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電腦眼是什么?如何預防電腦眼?[圖]

        電腦眼是什么?如何預防電腦眼?[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6 17:12 電腦眼睛手機干眼癥

        很多上班族都常常會有一些“職業病”,其中有的人會表現在心理上,有的人則會表現在身體上,例如許多白領上班族就大多都存在有鼠標手或者是電腦眼的狀況,其中電腦眼往往是容易被人們忽略的,那么電腦眼是什么?如何預防電腦眼?

        電腦眼是什么?如何預防電腦眼?(1)

        1、電腦眼是什么

        越來越多的上班族每天眼睛瞪在電腦上的時間很容易超過5-10小時,眼睛瞪著電腦,不但造成眼球肌肉和眼內晶體肌肉疲勞松弛,還會使眼球外部的角膜干燥,很容易形成“電腦眼”。

        研究調查發現,感染到眼睛疲勞的占83%,許多人由于長時間注視熒光屏上的閃爍圖像和字句,視線一旦離開熒光屏,竟會把白色的墻壁看成是淡紅色,看人的形象也覺模糊。這主要是因為過度用眼和電腦微波的影響,眼內保護晶狀體透明度的一種物質抗壞血酸和谷胱甘肽減少,輕則晶狀體受損,重則可因微波作用引起白內障。

        2、如何預防電腦眼

        1、放松眼球

        長期在電腦前工作的人士每20分鐘或忙里偷閑時,停下工作,眼睛閉上30秒讓眼球肌肉松懈一下,眼球表面也會回復一下濕潤,然后張開眼,抬頭望向遠處30秒,眼睛就會很舒服,這樣除了可以起到預防電腦眼的作用之外,還有預防近視。

        2、過濾藍光

        佩戴可以過濾藍光的專業數碼防護眼鏡,電腦藍光是加重眼睛疲勞,引起視覺細胞損傷的根本原因,所以必須過濾藍光才能消除持續藍光輻射的傷害。過濾藍光不但能夠消除看電腦時眼睛酸澀、疼痛等癥狀,還能緩解眼睛疲勞,更重要的是能夠阻止藍光對視覺細胞的損傷。

        3、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勢

        保持一個最適當的姿勢,使雙眼平視或輕度向下注視熒光屏,這樣可使頸部肌肉輕松,并使眼球暴露于空氣中的面積減小到最低。

        4、控制環境光線

        周圍環境的光線要柔和,電腦熒光屏的亮度要適當,清晰度要好,桌椅的高度要和電腦的高度匹配。

        5、合理膳食

        為了防止電腦操作者患上干眼癥等職業病,專家提醒要注意合理膳食。早餐應吃好,營養充分,以保證旺盛的精力,并有足夠的熱量。中餐應多吃含蛋白質高的食物,如瘦豬肉、牛肉、羊肉、雞鴨、動物內臟、各種魚、豆類等。晚餐宜清淡,多吃含維生素高的食物,如各種新鮮蔬菜,飯后吃點新鮮水果。

        6、及時就醫

        如果出現眼睛干澀、發紅,有灼熱或有異物感,甚至出現眼球脹痛,休息后仍無明顯好轉,那就需要看眼科醫生了。

        3、護眼的方法

        1、食養

        多吃對視力有益的桂圓肉、山藥、胡蘿卜、菠菜、番薯、芋頭、玉米、動物肝臟、牛肉、桑椹、紅棗等食物,或者以紅棗、人參、枸杞、菊花、羅漢果泡茶飲用,也可護眼。

        2、藥養

        對于眼睛疲勞、近視等癥狀,中醫多以定志丸及杞菊地黃丸治療。定志丸適合看近物很清楚、看遠物則模糊,且伴有心悸、胸悶、易疲勞的人;杞菊地黃丸則適合近視且眼前有黑影、飛蚊癥,伴有耳鳴、頭暈、夜間多夢、易腰酸者服用。若是眼前常有黑影,可酌加丹參、郁金以活血化瘀。

        3、按摩

        熨目法早上起床后,先將雙手互相摩擦,待手搓熱后以手掌熨貼雙眼,反復3次以后,再以食、中指輕輕按壓眼球,或按壓眼球四周。

        吐氣法腰背挺直坐位,以鼻子徐徐吸氣,待氣吸到最大限度時,用手捏住鼻孔,緊閉雙眼,再用口慢慢地吐氣。

        折指法是指小指向內折彎再向后扳的屈伸運動。每遍進行30~50次,并在小指外側的基部用拇指和食指揉捏50~100次。此法坐、立、臥皆可做,每天堅持早晚各做1遍,不僅能養腦明目,對有白內障和其他眼病者也有一定療效。

        4、水養

        眼睛喜涼怕熱,若心火、肝火過盛,就會長眼垢、發干、紅腫、充血,經常用流動的涼水洗臉可減少眼睛疾病,保護視力,增強眼睛對疾病的抵抗力。茶水熏眼對保護眼睛、恢復視力也有較大的幫助。

        5、動養

        讓眼球運動,使之得以鍛煉。具體做法是:兩腳分開與肩寬,挺胸站立,頭稍仰。瞪大雙眼,盡量使眼球不停轉動,先從右向左轉10次,再從左向右轉10次。休息10分鐘之后再重復上述運動,如此3遍。此法能起到醒腦明目之功效。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