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大腦性麻痹是怎么回事?大腦性麻痹是什么癥狀?[圖]

        大腦性麻痹是怎么回事?大腦性麻痹是什么癥狀?[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2-02 19:52 大腦神經麻痹神經

        大腦是人體的中樞器官,也是最重要的器官,一旦大腦出現問題,就會影響整個人的健康,治療起來相當麻煩,那么大腦性麻痹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這種疾病有哪些癥狀表現呢?應該如何治療呢?其實大腦性麻痹其實就是俗稱的“腦癱”。

        大腦性麻痹是怎么回事?大腦性麻痹是什么癥狀?(1)

        1、治療方法

        (1)最簡單有效常規的治療方式就是藥物治療,對于早期階段的大腦性麻痹來說,十分有效,也能夠作為后期嚴重患者的輔助治療,但是任何藥物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巴比妥類的藥物就可以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的,是作用于患者的中樞神經的鎮定劑,但是長期的服用可能會上癮,對患者的危害比較大,需要嚴格的按照說明書用藥。用藥過程中出現不適要立即停藥到醫院進行正規專業的檢查,防止后期對肝臟造成損傷,也防止后期大腦性麻痹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下降。

        (2)除此之外,手術治療也是立竿見影的治療方式。手術治療、物理治療以及生物治療被并稱為治療大腦性麻痹的三駕馬車,可見其作用。但是手術治療對于患者的自身健康也有很大的要求,需要患者有很好的自身免疫能力以及很好的身體機能才能夠承受手術治療對身體的損傷。后期也要配合患者進行健康合理的飲食以及良好的作息習慣,每天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多吃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保持身體營養的均衡,促進腸道的蠕動,減少各種副作用出現。

        2、主要癥狀

        (一)基本表現

        (1)運動發育落后和癱瘓肢體主動運動減少,患兒不能完成相同年齡正常小兒應有的運動發育進程,包括豎頸、坐、站立、獨走等粗大運動,以及手指的精細動作。

        (2)肌張力異常。因不同臨床類型而異,痙攣型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肌張力低下型則表現為癱瘓肢體松軟,但仍可引出腱反射;,而手足徐動型表現為變異性肌張力不全。

        (3)姿勢異常。受異常肌張力和原始反射消失不同情況,影響患兒可出現多種肢體異常姿勢,并因此影響其正常運動功能的發揮,體檢中將患兒分別置于俯臥位、仰臥位、直立位以及由仰臥牽拉成坐位時,即可發現癱瘓肢體的異常姿勢和非正常體位。

        (4)反射異常。多種原始反射消失延遲。痙攣型腦癱患兒腱反射活躍,可引出踝陣攣。

        (二)CP綜合征四大臨床類型:痙攣型,手足徐動型,共濟失調型,以及混合型。

        (1)痙攣型綜合征發生于大約70%的病例中。痙攣是由于上運動神經元受累引起的,可以較輕或嚴重影響運動功能,綜合征可以產生偏癱、截癱、四肢癱瘓、兩側癱。

        受累肢體通常發育不良并且表現深反射增強和肌張力高,無力,攣縮傾向,有特征性的剪刀狀步態和足尖走。在輕度受累的兒童中,可能僅僅有某些活動受損(如跑步),伴隨四肢癱瘓,常見有與皮質延髓相關的口、舌、腭運動的損傷,結果構音不良。

        (2)手足徐動或運動障礙綜合征發生于大約20%的病例中,是基底節受累的結果。緩慢、扭動、無意識的動作可能影響四肢(手足徐動)或肢體近端部分和軀干(張力障礙型);可能發生突然、急促、大幅度的動作(舞蹈病型)動作,隨情緒緊張而增加,睡眠時消失,存在嚴重的構音困難。

        (3)共濟失調型綜合征發生在大約10%的病例中,是由于小腦或其傳導通路受累所致,虛弱、協調不良,意向性震顫產生的不穩定,蹣跚步態,快速精細運動困難。

        (4)混合型是常見的---最多見的,痙攣型和手足徐動型;較少見的共濟失調型和手足徐動型。

        3、致病原因

        腦性癱瘓的病因復雜,包括遺傳性和獲得性。后者又分為出生前、圍生期及出生后病因等,許多患兒找不到明確的病因。

        (1)出生前病因。包括胚胎期腦發育畸形、先天性腦積水、母親妊娠早期重癥感染(特別是病毒感染)、嚴重營養缺乏、外傷、中毒(如妊娠毒血癥)及放射線照射等,遺傳因素在發病中的作用不明顯。

