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被鞭炮炸傷怎么辦?鞭炮炸傷手怎么處理?[圖]

        被鞭炮炸傷怎么辦?鞭炮炸傷手怎么處理?[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9 21:07 受傷醫生治療疾病

        由于一些安全和環保的問題,很多地方已經禁止放鞭炮了,但是沒有禁鞭的地方還有很多,所以每年逢年過節還是有很多醫院接收到鞭炮炸傷的病人,每年過年的時候可以說是最多的。那么,被鞭炮炸傷手之后該怎么處理呢?被鞭炮炸傷之后自己首先怎么處理呢?

        被鞭炮炸傷怎么辦?鞭炮炸傷手怎么處理?(1)

        1、輕度燒傷處理辦法

        輕度燒傷表現為皮膚紅腫、燒傷部位有灼痛感,或有大小不一的水泡出現。

        處理辦法:

        1、打開水龍頭,利用快速流動的冷水給受傷的部位降溫,至少沖洗10分鐘。要注意被燒傷后,應立即取下佩飾。

        2、當傷口溫度降下來后,可以使用干凈的紗布,覆蓋在傷口表面,防止已經破損的水皰感染。

        3、如果傷口大于一個普通成年人手掌的大小,應及時就診。

        4、若是小孩或老人受傷,不論燒傷程度及傷口面積大小如何,都應該前往醫院就診。

        2、嚴重燒傷處理辦法

        嚴重燒傷由于損傷了神經,傷口并不會那么疼痛,且皮膚也會出現焦黃色的“碳化”現象。

        處理辦法:

        1、打開水龍頭,以冷水沖洗受傷部位至少10分鐘。并摘除受傷部位及附近的衣物和首飾等,若衣服和傷口粘連,則不要強行摘除。

        2、如果受傷面積較大,在冷水沖洗的過程中,要謹防沖洗過久,病人出現低體溫。

        3、嚴重燒傷需及時撥打120,或做好前往醫院急診科就診的準備。

        3、眼睛被炸傷怎么辦

        眼睛被炸傷應該立即前往醫院救治。同時不能做以下事情:

        1、不要揉搓眼睛,鞭炮的雜質可能給眼睛造成二次傷害。

        2、不要沖洗眼睛,因為鞭炮中的化學物質可能和水發生化學反應。

        3、不要使用任何物品壓迫眼睛。

        4、不要撕扯掉任何已經與眼睛粘連在一起的物品。

        5、不要吃抗凝血的藥物,比如:阿司匹林或布洛芬。

        4、放鞭炮的正確姿勢

        不要去沒有正規牌照的小攤點去買鞭炮。正規的鞭炮銷售點,都有相應的許可證,鞭炮的安全系數相對來說也高一點。

        2.在空曠的地方燃放。不要在居民區或者周圍有易燃易爆物的地方燃放。

        3.盡量不要手持鞭炮,一次只能放一個。

        4.如果鞭炮點燃后沒有響,切記莫要再上前查看。

        5、放鞭炮溫馨小貼士

        不論是何種程度的燒傷,燒傷后都不能自行涂抹藥膏,也不要用偏方進行治療。不要貼創可貼。也不要自己把水泡弄破,以免感染。應盡快送醫治療。

        6、秋季防火注意事項

        秋季,天干物燥,是火災事故的高發季節,稍有不慎,就易引發火災,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市公安消防支隊提醒廣大市民注意以下事項:

        不要私自亂拉亂接電線,要使用安全的保險絲,禁用銅絲代替保險絲。

        白熾燈泡、日光燈與可燃物之間保持至少0.5米以上的安全距離;不要用布、紙等可燃物做燈罩;在散熱條件較差的燈具附近的電線,應有耐熱絕緣護套保護。

        保證電器有足夠的散熱條件,不要在電視、空調、電腦、電暖器、冰箱等周圍放置窗簾、衣物、書籍等可燃物。

        不要在無人的情況下使用電熱棒、電吹風、電磁爐等電器,注意人走切斷電源。

        經常查看電器線路有無破損、短路、接觸不良等故障,及時檢修。

        使用液化氣、煤爐等有明火的灶具應有單獨場所,保持良好通風,并與可燃物保持至少一米以上的距離。

        養成良好用火習慣,不要隨意亂丟煙蒂和火柴梗。

        不要使用大功率電器,不要同時使用幾種功率超過1000瓦的電器,以免線路超負荷引發火災。

        發現燃氣泄漏,要迅速關閉氣源閥門,打開門窗通風,切勿觸動電器開關和使用明火,并迅速通知專業維修部門來處理。

        家用電器或線路著火,要先切斷電源,再用干粉或氣體滅火器滅火,不可直接潑水滅火,以防觸電或電器爆炸傷人。

        市民要時刻注意防火,正確使用家用電器、養成良好的用火習慣,有效防止火災。要不斷自糾自查身邊的火災隱患,以免釀成大禍。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