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幼兒 > 嬰幼兒被燙傷怎么應對?寶寶的皮膚容易有哪些問題?[多圖]

        嬰幼兒被燙傷怎么應對?寶寶的皮膚容易有哪些問題?[多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6 19:28 燙傷寶寶皮膚嬰幼兒

        寶寶的皮膚都是非常的嬌嫩的,在嬰幼兒階段,寶寶成長到了一定的階段的時候,自然的就會有了一定的行動能力,在這個時候,寶寶的好奇心是非常的旺盛的,常常自己到處的摸索,所以,在嬰幼兒階段,寶寶總是會很容易出現燙傷問題,那要怎么辦呢?

        嬰幼兒被燙傷怎么應對?寶寶的皮膚容易有哪些問題?(1)

        1、嬰幼兒被燙傷的應對

        造成寶寶燙傷四大原因

        1、生活中,孩子不小心碰倒熱水瓶、熱水杯,很容易被水燙傷。

        2、洗澡前,如果父母不注意放水的順序,比如先倒入熱水,在取冷水時,沒了大人看護孩子自己坐入盆中或碰翻了熱水盆,也容易發生燙傷。

        3、燒好的滾燙的菜湯放在桌子上,如果小孩自己用手去拿,導致菜湯翻下也是燙傷的常見原因。一般為前胸部、頭面部燙傷。

        4、電熨斗用完后,未放到安全處,孩子覺得好玩,用手去碰,結果造成手部的燙傷。

        燙傷發生后,現場急救非常重要,關鍵的是要搶時間,這關系到燙傷的愈后是否良好。

        寶寶燙傷的處理

        (1)立即用冷水沖洗

        如果輕微可先用大量冷水沖洗,降低傷處的熱度,沖洗的時間至少要20分鐘,也可用白酒反復涂抹患處。但燙傷的處置法因程度而不同,由燙傷的深度與寬度來決定,全身性的燙傷就不能用水沖洗。

        燙傷以后會形成水泡,應趕緊連著衣服泡到水中,等安頓后再脫衣服,勉強脫或剪開衣服,常會傷到皮膚,如果沒有把握要到醫院進行處置。

        (2)燙傷的次數和面積

        即使范圍很小,如果達到肌膚的深度,就是嚴重的燙傷,此外,嬰幼兒容易休克,應加以重視注意。臉或陰部的燙傷最初需要專科醫生的治療,寶寶的手腳容易形成瘢痕或攣縮,因此不要隨便改變或停止治療。

        ①燙傷的深度:

        第一度——皮膚紅腫、疼痛。

        第二度——形成水泡、潰爛。

        第三度——最為嚴重,皮膚與組織完全受傷,形成潰瘍狀。

        ②燙傷的面積:

        燙傷嚴重與否,可由身體表面積的百分比來決定,寶寶若Ⅱ度15%,或Ⅲ度10%,就算是嚴重,即使是第一度的燙傷,若全身達5%~10%,則需進行全身治療。

        如果是臉、眼、外陰部達到Ⅱ度以上的燙傷,即使是1%~2%的面積,也必須住院治療。

        (3)不要擦藥

        如果用大量冷水沖洗燙傷的部位,燙傷面的污垢大多會沖掉,因此最好是不擦任何一種藥,用紗布、毛巾等清潔布包住,立刻送去醫院處理。

        此外,不要把水泡弄破,用清潔的紗布覆蓋,直接送去醫院。

        (4)燙傷的急救處理

        ①燙傷輕微:

        寶寶體表面積很小,因此一點燙傷就會變得很嚴重,除了相當輕微的燙傷以外,都要住院處理。去醫院時也要用裹著毛巾的冰袋冷敷。皮膚只是變紅,也沒有水泡,燙傷范圍小的在家中處理就可以了。但是過了3天還不見好,必須到醫院處理。

        自己處理的方法有:

        用自來水沖洗20分鐘以上,直到不痛為止。臉或頭輕輕淋浴或手澆水。不要擦任何藥。接下來用清潔的紗布或毛巾覆蓋后包緊繃帶。繃帶上面再用水袋冷敷一個晚上左右。受傷后48個小時內觀察情形即可。血水滲出紗布時,證明燙傷部位惡化,要直接送去醫院處理。需要擦藥時,可去醫院買一些藥水或把未使用的管裝凡士林軟膏滴在燙傷面上。燙傷處一般應暴露,不需要包裹,但應注意傷口污染。

        ②嚴重燙傷:

        燙傷的面積較大時(一雙手或整個胸部),首先進行冷敷,不管任何燙傷都應立即在水龍頭下沖20~30分鐘,借著此法可緩和疼痛,也使燙傷不再擴展。臉部則以濕毛巾冷敷,若是臉部燙傷,可不停地用濕毛巾冷敷,為了避免傷及眼角膜,不可擦拭眼睛。燙傷時,不可勉強脫掉衣服,應把水直接淋在衣服上,然后再脫掉,袖管可用剪刀剪開。充分的冷敷后,應以干凈毛巾包裹患部送往醫院,如果是手腕,應以毛巾把手吊在肩上,如果是腳,應抱起患者前往外科,不可自行涂藥。嚴重灼傷應叫救護車,一邊進行冷敷,一邊聯絡救護車,盡早送往醫院。

        特別提醒:

