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抑郁癥可以懷孕嗎?抑郁癥可以生孩子嗎?[圖]

        抑郁癥可以懷孕嗎?抑郁癥可以生孩子嗎?[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2-02 18:12 抑郁癥懷孕生孩子孕婦

        抑郁癥已經成為了嚴重危險人們身心健康的疾病,而不少人其實都存在或嚴重或較輕的抑郁癥,其中有一部分人就比較擔心抑郁癥會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生活,例如結婚生子。那么患抑郁癥可以懷孕嗎?抑郁癥可以生孩子嗎?

        抑郁癥可以懷孕嗎?抑郁癥可以生孩子嗎?(1)

        1、患抑郁癥可以懷孕嗎

        (1)患抑郁癥可以懷孕嗎

        患抑郁癥是可以懷孕的。抑郁癥女性要懷孕的話,要看病情的輕重程度,來確定是否能要孩子。

        如果是輕度或中度的抑郁癥,并且沒有服用藥物治療,就可以放心懷孕;如果是重度抑郁癥患者,并且有服藥的話,就要曾勛醫囑,最好等病情調理好再懷孕。

        (2)抑郁癥懷孕有什么危害

        抑郁癥懷孕如果得不到治療,危害還是存在的。有抑郁癥的孕婦常有食欲下降,體重減輕,失眠等癥狀出現。目前有研究發現,孕媽媽抑郁癥狀和早產,新生兒體重低,頭圍小有關,該過程有可能是由于抑郁癥影響內分泌系統,導致子宮血流受影響,子宮功能亢進,進而影響太胖功能所致。

        已經使用抗抑郁的女性在懷孕前后停藥,容易出現抑郁癥反復發作的危險,嚴重的甚至出現自殘自殺行為。

        (3)對孩子的影響

        抗抑郁藥物對孩子是有一定影響的。大多數抗抑郁藥都會很快通過胎盤,對胎兒產生影響,導致胎兒畸形和發育畸形。美國FDA根據臨床及動物實驗,將抗抑郁藥物分為A,B,C,D,X五類,X類禁用于孕婦,目前我國在臨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藥物絕大多數是C類藥物,雖然尚未發現抗抑郁藥物與胎兒畸形有明確相關的證據,但有幾種用于雙相抑郁癥和難治性抑郁癥輔助治療藥物是與胎兒畸形有關的。有的人擔心抗抑郁藥物對胎兒有影響,在孕期停用抗抑郁藥物,用安定類藥物來代替治療,認為這樣副作用小,對胎兒比較安全,其實這種治療方案更不可取,安定類藥物并沒有抗抑郁作用,反而對胎兒的影響比抗抑郁藥物更嚴重。孕媽媽在孕期如果服用三環類抗抑郁藥物,新生寶寶可能出現腸梗阻,敏感易激惹或癲癇發作。

        服用新型抗抑郁藥物,新生兒可能出現適應困難,呼吸困難,喂養困難,易激惹等,但大部分癥狀不是很嚴重,短期內會消失。抗抑郁藥還可能導致胎兒出生后出現神經行為異常。

        2、抑郁癥會遺傳給孩子嗎

        (1)抑郁癥的病因

        抑郁癥的病因較為復雜,至今尚未能完全確定。一般認為生物因素構成了發病因素或傾向,心理和社會文化因素往往起到“觸發媒介”的作用。

        生物學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生物化學因素等;社會文化因素包括競爭沖突、與傳統文化的沖突和應激生活事件;心理因素主要是抑郁癥患者的性格特征、對生活事件的應對方式以及社會支持系統的缺失。

        (2)抑郁癥會遺傳嗎

        遺傳因素對抑郁癥的發病具有重要作用,可能不是直接遺傳了致病基因,而是遺傳了多個與抑郁癥相關的基因或易感素質。

        研究表明,很多抑郁障礙患者有精神病家族史,抑郁癥患者的家屬患同類疾病的幾率遠高于普通人群,其患病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15倍,血緣關系越近,患病的幾率越高。內源性抑郁和雙相抑郁的類型比其他形式的抑郁癥遺傳危險度更高。

        (3)抑郁癥遺傳的概率

        如果家中有某一家庭成員患抑郁癥,則其一級親屬(子女、父母及同胞)的患病危險比普通人高2—3倍。如果父母雙方和一個孩子均患抑郁癥,則家中其他孩子抑郁的可能性達40%,家中其他孩子患同種精神障礙的可能性為25%。

        (4)影響的其他因素

        父母抑郁癥發病越早,其子女患抑郁癥的危險性就越大。出現焦慮障礙和有酒精中毒史的

        家庭中,患抑郁癥的概率也比普通人群高。其中一種理由是,酒精中毒常掩蓋抑郁癥狀,因為抑郁癥患者經常飲酒以緩解疼痛。于是一旦被診斷為酒精中毒,其可能潛在的病因-----抑郁癥也許就會被忽視(這并不是說所有酒精中毒者都患有抑郁癥)。

