趕時間而匆匆忙忙上下公車的人,因為急,所以不自覺的看到公車就急忙衝上去,或是看到有位子就快速的坐下,到站了又急忙站起來,這些動作都可能會讓內側皺襞受到夾擊,受傷而發炎。

        另外,坐車時,為了避免讓膝蓋長時間彎曲超過50度,最好能選擇可讓膝蓋完全打直的位子。我看過一篇病例報告:有一位未曾有膝痛問題的學生,在參加游覽車長途旅游后,膝蓋竟然整個腫起來并且疼痛難耐,最后證實是內側皺襞急性發炎!其實,這就是因為坐車時,膝蓋長時間維持90度的彎曲,內側皺襞持續被夾在膝蓋骨與股骨間所造成的腫脹發炎現象。

        對于急性膝痛的患者,因為內側皺襞發炎腫脹,些微彎曲膝蓋都有可能會夾到內側皺襞而引發疼痛,外出時,建議盡量選擇步行、自用汽車、或是搭乘捷運,避免搭乘公車。

        6、自行開車

        一般家用車的底盤較低,進出時記得要扶住車門,用手的支撐分攤身體的重量,先側坐,再把雙腳小心移入車內,膝痛的患者可用雙手托著膝窩,一次一只,慢慢把下肢移入車內。當然,座位較高的車是比較不傷膝的。

        如果選擇騎行,主要要把坐墊稍微調高,這樣可以減輕膝蓋騎行時過度彎曲時造成的壓力。

        7、坐辦公室

        “長時間坐辦公桌的上班族,不需從事負重工作,膝蓋比較不容易退化”,這是錯誤的觀念!事實上,上班族整天坐在辦公室或是常常上下樓梯,發生“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也很高。坐著辦公時,膝蓋長時間彎曲呈90度,內側皺襞有如舌頭長時間被上下牙齒咬住般,當然會受到傷害,所以,每隔半小時,要抽空起來走動,或是伸直雙腿,做做簡單的護膝動作。

        8、休閑運動:以健走及動作緩慢的太極拳、瑜伽為主

        對于“內側摩擦癥候群”患者,推薦的運動是健走,不會因為膝關節彎曲的角度過大,而傷到膝蓋,又能夠達到運動的功效,也可以慢走或跑步。此外,也適合做太極拳、瑜珈或皮拉提斯等一些伸展或是動作慢的運動。

        有內側皺襞發炎、又喜歡游泳的人,要避免游蛙式,因為膝蓋要不斷重復彎曲伸直的動作,長期下來,反而會惡化,如果只會游蛙式,可試著調整節奏以及下肢用力方式,在快速踢腿夾腿后,緩慢而輕松的縮回雙腿,避免在屈膝時夾擊內側皺襞。較推薦自由式,而且是要標準的自由式,靠大腿上下擺動帶動小腿,膝蓋盡量不要彎曲,既不傷膝蓋,又能達到運動的效果。另外在上下泳池時也要注意,一定要抓緊泳池樓梯的扶手。

        如果想要走走郊山、登山,可參考爬樓梯的原則,爬坡的時候,保持膝關節微彎,比較不會有反復伸直彎曲的動作。步伐加大也可降低膝蓋彎曲的角度;下坡也是同樣的原則,側著身子走更好,此外,不要忘記攜帶登山杖做為輔助。內側磨擦癥候群的患者最好是選擇坡度平緩、階梯少、階梯間距大的步道。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