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幼兒 > 寶寶喝水老是嗆到怎么急救?寶寶喝水嗆到怎么辦?[圖]

        寶寶喝水老是嗆到怎么急救?寶寶喝水嗆到怎么辦?[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4 10:40 喝水嗆到寶寶

        寶寶由于年齡較小,在吞咽的時候,口腔、舌頭以及喉嚨的肌肉配合還不是很好,所以在吞咽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嗆到的情況,寶寶嗆到之后會出現咳嗽不止、臉色漲紅嚴重時還會出現窒息的情況,所以需要及時進行緩解,那寶寶喝水嗆到要怎么進行急救呢?

        寶寶喝水老是嗆到怎么急救?寶寶喝水嗆到怎么辦?(1)

        1、寶寶為什么喝水嗆

        嬰幼兒的吞咽功能尚未完全發展成熟,口腔、舌頭、咽喉的肌肉配合不協調,清水入口后就自動且快速地流向后咽部,并馬上擴散開來,當氣管開口處的肌肉來不及阻擋時,就會流進氣管內造成嗆水;尤其是在喝冰涼的水時,冷水會麻痹口咽部的黏膜,使其協調動作更不靈活。此外,當寶寶口咽部有病變時,也會影響到正常的吞咽動作。所以,每次喂水時可以少量一點,速度盡量放慢,讓寶寶慢慢適應,隨著寶寶逐漸長大,這種癥狀就會逐漸消失。

        有些媽媽納悶,為什么寶寶不嗆奶呢?奶水的濃稠度比清水高,在口咽部的流動較為緩慢,嬰幼兒口咽的肌肉基本能控制奶水由口腔前部向后部的移動,所以嗆奶反而發生較少。

        2、嗆水后拍打背部

        寶寶喝水嗆了,應該讓他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其背部,讓他咳出來。如果寶寶因咳嗽引發嘔吐,應迅速將寶寶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氣管。然后把手帕纏在手指上伸入口腔中,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地清理出來,以保持寶寶呼吸道順暢,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寶寶鼻孔,以免造成呼吸堵塞。

        3、嗆水后撫摸胸口

        寶寶呼吸通暢后,大人坐好,將寶寶放置自己的腿上,讓寶寶待著的姿勢舒服些。然后,大人用手掌輕輕從下向上的順序,撫摸或者輕拍寶寶的胸口和食道位置。借助大人手掌的外力,幫寶寶捋順被嗆的難受。

        4、呼吸不暢緊急就醫

        若寶寶嗆水嚴重,呼吸不暢,面色發紫,甚至沒有哭泣,代表寶寶缺氧,有大量水進入氣管,此時立即刺激拍打或捏寶寶的腳底板,使寶寶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或采取心肺復蘇,并緊急送醫。

        5、如何預防寶寶嗆水

        食道開口與氣管的開口在咽喉部相通,嗆水量大時會造成氣管堵塞,不能呼吸,或直接吸入肺部深處造成吸入性肺炎。所以,在喂寶寶喝水注意以下事項:

        1、喂水時,奶嘴的口不要太大,口大流水就快,這樣寶寶就容易被嗆著。

        2、喂寶寶喝水,速度一定要放慢,寶寶喝兩口水,立即拔出奶嘴,休息一會,再繼續喝,讓寶寶有時間充分吞咽。

        3、采用合適的喂水姿勢,盡量抱起寶寶喂水,讓寶寶的身體處于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胃里的水液自然流入小腸,這樣會比躺著喂水減少發生嗆著的機會。

        4、不要讓寶寶仰著頭喝水。

        5、如果是用勺子喂的,一次少舀一些,多喂幾次。

        6、嬰幼兒哭泣、呼吸急促、或氣喘時,吃東西也容易被吸嗆,所以要避免讓寶寶邊哭邊吃。

        6、寶寶喝水注意事項

        1、嬰幼兒哭泣、呼吸急促、或氣喘時,吃東西也容易被吸嗆,所以要避免讓寶寶邊哭邊吃。

        2、寶寶喝水時不要逗寶寶。他邊笑邊喝也會嗆著。

        3、寶寶喝完水后豎起來拍拍后背,直至打嗝即可。

        4、突然或反復吸嗆時,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吸入性肺炎,這也可能是由于口咽部有毛病,最好帶寶寶給兒科醫師好好檢查一番。

        5、奶嘴的口也不要太大,寶寶經常咬奶嘴的口子,那樣就會越來越大,口大流水就快,這樣寶寶就容易被嗆著。喂前可以把奶瓶先倒過來試試。

        6、采用合適的喂水姿勢,盡量抱起寶寶喂水,讓寶寶的身體處于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胃里的水液自然流入小腸,這樣會比躺著喂水減少發生嗆著的機會。如果還是很會嗆,那么奶嘴放在寶寶口中不要太正,往左右兩邊偏一點,這樣寶寶吃得會較慢,但是水不會直接沖進氣管,就不會嗆了。

        7、喂寶寶喝水,速度一定要控制得恰當適宜,寧可慢一些也不要過分急躁。有些父母會歸罪于寶寶自己吞吸得很急,但是奶瓶在父母手上,父母可通過控制奶瓶的進出及奶嘴孔的大小來左右寶寶吸奶的速度。

        8、不要讓寶寶仰著頭喝水。

        9、 如果是用勺子喂的,一次少舀一些,多喂幾次。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