        1、如寶寶有發燒的情況,局部疼痛加劇、流膿,說明創面已感染發炎,應請醫生處理。

        2、對于嚴重的各種燙傷,特別是頭面、頸部,因隨時會引起寶寶休克,應盡快送醫院救治。

        3、頭、面、頸部的輕度燙傷,經過清潔創面涂藥后,不必包扎,以使創面與空氣接觸,可使創面保持干燥,并能加快創面復原。

        4、燙傷發生后,千萬不要揉搓、按摩、擠壓燙傷的皮膚,也不要急著用毛巾拭擦。

        預防燙傷:父母對寶寶的教育和自身的意識要并行

        發生燙傷對寶寶來說是十分痛苦的,因此,一方面父母從寶寶3歲時就要開始向他反復進行安全意識的培養。比如:教會寶寶在使用飲水機時先接涼水再接熱水;洗澡時一定先用手試一試水的溫度再洗澡等。

        另一方面,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自身的安全意識,要特別注意家中的開水壺不要放在明處;暖瓶不要放在桌旁床邊;過燙的用具和食物一定不要讓寶寶接觸到,以免寶寶碰倒造成燙傷。

        嬰幼兒被燙傷怎么應對?寶寶的皮膚容易有哪些問題?(2)

        2、寶寶的皮膚常見問題

        1、寶寶紅屁股,怎么辦?

        寶寶紅屁股了,最主要還是需勤換尿布,保持干燥。特別是寶寶大便后,要及時清洗小屁屁,并抹上護臀膏。紅屁股嚴重時,可每天讓小屁屁在空氣中晾一晾,曬曬太陽。

        2、寶寶患濕疹,可以用什么樣的藥膏?

        寶寶得濕疹,父母不要擅自用藥,最好遵循醫囑,以免引起皮膚過敏。不過,濕疹是周歲內寶寶的常見病,通常隨著年齡增大,免疫系統的完善,會自行好轉。寶寶患濕疹時,忌吃海鮮類食物,穿著上應選擇純棉、柔軟的衣物,并注意不要捂得太熱。

        3、新生寶寶為什么會蛻皮?蛻皮后可以洗澡嗎?

        新生寶寶離開了子宮內充滿羊水的環境后,外界環境相對來說較為干燥,并且新陳代謝較快,表皮的角化層在新皮膚細胞的推動下,容易變成死皮脫落。這是新生寶寶對環境的一個適應過程。蛻皮后仍可以洗澡,但洗完后要為寶寶抹上嬰兒油,注意皮膚的保濕。

        4、寶寶肌膚干燥,應該使用什么樣的護膚品?橄欖油可以用嗎?

        可以嘗試使用嬰兒專用的護膚品,還可以用加了水的甘油。不過,每個寶寶的皮膚敏感程度不一樣,無論使用何種護膚品,都應先在寶寶的一小塊皮膚上試一下,無不良反應再繼續使用。橄欖油也具有一定的護膚效果,不過建議選擇大品牌生產的嬰兒專用橄欖油。

        5、頭垢怎么去除?

        寶寶有頭垢后,可通過洗頭將其洗掉。可在洗頭前,先用嬰兒專用按摩油在頭垢處按摩幾分鐘,再用嬰兒專用洗發水清洗。

        6、寶寶眉毛上出現黃黃的痂,要不要去除?

        寶寶眉毛上有黃黃的痂,這是濕疹的一種表現。千萬不要強行去除,可以抹點嬰兒油或嬰兒專用滋養甘油,等痂濕潤了,慢慢軟化后,自然會掉下來的。

        7、寶寶的臍部要消毒到何時止?該使用何種消毒液?

        寶寶臍部的消毒從出生開始至1月齡左右就可以了。市面上有專門的臍帶消毒液出售,也可以使用醫用的75%酒精或者碘酒。

        8、洗澡時,臍部是否可碰水?若不行,該怎么保護?

        寶寶臍帶未脫落前,臍部盡量不要碰水,洗澡時可以用肚臍防水貼保護。當寶寶臍帶脫落后,每次洗完澡從水中抱起后,都要用軟毛巾或棉簽把臍部的水分吸干。

        9、寶寶的臍帶一般什么時候會脫落?若遲遲未脫落要緊嗎?

        寶寶的臍帶通常在出生后10天左右會自行脫落。但也有的寶寶臍帶脫落需要更長的時間,只要沒有出血、流水等異常情況就不用擔心。平時注意臍部護理,并注意保持臍部的干燥。

        10、新生兒臍炎的癥狀是怎樣的?可以在家中自行處理嗎?

        臍炎的早期表現為臍部有少量的黏液或膿性分泌物、臍部周圍紅腫,嚴重的會形成膿腫、蜂窩組織炎,甚至敗血癥。寶寶若患臍炎,千萬不要在家中自行處理,需及時就醫。

        11、什么樣的寶寶易患臍疝?

        寶寶哭鬧過多、咳嗽、腹瀉、便秘時易患臍疝,因為這些情況會促使腹腔內壓力增高,從而導致腹腔內臟特別是小腸,連同腹膜、腹壁皮膚一起由臍部逐漸向外頂出,形成臍疝。女寶寶出現臍疝的概率會比男寶寶略高些。

        嬰幼兒被燙傷怎么應對?寶寶的皮膚容易有哪些問題?(3)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雖然會有很多的麻煩,但是,寶寶也會給爸爸媽媽們帶來很多的驚喜,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常常會有一些小問題,爸爸媽媽們要及時的注意,上面也說了很多的寶寶燙傷的時候的問題處理,所以,在面對這樣的問題爸爸媽媽們也可以座椅個參照,希望所有的寶寶都能健康的成長。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