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健康養生 > 人體體溫為何總保持37℃?人體如何保持恒定體溫?[圖]

        人體體溫為何總保持37℃?人體如何保持恒定體溫?[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6 20:49 體溫皮膚身體

        開春,溫度真是千變萬化,中午能把人熱死,早晚又能把人冷死,有時候倒春寒又讓人有一夜回到冬天的感覺,但是你想過沒有,無論天氣怎么變化,人體溫度總能保持在恒定溫度37℃左右呢?我們通常測量體溫都是測的腋窩問題,其實內臟、皮膚等也有自己的溫度。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人體的溫度知識。

        人體體溫為何總保持37℃?人體如何保持恒定體溫?(1)

        1、人體體溫解析

        身體、皮膚、內臟各有溫度

        每個人的體溫有所不同,但大致都在37℃左右。人類依靠先進的體溫調節系統‘以不變應萬變’,在自然界的選擇中存活下來。

        正常人的體溫在一天24小時內會略有波動,不同時間體溫可相差0.6度。“早晨6時,是體溫最低的時候,下午4時則最高。婦女月經期前或妊娠期體溫稍高,而老年人體溫偏低。另外,肌肉活動可以產生熱量,導致體溫上升。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也能讓體溫升高。人在緊張的時候,體溫最多會升高2℃左右。

        除了體溫外,人還有“皮膚溫”,也就是皮膚表面的溫度。在環境溫度為23℃時,人的額部皮膚溫一般為33—34℃,手為30℃,腳為27℃。就連人的內臟也各有溫度:肝臟溫度最高可達38℃;腦產熱量較多,溫度也接近38℃;腎臟、胰腺及十二指腸的溫度則略低。

        2、生活中最佳溫度

        35—38℃:最佳飲水溫度

        這一溫度最接近人體體溫。對于熱飲來說,沖蜂蜜水的最佳溫度為50℃;熱牛奶、熱湯等在60℃時味道最好。無論如何,飲水和進食食物的溫度,都絕對不要超過60℃。對于冷飲來說,汽水在5℃時最可口。

        39℃:洗澡水最佳溫度

        洗澡的水溫應該在35—40℃之間,略高于體溫的39℃最適合。過高的水溫會破壞皮膚的保護層,使皮膚喪失對污染及細菌的抵抗能力。建議洗時先用手試試,如果手覺得燙,那么對于身體其他部位來說也燙。

        38—43℃:泡腳的最佳溫度

        腳部溫度是人體中最低的,因此泡腳水可以稍熱一點,能促使足部和下肢血管擴張,使大腦得以休息,有助睡眠。最好用深木桶泡腳,并在木桶上蓋一塊塑料布,以達到更好的保溫效果。即便是怕冷的人,也不要一味用特別熱的水“燙腳”。在泡腳水中加入生姜、肉桂等藥材,促進血液循環,才能真正做到為身體保溫。

        32-35℃:洗臉的最佳溫度

        洗臉水的溫度應比體溫低一些,32-35度之間。這個溫度,南方某些地區自來水就能夠達到,但北方則需要加熱自來水才可以。注意,洗臉最好使用流水。如果自家沒條件令自來水的溫度達到所需溫度,也可以采用水盆,但一定要換新水多沖洗幾次,否則對肌膚健康不利。

        30℃以下:化妝品的最佳保存溫度

        溫度過高的地方不宜存放化妝品,因高溫不僅容易使化妝品中的水分揮發,化妝膏體變干,而且容易使膏霜中的油和水分離而發生變質的現象。因此,炎熱的夏季不要在手袋中裝過多的化妝品,以短時間內能使用完好。最適宜的存放溫度應在30℃以下。

        22-25℃:讓人精神煥發的最佳工作溫度

        科學研究表明在22攝氏度下,工作效率會降低,但高于25攝氏度又會犯困。所以要適當調節辦公室的空調溫度,避免過高或過低。

        20℃:人體舒適的睡眠溫度

        在夏天不要將空調調制過冷,冬天同樣不能調制過高。冬日睡眠前最好用熱水泡腳,以增加全身血液循環、增高體溫、以利入眠,但同時又要保持睡眠環境的通風,不要穿過多衣物睡覺,睡前將被子抖一下都是好辦法。

        飲食中的最佳溫度

        60℃—70℃煮牛奶

        牛奶富含蛋白質,蛋白質在加熱的情況下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在60℃—62℃時,呈膠體狀態的蛋白質微粒出現脫水,由溶液變為凝膠狀,隨之會出現沉淀;當溫度升高到100℃時,牛奶中的乳糖開始焦化,使牛奶呈現褐色,并逐漸分解形成乳酸,產生少量中酸,使其帶有酸味,營養價值下降。所以,牛奶不宜高溫久煮,一般在60℃—70℃時,既可達到殺菌消毒之目的,且味道鮮美。

        70℃—80℃泡茶

        用這個溫度的水泡茶泡出的綠茶水色香味俱佳,且茶葉中所含的維生素C、咖啡堿、鞣酸等不遭破壞。

        50℃—60℃沖蜂蜜水

        過熱的開水不僅改變了蜂蜜的甜美味道,使之變酸,而且可使蜂蜜中的酶類物質變性,產生過量羥基甲糖醛,使營養成分被破壞。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