        (2)圍生期病因。病例分析表明,早產是腦性癱瘓的確定病因。分娩時間過長、臍帶繞頸、胎盤早剝、前置胎盤、羊水堵塞及胎糞吸入等所致胎兒腦缺氧,難產或過期嬰兒產程過長,產鉗損傷及顱內出血等均是常見的圍生期病因。母子血型不合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如血清未結合膽紅素>340μmol/L可能發展為膽紅素腦病而引起大腦性癱瘓。

        (3)出生后病因。包括各種感染、外傷、中毒、顱內出血及重癥窒息等。腦性癱瘓的高危因素包括母親產前患癲癇、甲狀腺功能亢進及毒血癥等,妊娠末期3個月內出血事件,產期宮縮無力、胎盤早剝、前置胎盤及臀位產等,嬰兒早產、出生體重低等。國內腦性癱瘓多發生于早產、出生體重低、產時缺氧窒息及產后黃疸的嬰兒。

        4、康復訓練

        腦癱的治療最好是早發現、早治療,同時,腦癱康復是個長期的過程,僅靠治療師每天1-2小時的訓練不可能解決全部問題,家長也要學會并參與部分常用的家庭康復訓練方法。

        腦癱患兒的家庭康復訓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頭的控制

        可利用俯臥位訓練抬頭的能力,方法:讓孩子趴著,拿一個玩具停在與他的眼睛一般高處,為了讓孩子抬頭看它,把它一點一點抬高。每天至少俯臥30分鐘,以飯后10分鐘左右最適宜。

        2、翻身及爬方法

        讓患兒趴在地板上,從背后拉他的衣服幫他轉動肩膀翻身;讓他趴著,將一條浴巾置于胸前,反浴巾兩頭提起來,保持只讓他手和膝部著地,你一邊和他沿地板慢慢地前進,一邊鼓勵他;一人幫他移動手臂,另一人幫助交替活動他的腳,幫他用力爬向某一個目標。

        3、坐起訓練

        將他雙腿分開坐在你的膝上,活動你的膝,使他輕輕向一邊傾斜,鼓勵他穩住自己。或向下壓住他的髖部幫助他坐起,將他傾向另一邊。從后方握住其髖部,輕輕將他推向一邊,讓他把握自己,向不同方向轉身坐。將他向另一邊傾斜,向一邊側坐。

        4、拉物站起

        大人可拉腦癱兒一只手,誘使他從座位過度到雙腿為脆姿,然后再讓他站起來。孩子抓住小床欄桿時家長把雙手放在他掖下支撐站立,逐漸減少幫助,讓他自己保持平衡。

        5、行走

        腦癱兒學走路的關鍵就是要學會移動身體重心,開始拉雙手向前走,漸漸過度拉一只手,最后達到自己獨走;也可用學步吊帶。

        6、上下樓梯

        開始讓患兒一手扶欄桿,一手拉大人手,以維持平衡,逐漸讓他脫離成年人的支持,靠自己的手臂和腿的力量,兩步一個臺階,上下樓梯。大一點的孩子需鼓勵他一步一個臺階兩腳交替上下樓梯,可配合音樂進行練習。

        7、跳躍

        跳躍是鍛煉下股肌肉的一個重要項目,練習蹲起動作,為跳躍作準備。經常拉患兒雙手從臺階上跳下,作為自行跳躍的爆發力的準備,在室內掛上一些鮮艷的紗布和小玩具(在上述兩個訓練基礎上)讓幾個兒童一起跳躍著去觸摸、拍打。

