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有發現小孩子有出虛汗的癥狀,有的時候是因為熱到了,但是如果長時間的出現出虛汗的癥狀,可能就是身體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有的時候是因為體虛或者脾虛導致的。那么,一般小孩為什么會出虛汗?寶寶一直出虛汗怎么辦?
中醫學認為小兒虛汗多與體質虛弱有關。當孩子體虛時,自主神經功能不穩定,致使皮膚汗孔開閉失調,不能收斂汗液,汗就容易流出。往往表現為白天活動時或夜間入睡后,在頭、胸、背部成片狀出汗。家長要注意調整飲食,促進小兒食欲,增加蛋白質、脂肪及糖的攝入量。必要時可采用中醫中藥調理脾胃不合。
小孩出虛汗,也有可能是缺鈣所致。缺鈣通常表現為孩子愛哭鬧、夜間盜汗、枕禿、方顱等,家長可以帶孩子到醫院化驗一下微量元素,看看孩子是不是缺鈣,及早糾正,以免影響生長發育。
某些疾病也會導致孩子出虛汗,家長要學會甄別。例如患了結核病、佝僂病、感染性疾病等,孩子就會有嚴重盜汗現象。若仔細觀察,得了結核病的孩子還會同時伴有發燒、咳嗽、全身乏力、消瘦等癥狀;感染性疾病也會有發熱、精神差、食欲差等中毒反應。
另外,從出汗的時間上來看,通宵出汗常見于結核病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前半夜異常汗多見于活動性佝僂病;早晨起來空腹時出汗,多因低血糖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所致。
小兒出虛汗一般在初睡時最多,父母可等孩子熟睡后適當減去孩子身上的蓋被。發現出汗較多時,可用柔軟的毛巾將頭發、面部、身上的汗液拭干,并幫孩子側翻身,防止身下存汗。關閉窗子,防止對流風直吹孩子身上而著涼。
另外,日常要增強孩子體質,除了多補充營養,還要鼓勵孩子多進行戶外運動,如跑步、打球、爬山等,隨著運動量的加強,身體內部的調節能力就會充分地發揮出來,使各項機能恢復正常,改變小兒出虛汗的癥候。
1、取百合15克,銀耳10克,小麥仁15克,雪梨2片,加水適量,用文火燉爛后,吃梨,喝湯.每日一次,10天為一個療程
2、取沙參4克,黃精6克,麥冬3克,小麥仁10克,雪梨2片,加水適量共燉15分鐘,吃梨喝湯。每日一次,10天為一個療程。
3、取小麥12克,蓮子6克,大紅棗6克,桂圓肉6克,甘草3克,水煎.喝湯,吃棗與桂圓肉。
1、牛肉浮小麥湯
用料:鮮牛肉250克,黃芪、浮小麥各30克,山藥15克,生姜5克,大棗10枚。
做法:將上述諸味洗凈后放入容器中添水煮湯,加適量的食鹽和調味品,用小火煮至牛肉熟爛后,飲湯食肉。
功效:益氣,除熱,止汗之功效,適用于小孩出虛汗。
2、黃芪紅棗湯
用料:黃芪15克,紅棗20枚。
做法:黃芪和紅棗加入鍋中,加水適量,文火煎煮1小時,每日一劑,分2-3次服食,連服10天。
功效:補虛、補氣、止汗,多用于體虛表弱所致的虛汗。
3、麥棗糯米粥
用料:小麥60克,紅棗15克,糯米15克。
做法:將小麥、紅棗、糯米分別洗凈,一起入鍋,加水適量,用大火燒開,再轉用小火熬煮成稀粥。每日一次,連服5~7天。
功效:補脾和胃、斂汗安神,適用于身體虛弱,出虛汗等癥。
4、泥鰍湯
用料:泥鰍100克左右。
做法:泥鰍用溫水洗去粘液,剖腹去腸洗凈,用油煎至黃色,加水一碗半,煎30分鐘,鹽調味,一天內分次吃完。(幼兒可飲湯不吃泥鰍)。連吃3-5天。
功效:此方有補虛、暖脾胃、止虛汗之功效。
5、羊肉黃芪桂圓湯
用料:羊肉90克,黃芪15克,桂圓肉10克,山藥15克,鹽、麻油適量。
做法:將羊肉、山藥、桂圓肉、黃芪一同放入燒鍋中,加水煮沸,改用小火燉至羊肉熟爛湯濃,揀去黃芪,加入鹽、麻油調味即成。每天吃一次,連服15天為一療程。
功效:補脾益腎,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寧心安神,適用于小兒虛汗。
6、黑豆桂圓大棗湯
用料:黑豆30克,桂圓肉10克,紅棗30克。
做法:將上述材料洗凈放砂鍋內,加水適量,用慢火煲1小時左右,一天內分2次服完,連服15天為一療程。
功效:補血、安神、健脾、補腎、益陰,對表虛自汗及營衛不調之汗癥均有效。
7、豬腎山藥歸參湯
用料:豬腎1個,山藥5克,當歸5克,黨參5克,生姜1片,鹽適量。
做法:將豬腎切片放入鍋內,黨參、當歸入布袋后放入鍋內,加水煮沸后加入生姜、鹽、小火煨至豬腎熟爛,去藥袋,再將山藥搗碎下入鍋中,稍煮即成。
功效:益氣、補腎、養血,適用于小兒虛汗伴夜間驚醒者。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