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健康養生 > 飯后身體不適有哪些危害?飯后有哪些危險征兆?[圖]

        飯后身體不適有哪些危害?飯后有哪些危險征兆?[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4 11:48 飯后飯前吃飯

        人體每日都需要吃飯進食,補充身體的營養,飯后許多人都比較注重養生,在飯后,有些人身體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感,這有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征兆,需要引起注意了,及時發現及時治療,那么飯后身體不適有哪些危害?飯后有哪些危險征兆?

        飯后身體不適有哪些危害?飯后有哪些危險征兆?(1)

        1、飯后的危險征兆

        1、進食時有胸骨后受阻、停頓、疼痛感,且時輕時重

        這往往提示患者可能有食管炎、食管憩室或食管早期癌。

        2、飯后飽脹或終日飽脹,體重逐漸減輕

        飯后飽脹或終日飽脹,噯氣但不泛酸,胃口不好,體重逐漸減輕,面色輕度蒼白或發灰,中老年人要考慮到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胃下垂。

        3、飯后出現泛酸、燒心

        噯氣、胸骨后痛,要考慮胃食管反流病。

        4、飯后立即腹瀉

        吃一頓瀉一次、稍有受涼或吃東西不當就發作,時而腹瀉時而便秘,腹瀉為水樣,便秘時黏液較多,有時腹脹有便意而上廁所又無大便,數年并未見消瘦,則患慢性過敏性腸炎的可能性大。

        5、飯后上腹痛,或有惡心、嘔吐、積食感

        癥狀持續多年,常在秋季發作,疼痛可能有節律性,如受涼、生氣,或吃了刺激性食物后誘發,可能是胃潰瘍。

        6、飯后腹部脹痛,常有惡心、嘔吐,偶爾會嘔血

        過去有胃病史近來加重,或過去無胃病史近期才發現,且伴有貧血、消瘦、不思飲食、在臍上或心口處摸到硬塊,則考慮為胃癌。

        7、常常于飯后2小時胃痛,或半夜痛醒

        進食后可以緩解,常有泛酸現象。可能有十二指腸潰瘍或炎癥。

        8、吃東西不當或受了涼后發生腹痛、腹瀉

        可伴有嘔吐、畏寒、發熱,可能是急性腸胃炎、急性痢疾。

        9、吃了油膩食物后有右上腹脹痛并放射到右側肩部

        可能是患了膽囊炎或膽石癥,尤其是喜食油膩食物、肥胖、不吃早餐的人更要注意。

        10、稍吃辛辣油膩、生冷食物、飲酒,或一進餐即會腹瀉

        有的在腹瀉時或腹瀉前伴有腹痛、腸鳴,腹瀉后腹痛感會減輕,則可能是腸道功能紊亂。

        2、飯后養生方法

        1、飯后賞樂——幫助消化

        音樂不僅是藝術,而且可以養生健體、益壽延年,甚至可以治病療疾。古籍《壽世保元》中有句話叫:“脾好音樂,聞聲即動而磨食。”而道家也有“脾臟聞樂則磨”的說法。實際上,這兩句話說的都是一個意思:音樂能夠幫助消化。

        柔和輕快的音樂,可以作為一種良性刺激而通過中樞神經系統調節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食后欣賞輕柔明快、美妙動人的音樂,對人體大有裨益。

        2、食后摩腹——能除百病

        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曾說:中食后,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緩緩行。食畢摩腹,能除百病。食后按摩腹部,既可促進胃腸蠕動和腹腔內血液循環,有益于增強胃腸功能,又可作為一種良性刺激,通過神經傳入大腦,有益于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調節和發揮,有益于健身防病。

        具體做法:以掌心著腹,以臍部為中心,慢而輕柔地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按摩各20圈,但要等飯后半小時再揉腹。

        3、飯后慢走——大益于人

        《攝養枕中方》記載:食止行數百步,大益人。說的是食后慢步行,有助于促進胃腸蠕動,有助于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有益于人體健康。

        但食后不可立即行走,不可急步快走,不可進行劇烈運動,否則會給健康帶來不利影響。最好過半小時后再進行散步等活動。

        4、食后漱口——增進食欲

        古代醫學家張仲景指出:食畢當漱,令齒不敗而口香。食后漱口,可保持口腔濕潤度并能清潔固齒,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強味覺功能,還可有效地防治口腔及牙齒的疾病。

        保護好口腔和牙齒,有益于增進食欲和幫助消化吸收,如此,老年人就會感覺吃得香、身體好,就能健康長壽。

        需要提醒的是:現代科學不提倡飯后立即刷牙,因為這樣會破壞牙齒表面的保護層。有牙醫建議,飯后喝一小杯牛奶或用牛奶漱口,可以起到保護牙齒的作用。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