        (5)小貼士

        雖然抑郁癥和遺傳相關,但是與后天的成長環境也密切相關,患有抑郁癥的家庭中,其氛圍容易比其他家庭沉重,所以父母如果患有抑郁癥,應該努力治療,早日走出抑郁,給孩子營造一個開心快樂的氛圍,更利于孩子的成長,避免其患上抑郁癥。

        3、抑郁癥的原因

        (1)綜述

        盡管對抑郁癥的病因做了大量研究,但目前仍然無法確定抑郁癥產生的確切原因,一般認為遺傳、生化、心理、社會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導致抑郁。所以本文將從這幾個方面來對抑郁癥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

        (2)遺傳因素

        家系研究發現抑郁障礙親屬同病率高出一般人群30倍,血緣越近發病一致率越高。寄生子研究發現,親生父母患病率為31%,養父母僅為12%,提示遺傳因素起著重要作用。

        (3)生物學因素

        神經遞質

        研究認為5-羧色胺(5-HT)直接或間接參與調節人的情緒,5-HT功能活動降低與抑郁癥患者的抑郁心境、食欲減退、失眠、晝夜節律紊亂、內分泌功能紊亂、性功能障礙、焦慮不安、不能對付應激、活動減少等密切相關。研究還發現,5-HT代謝產物5-羥吲哚乙酸(5-HIAA)水平降低與自殺和沖動行為有關。

        情感障礙患者的中樞去甲腎上腺素功能系統處于異常狀態。研究發現,抑郁患者突觸前α腎上腺素能受體的激活,導致左甲腎上腺素(NE)釋放減少,而三環類抗抑郁藥物可抑制NE的回收。故可治療抑郁癥。

        此外,研究還發現,抑郁患者腦內的多巴胺(DA)功能降低;乙酰膽堿能與腎上腺素能神經元之間張力平衡可能與情感障礙有關,腦內乙酰膽堿能神經元過度活動,可能導致抑郁;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可能與情感障礙有一定的關系。

        (4)神經內分泌因素

        研究最多的兩個內分泌系統是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和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HPT)。半數的抑郁患者有皮質醇分泌過多,一旦得到治療后,皮質醇分泌則恢復至正常水平。甲狀腺素對于大腦發育、成熟和聯系具有顯著作用,但對情感調節的作用尚不明確。

        (5)心理因素

        精神分析和精神動力學理論

        按照精神分析論的解釋,抑郁是一種失落反應;是當事人目前生活中的失落經驗,引發了隱藏在潛意識中童年生活失落經驗的痛苦;兩者交互作用.致使患者在情緒上陷入了痛苦絕望的困境。以此推論,抑郁患者的童年生活中,必定有較多的失落痛苦經驗,如自幼喪失父母、得不到父母愛護、在家庭無地位、受同伴欺負等。

        行為學習和認知理論

        主要有3種理論:①Lewinson提出抑郁可能是由于正性強化不足或不適當所致;②Seligman根據抑郁癥動物模型發展起來的習得性無助感理論(實驗動物當發現難以躲避痛苦刺激后,會對以后的任何刺激即使可以躲避也均表現出被動忍受);③Beck根據臨床觀察,提出抑郁癥錯誤或歪曲理論,即抑郁患者好比戴了一副墨鏡,消極悲觀地看待自我,消極悲觀地解釋事件和對前途或未來的悲觀絕望(抑郁認知三聯癥)。

        (6)人格因素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均可在適當的環境下產生抑郁,但并沒有單一的人格特征或人格類型可以單獨地作為抑郁發作的預測指標。有人認為性格內向、多思多慮、常懷疑自己的能力等可能與抑郁情緒有關。

        (7)社會因素

        生活事件

        應激性生活事件和精神因素在情感障礙發生、發展、治療和預后中起著重要作用,尤其與抑郁癥的關系更為密切。有報道認為,以往6個月內經歷重大生活事件者,如離婚、喪偶等,抑郁發病的危險性增加6倍,自殺危險性增加7倍。即使是慢性生活事件,如長期的不良處境、家庭關系破裂、貧困、失業、持續2年以上的慢性軀體疾病,也與抑郁發生有關。女性應付應激能力低于男性,更易患病。處于壓力事件中產生的失落與在人際交往中的分離是抑郁產生的最明顯因素。另外,也有—些學者則認為生活事件在抑郁的發作和時間上僅起有限的作用。

        (8)社會文化因素

        個人的自我功能是在現實社會中建立的,當喪失權利、身份或自尊時,會導致自我功能的障礙而產生抑郁。自我理想與社會常規產生沖突時也容易引起抑郁。女性人口中抑郁者高于男性,按心理學家Nelen-Hoeksema解釋,這可能與患者遭遇生活困境時所采取的適應策略有關。男性可能將思考方向轉移,借由其他活動(如運動或飲酒等),使痛苦情緒淡化;而女性則往往鉆牛角尖,反復思考,使情緒得不到自行紓解。而日久形成了適應上的困難。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