        8、平衡協調訓練

        選擇無障礙物的場地或房間,在大人的保護下讓患兒閉目直行、走腳印、走直線、坐搖馬、蕩秋千、騎小三輪車、拍球、接球、在地上翻滾都是練習平衡協調動作的好方法。

        9、精細動作訓練

        主要是訓練手與大腦的協調能力,提高患兒的動手能力和手的靈活性。訓練方法主要有抓、捏、握物品或玩具,要選擇適合小孩玩的物品,由方形、長方形逐步過渡到圓形。五六歲時,教患者學習旋擰瓶蓋、給玩具上弦、搭積木、握筆寫字畫圖等,為日后上學讀書、提高生活能力打基礎。

        10、家庭康復訓練中,家長應注意以下事項:

        (1)按照醫生的計劃進行康復。每個腦癱兒運動功能受損情況是不同的,這就需要父母帶著孩子到專科醫院求治,專業的醫生會根據患兒發育障礙的具體情況擬定出康復訓練計劃。訓練一段時間后還需要進行復診,康復醫生會分析患兒康復訓練的情況,訓練效果,存在的問題,完善康復訓練計劃。

        (2)訓練要循序漸進。康復訓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應循序漸進,切不可操之過急。家長應根據孩子實際發育年齡,對照正常兒童發育表,一步一步地進行訓練。選擇訓練動作時應由簡到難逐步過渡。如果訓練動作過難,孩子不能完成,會導致挫敗感而失去信心、放棄訓練。

        (3)多方面訓練可同時進行。家長可同時進行多方面訓練的綜合康復。將康復訓練內容融入孩子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

        (4)避免訓練中的傷害。家長在幫助孩子進行訓練時動作應輕柔緩慢,避免用力過猛。孩子在做訓練動作時應小心保護,慎防跌倒摔傷。

        5、飲食調理

        1、容易消化吸收,并且營養豐富的食物,多選高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酸奶、肉類等都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同時還要多選維生素高的食物,因維生素A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促進大腦的發育。專家指出:維生素B族能提高機體各種代謝功能,以及增強食欲,同時維生素D還能幫助鈣的吸收和利用。

        2、要以碳水化合物為主,比較常見的如米飯、面食、饅頭、粥、還有就是粉為食物,專家指出,過多的雜食是會影響患者食欲的,這種現象會造成營養障礙。

        3、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肥肉等,專家指出蔬菜和水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纖維,能保持人類的大便通暢,如小孩子,可以把菜剁爛,做成菜肉包子、以及菜肉餃子、菜泥、菜湯,一定要教育孩子養成吃蔬菜的習慣。

        4、飲食要有定時,一般情況下,是早、午、以及晚各進食一次,對于有條件的人們,可以在上下午各增加一次點心,這樣可以增加食欲。

        5、每日都要去戶外進行適當的運動,讓陽光照射皮膚,可增進食欲,以及幫助吸收。

        6、預防方法

        一、特別是嬰兒出生前,從母親懷孕到分娩這段時間。胎兒的神經系統發育是優于其他系統發展的,而胎兒依賴母體生存,故孕婦的健康及營養狀況與胎兒的生長發育關系密切,這就需要積極開展早期產前檢查、胎兒預測,開展優生優育宣傳教育,做好圍產期保健工作,防止胎兒發生先天性疾病。

        二、孕婦應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煙、飲酒;不要濫用麻醉劑、鎮靜劑等藥物;避免流感、風疹等病毒感染及接觸貓、狗;避免輻射等有害、有毒物質接觸及頻繁的B超檢查、最好少看電視及操作計算機,如因為工作需要,可以穿著防輻射的衣服,減少輻射。

        有下列情況的孕婦應盡早做產前檢查:

        (1)高齡孕婦(35歲以上)或男方50歲以上;

        (2)近親結婚;

        (3)有不明原因的流產、早產、死胎及新生兒亡史;

        (4)孕婦智力低下,或雙方近親有癲癇、腦癱及其他遺傳病史。若懷孕早期發現胎兒異常,就盡早終止妊娠。

        三、在出生時,分娩過程中引起的胎兒窒息和顱內出血是造成小兒腦癱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應預防早產、難產,提高醫護人員的醫技、醫德,認真細致地處理好分娩的各個環節,做好難產胎兒各項處理,這是預防小兒腦癱發生的極為重要的一環。

        四、胎兒出生后一個月內要加強護理,合理喂養,預防顱內感染、高熱驚厥、腦外傷等疾病,若出現應盡早去醫院診治。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