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健康養生 > 夏天怎么養生保健?夏天養生保健注意事項?[圖]

        夏天怎么養生保???夏天養生保健注意事項?[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6 17:02 夏季養生夏天中暑

        夏天的時候因為氣溫比較高的緣故,許多人都非常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不適癥狀,例如有的人食欲不振總是沒胃口吃飯,有的人皮膚總是容易被曬傷,而有的人則是會中暑的狀況等等,因此下太難如何保健也就格外引人注意了,那么夏季養生保健要注意什么?夏天養生保健注意事項有哪些?

        夏天怎么養生保???夏天養生保健注意事項?(1)

        1、夏天怎么養生保健

        1、補水:夏季氣溫高,人體汗液分泌旺盛,水分自然會流失比較大,因此必須及時補充水分。夏至時節,有的人會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頭痛頭暈的癥狀。這大多是由于出汗水分減少而引起的人體血容量減少或是人體出汗時體表血管會擴張而使血壓偏低的人血壓更低。這時就要補充水分,如果出汗過多,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

        2、飲食:夏天炎熱,人體出汗多,水分和礦物質流失大,同時人體活動增加,對能量的需求也較冬天多,因此應注意膳食營養攝入均衡,做到不偏食、不挑食,注意好飲食中葷素、粗精的搭配。多食堿性食物如各種蔬菜、水果和豆制品,而碳酸飲料、酒類、各色奶制食品、含糖分的甜品等,大多屬于酸性食品,要少吃。另外,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這段時間還可多吃苦瓜、香菜??辔妒澄锞哂谐镬顫?、清涼解暑、促進食欲等作用。不要貪食冷飲,頻繁地進食各種冷凍飲品、冰鎮瓜果、雪糕、冰淇淋等寒涼食物。

        3、睡眠: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保健要注意保護陽氣。在養陽的同時,還得兼顧養陰,這樣才能保持身體的陰陽平衡狀態,避免三伏天出現陰虛的問題。固陽養陰一個很好的做法是晚睡早起,中午補覺。午睡時間一般以半小時到一小時為宜,午睡醒后,還可以活動活動洗洗臉,一下午都有良好的精神狀態。

        4、穿衣:夏天出汗較多,因此不少人偏愛露背裝、露臍裝,認為這樣更加的涼爽。但這樣這樣很容易讓人體受涼,影響到脾胃,出現腹痛、腹瀉、食欲不振等痛狀,更可能引起痛經、月經紊亂及宮寒不孕等疾病。

        5、運動:天氣炎熱,首先做好避暑。外出時,大家要根據自己的體力決定行程長短,不要過度疲勞。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湖邊、公園等空氣新鮮的地方。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

        對于夏天的炎熱狀態,建議衣服多選擇棉質性的,盡量不要過于緊身。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情,記住心靜自然涼。

        2、夏季養生吃什么

        1、苦瓜

        苦瓜為夏季食用佳品,營養豐富,主要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未熟嫩果作蔬菜,成熟果瓤可生食,既可涼拌,又可炒肉、燒魚,清脆爽口,別有風味。

        苦瓜具有增食欲、助消化、除熱邪、解疲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等作用??喙铣撕形犊嗟目鼘幫?,還含有蛋白質。研究發現,蛋白質能刺激免疫細胞而具有抗癌作用。

        2、苦筍

        中醫認為,苦筍味甘,性涼而不寒,具消暑解毒、減肥健身、健胃消積等功效。

        苦筍是夏季餐桌上的可口菜肴。人們通常用苦筍、排骨,加上咸菜配制成苦筍煲,苦甘可口,味道鮮美,吃后令人回味無窮。

        3、苦菜

        苦菜又名荼、荼草、苦馬菜,苣荬菜,為菊科植物苣菜的全草。苦菜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B族維生素、維生素C及礦物質等營養成分。

        中醫認為,苦菜性味苦、寒,具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指出:“苦菜調十二經脈,安心益氣,輕身耐老,強力明目。”腌苦菜是夏日佐飯的美味佳肴,具有爽口開胃、消暑、清心除煩的作用。

        4、枸杞苗

        枸杞苗又叫甜菜、枸杞尖。中醫認為,枸杞苗全株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除煩、滋陰明目的作用。適于治療陰虛發熱、消渴口干、手足心熱以及肝腎虧虛、兩目干澀、虛火牙痛等病癥。

        5、萵筍

        萵筍又叫千金菜、萵菜。中醫認為,萵筍性涼,味苦、甘,入腸、胃經,它具有通利小便、開胸利膈、順氣調中、清熱止渴的作用。

        適于治療小便不利、脾胃氣滯、飲食不振、消渴多飲等病癥。萵筍可炒、可拌,炒要用大火快炒,拌要放少許精鹽稍腌后,擠去汁,再食用。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