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生,生活中有很多養生的方法,不同的養生方法有不同的效果,很多人在吃飯后,就會去散散步,飯后到底該不該走走呢?飯后百步走有好處嗎?下面,給大家具體介紹一下飯后該不該百步走。
問題一:“飯后”指的是哪餐飯后
孫思邈提倡“平日點心飯后”散步,不拘于哪一餐飯,而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較古人而言,快了許多倍,早飯后要急急忙忙地去上班工作,午飯后也要參加必要的活動,只有晚飯后才能有時間歇下來。所以,這個“飯后”放在當今來理解,理所當然地指的是晚飯后。奔忙了一整天,晚飯后散散步,輕輕松松,對身體大有好處;如果吃了晚飯就一臥不起,久而久之就會造成消化緩慢、失調,造成體內雜物、廢氣的積存,積聚后生病。晚飯后散散步,放松一下緊張的心情,的確具有使身體保持健康延年益壽的健身效果。
問題二:什么人飯后應該“走”
無論中醫還是西醫,都認為飯后散步是身體健康的一個秘訣。飯后百步走,非常適合于那些平時活動較少,尤其是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也適合形體較胖或胃酸過多的人。如果他們能堅持飯后在空氣新鮮的環境中散步,不僅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過程,也能減少把自己“種”在沙發上的時間。所以,對于他們來說,飯后百步走的確不失為一種有益于保健的好習慣,正如清代著名養生家曹廷棟所說的“欲動搖其身以消食也”。
問題三:什么人飯后不該“走”
與問題二相對應的是,有些人飯后是“不能走”的。比如體質較差的人,患有胃下垂或心腦血管病等病癥的人。這些人不僅飯后不宜散步,就連一般的走動也應該減少。心腦血管病患者尤其忌飯后運動,因為飯后胃腸活動增加,胃腸部的血流增加,心腦臟器的血流相應減少,如果一放下飯碗就立即運動,就可能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而高血壓患者會加重頭昏、眩暈、頭痛等癥狀,或引發胃腸道疾病。如果處于飯后不能走動這種情況,可以選擇在飯后平臥10分鐘,或是適當靜坐,閉目養神30分鐘,再做一些輕微的活動。
問題四:飯后應該何時“走”
有的人習慣于放下筷子就出發,其實,這樣的習慣是不可取的。因為,飯后人的胃正處于充盈狀態,這時必須保證胃腸道要有充足的血液供應來對食物進行初步消化。吃進去的食物需要在胃里停留一段時間,從容地與幫助消化吸收的胃液相混合,然后,再緩緩地從胃里排出,進入十二指腸。如果飯后立即外出散步,血液就會分散在全身的各個部位,使胃部血液供應不足,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同時,飯后立即散步,會加快胃腸蠕動,將未經充分消化的食物過早地推入到小腸,這樣不僅增加了小腸負擔,也不利于食物中營養的吸收。專家建議,飯后在原地休息10-15分鐘,然后再開始散步,這樣才能起到保健的作用。
問題五:飯后應該怎么“走”
走路的學問雖然并不深奧,但如果不加注意,也可能會背離健身的初衷。因為,人進食后胃內容物增加,負擔過重,此時如果走路過急,上坡下坡,或者做一些超出散步范疇的活動,都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于健康十分不利。另外,胃腸道的消化吸收過程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運動量如果太大的話,一來會增加肌肉組織的血液循環,二來血液被分流到身體的其他地方,其結果就是影響身體對食物中營養成分的吸收。
“食飽不得急行”,飯后散步與體育鍛煉不同,它不需要強度,正確的走法應該是“閑庭信步”,漫不經心地走,心無雜念地走。如果百步之內必須上下樓梯,或是小跑過馬路,就不如先在原地走走。比較劇烈的活動最好等到放下飯碗一個半小時后再進行。
問題六:飯后應該“走”多遠
前人所說的“百步”,并非指一定要精確地走上一百步,體弱、年邁的人可以少走一些,避免感覺勞累,增加心臟的負擔;而那些平時缺乏運動、體重超標、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人只,有多走一些才能獲得較為理想的健身效果。現代醫學家們通常建議以時間作為適量散步的尺度,即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飯后散步10-30分鐘。
走路不僅是人體的基本活動形式,也是鍛煉身體、延年益壽的有效途徑,但一定要科學地去走,科學地“飯后百步走”,可以給人帶來輕松愉快的心情和適當的胃腸保健,因此,它也應該成為一個人健康生活的一種良好習慣。
1、步行是增強心臟功能有效手段之一;
2、步行可起到減肥的效果;
3、步行有助于促進糖類代謝正常化;
4、延緩和防止骨質疏松。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