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生活中肯定有聽說過一些關于鬼壓床的傳說,比如有的人會說自己睡醒之后感覺醒了,但是整個身體都無法動彈,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說這是鬼壓床,這其實是一種迷性,其實是因為身體病癥所致。那么,一般鬼壓床是什么疾病導致的呢?
其實,鬼壓床是一種睡眠障礙,在醫學上稱之為睡眠癱瘓(睡癱,SP)。睡眠分為4期,第4期為快速眼動期(REM),在這個時期處在深睡眠狀態中的機體為全身松弛癱瘓狀態,眼球伴隨著夢境出現快速運動活動。REM之后,睡眠周期完成,人可覺醒。但是在一些疾病中,如發作性睡病、精神異常等,機體的睡眠周期紊亂,大腦在原本不應該覺醒的時候突然醒了,醒后發現自己怎么也動不了,還有各種奇奇怪怪的幻覺,豈不是很恐怖?
我們把非發作性睡病、精神病或藥物應用等情況引起的SP稱之為“孤立性SP”。而SP患者在意識清醒、肢體癱瘓時候出現的生動形象的夢境活動或幻覺,或許就是我們所說的“夢魘”。正是這種夢魘狀態,讓SP十分令人苦惱。不乏一些人,他們更喜歡用超自然力量來解釋睡癱,比如說外星人乘夜綁架或惡魔襲擊等。
盡管自古希臘時期SP即為睡眠醫師及相關學者所知曉,但近來它才被非睡眠專業醫師予以關注。但是,臨床醫師們對SP的認識不盡一致,且就患者自身而言對SP辨識度不高,使得臨床上并未對SP進行常規的診療。因此,本文總結當前國際對SP的認識進展,為臨床醫師們提供指導。
令人驚訝的是,其實SP很常見。但是由于各實驗之間對于SP的認識及評估手段(問卷或臨床問診等)不盡一致,因此比較難以精確地評估SP的患病率。新近的一篇綜述應用了明確的診斷標準,對35個實證研究(n=36533)的數據進行總結,發現人群中7.6%在一生中至少有過1次SP出現,學生(28.3%)及精神病患者(31.9%)中有更高的患病率,而女性比男性患病率稍高。非白色人種的患病率比白色人種高,但是其差異并沒有許多學者認為的那么顯著。
而由于不同時期定義的不同,對于反復發作的SP的患病率更難確定,因而對于獨立性SP(即非發作性睡病、藥物或其他疾病相關的SP)或反復發生的獨立性SP(recurrentisolatedSP,RISP)的評估顯得更為困難。
不難想象,睡眠不良或睡眠中斷與SP相關。SP在輪班工作者中常見,特別是在某種睡姿(如仰臥或俯臥)的時候易于出現。
盡管一般而言,SP可能為精神異常性疾病的共病,但是對于SP可能存在更為具體的診斷方式。創傷史或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在SP患者中常見。焦慮易感性,即焦慮相關的軀體和認知上的恐懼,在SP人群中增加。同樣,驚恐障礙也被認為是SP的一種病因。具體而言,驚恐障礙、廣泛性焦慮障礙、死亡焦慮障礙、及社交障礙為SP常見的伴發疾病。因此,目前并不能明確PTSD是可直接引起SP,或者與PTSD患者容易睡眠中斷或高警覺性相關。
某些特定的人格特征可為危險因素。比如說,高度分裂、想象力豐富以及相信超常/超自然力量存在的人更易于出現SP。同PTSD一樣,人格因素和SP之間的因果關系并不明確。是因為相信超自然力量所以更易于出現SP,還是因為SP而更易于相信超自然力量存在?或許這是一種雙向作用的關系。
類似于驚恐發作和驚恐障礙的關系,單次的SP發作不能被識別,但是卻對RISP的診斷十分重要。孤立性SP的發作以入睡或覺醒時的肌肉癱瘓為特征;眼球運動沒有異常,對呼吸可有輕微影響,但是窒息感十分常見。發作通常較為簡短(數秒致20分鐘),平均為6分鐘。如診斷為孤立性SP,其發作不能用其他睡眠障礙(如發作性睡病)、藥物作用或其他物質等解釋。幻覺常常伴隨SP出現,但并不為診斷必須[1]。
根據ICSD-3診斷標準,RISP為與多種臨床痛苦(如焦慮、床/睡眠有關的害怕)孤立性SP的多次發作。簡而言之,就是多次的孤立性SP發作,而這些發作可能與害怕、焦慮情緒等相關。
需要排除發作性睡病、爆炸頭綜合征(EHS)、夜晚/睡眠恐懼癥、夜晚驚恐障礙、PTSD、精神分裂癥及其他精神疾病。
EHS是一種令人恐懼的異態睡眠,其聽覺幻覺如巨響、爆炸,以及視覺幻覺如閃光等通常比SP短暫,可短于1秒鐘,而且通常聲音更大,可為震響等。關鍵的鑒別點是,EHS沒有癱瘓,以及在睡眠過程中沒有反復覺醒的情況。
由于目前尚未有任何關于RISP的隨機對照實驗,所以臨床醫師欲做出正確、規范的治療決策仍較為困難。因此,基于發作性睡病、小型的病例報道、臨床經驗、SP及RISP的基礎研究發現做出如下推薦。一些精神類藥物及精神心理方面的治療可有效。
臨床醫師需要考慮的最基礎問題是,什么樣的SP患者真的需要治療。大部分患者并沒有覺察到明顯的痛苦或損害。一項臨床樣本研究中46.3%的患者沒有達到臨床痛苦或損害的標準,另一項學生樣本研究中這一比例則僅為15.4%。然而,即使在有明顯臨床痛苦的個案中,由于一些原因(如尷尬)很少有人會因RISP尋求治療。因而,醫師及患者需充分考慮到治療效果、治療耗費的金錢、時間及潛在的副作用等因素。
在發作性睡病患者,一部分精神類藥物被應用。遺憾的是,對于SP診療的評估在各個研究中既不一致,也不明確。
最常見的藥物是三環類抗抑郁藥物和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它們的作用機制和與REM期的抑制相關。他們在治療發作性睡病的其他癥狀中也經常被應用。關于三環類抑郁藥,氯丙咪嗪(25-50mgqd),丙咪嗪(25-150mgqd)、普羅替林(10-40mg)及去甲丙咪嗪(25-150mgqd)都被報道可減少SP。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如氟西汀(40-80mgqd)及非莫西汀(600mg)治療有效。另一個有研究的SP治療藥物為羥丁酸鈉(γ-羥基丁酸,GHB),GHB(3-9g)可減少SP發作[2]。
臨床醫師可進行的最基本的治療方法就是予以患者安慰,以及告訴他們RISP的相關知識。事實上,很多患者因為SP而感到羞恥或對SP發生的原因存在錯誤認識(比如瘋了或超自然力量等)。因此,或許我們需要的不是進一步的藥物規范治療,僅專業人員對RISP患者進行教育及心理輔導,就能終止SP發作。
由于睡眠中斷或睡眠破碎與RISP的發作相關,僅僅改變睡眠行為可有效。因此睡眠衛生的指導(如每天準時入睡及起床,睡前不喝酒或咖啡因等)可作為一個有效的預防措施。SP針對性的指導(如避免仰臥位或俯臥位)也值得推薦。如果SP患者同時有失眠障礙,針對失眠的治療也可有效。
Sharpless和Doghramji出版了第一版RISP治療的手冊,其中講述了RISP認知行為包括SP針對性的睡眠衛生、RISP發作時的放松技巧、RISP發作的中斷技巧、處理恐懼幻覺的方法,及對災難性思想的明辨、成功終止RISP的思想演練。
總而言之,盡管目前已有一些關于RISP診斷及治療的意見,但是仍需開展更多的研究,以期獲得一個“金標準”的診斷方法,以及內容豐富的、循證明確的治療推薦。
1、臥室內不要擺放綠色植物、鮮花。一般來說鮮花的香味容易讓我們無法入睡,而綠色植物在夜間會與我們搶奪氧氣,影響睡眠質量。
2、臥室內最佳溫度為18-22度。人體在這個溫度內感覺最舒適,所以比較容易入睡。
3、臥室墻壁的色調以淡色為主。淡綠色,紅色等凝重的色彩容易讓人興奮,無法入睡,對于焦慮型失眠者更是大忌。抑郁型失眠者則應避開藍色、灰色等使人消沉的暗淡顏色。
4、臥室窗簾選用厚實的面料可以遮光隔音。
5、合適的枕頭。高15~20厘米的枕頭最合適。枕頭過高不但讓你睡不安穩,長久使用還會增加皺紋。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