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營養科普 > 嗜辣是種良性自虐 不吃辣通過練習會變成能吃辣

        嗜辣是種良性自虐 不吃辣通過練習會變成能吃辣

        大眾健康網 2020-11-18 12:14

        日前,“辣條的國家標準要來了”這條新聞引發了全民狂歡。不知從何時開始,廉價而熱烈的辣味成為了傳遍全國的滋味。從川湘菜館子的遍地開花,到辣條的風靡全國,為什么吃辣給我們帶來焦灼痛覺,還有這么多人無辣不歡?下面和360常識網一起來看看吧。

        嗜辣是種良性自虐!心理學家說“不吃辣”通過練習會變成

        辣不是一種味覺

        辣味在生理上不具備專門的味覺受體細胞, 因此不是一種味覺或嗅覺,而是復合的化學感覺。辣椒中的灼熱辣感是辣椒素(capsaicin)這種化學成分產生的。辣椒素接觸人體后,對它作出響應的是我們的疼痛受體(TRPV1)。TRPV1受體其實有一個更宏大更正經的功能,就是感知燃燒帶來的灼熱和疼痛,并產生保護性反射,使機體警惕,逃離危險。TRPV1除了舌頭上有,還廣泛地分布于包括皮膚、脊髓和大腦在內的神經系統中,所以,辣椒可以辣眼睛、辣臉、辣全身。

        事實上,化學感覺的核心功能就是檢測所接觸的物質或環境是否有害。與味覺或嗅覺相比,化學感覺的形成和消失速度都更加緩慢。所以,我們如果不小心沾染了辣椒素,很難洗掉這種皮膚火辣辣的感覺。

        吃辣后,我們的身體會產生哪些反應?

        辣,是熱覺和痛覺的綜合反映。辣椒素通過刺激我們的神經,可以調動全身各大器官做出反應。日本的一項研究表明,吃辣后,大腦不僅能感知到灼痛,而且也會使體溫上升,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法國的一項研究顯示,男性受試者在吃辣之后,唾液中的睪酮激素(可反應人體的循環睪酮水平)也會升高。因此,嗜辣可能會強化憤怒, 增加攻擊行為和冒險行為。

        此外,也有研究顯示,辣椒素和類辣椒素具有緩解外周疲勞和中樞疲勞的作用。辣椒素能夠調節組織對糖原的利用, 提升血漿腎上腺素的濃度, 從而增強機體的耐力, 抵抗疲勞。

        大量攝入辣椒素還會促使大腦分泌內啡肽從而產生欣快感。身體在面對痛苦時,會自然而然釋放一種叫內啡肽的天然鎮定劑,它能與嗎啡受體結合,產生跟嗎啡、鴉片一樣的止痛效果和欣快感。也就是說人類的快樂系統和痛苦系統是緊密聯系的,痛苦刺激之后,快樂系統也跟著活躍起來,正所謂痛并快樂著。

        辣椒這么辣,為什么有人會特別喜歡?

        從心理和行為層面看, 喜好食辣的可能原因有良性自虐說、純粹接觸效應和遺傳、社會壓力等多種因素。

        嗜辣是種良性自虐!心理學家說“不吃辣”通過練習會變成

        良性自虐說

        吃辣是一種良性自虐。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專家Paul Rozin提出了“良性自虐”的說法,指的是一種通過適當的自虐獲得享受的狀態,可謂越虐越開心。

        換而言之就是,在安全范圍內引起身體不適,來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就好像我們去蹦極,垂直下落的過程會讓我們緊張得心都要跳出來了,在馬上要撞到地面的瞬間,繩索拽住了身體,讓我們回到空中。這種情感上的大起大落,讓我們忍不住有了如釋重負的愉快。

        個體食辣導致的灼痛感使身體誤報危險,并作出防御反應(如流汗、流淚), 但個體同時意識到危險并不真正存在,這使得食辣帶來的灼痛、流汗、流淚成為了刺激的享受。當個體吃到的辣度剛好低于其承受力時,可能是產生愉悅感的最佳水平。

        純粹接觸效應

        此外,科學家還觀察到,即使在普遍嗜辣的地區,對食辣的喜愛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獲得的。Rozin在墨西哥進行的研究發現,一個人喜不喜歡辣椒,很大成都上取決于父母在飲食中是否更頻繁地使用辣椒。而且可以觀察到,所有孩子在小的時候都不喜歡辣椒,對辣度的承受力和對辣味的偏好水平伴隨年齡的增長顯著上升。因此,心理學家用「純粹接觸效應」來解釋該現象,只要辣椒頻繁出現在餐桌上, 就能夠使個體對其產生偏好,即熟悉導致喜好。

        社會文化會因素

        此外,在一些社會文化環境下,食辣與男子氣概也會相互關聯,如南美的墨西哥, 我國的川、湘等地,毛主席更有“不吃辣, 不革命”的名言。因此男性在是否能食辣的問題上更容易受到來自社會文化環境的壓力。

        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有用“辣”來隱喻個性特質,如漢語中有“辣妹子”,英文中有“spicy girl”。社會也普遍認為,食辣可展現個性特質, 如大膽、勇于挑戰等。

        遺傳因素影響

        此外, 基因對食辣也起到一定作用。2012年,芬蘭科學家對雙胞胎進行研究,根據對辣食的喜好評分將他們分為不愛吃辣、中等喜歡和愛吃辣三類。分析后發現,雙胞胎對辣味的喜好程度比較一致,即使他們可能沒有在同一個家庭長大。遺傳因素對喜好食辣的解釋水平波動在18%—58%。這表明對辣椒的喜愛具有遺傳傾向。

        全世界關于吃辣和人的心理之間的交互機制的研究還在繼續,這些研究從不同層面證實了辣椒作為一種食材,參與甚至塑造了人類的認知加工過程,可以影響個體的態度、判斷和行為。正如西方有個說法叫“人如其食”(you are what you eat),辣椒也是非常有趣的一種感官與靈魂的交互介質。

        吃辣不僅能過癮,還對身體有一定好處。一項調查認為愛辣的人可能更長壽。不過也有專家表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長期吃辣。愛吃辣的小伙伴也要注意適度和適量,以免胃腸道粘膜造成不必要的損傷。有胃潰瘍、食道炎、痔瘡、經常便秘、長痤瘡的人要慎吃。

        嗜辣是種良性自虐!心理學家說“不吃辣”通過練習會變成

        解辣的方法

        香辣的食物人人都愛,但對不嗜辣的人士來說,后遺癥便是眼淚、鼻水直流,口唇腫脹,急忙喝水解辣。其實,冰水并非最佳的方法,下列秘方可能更有效解辣。吃醋。

        情侶間吃醋可能對感情毫無幫助,但吃辣時適量吃醋則絕對有助消除辣意。加少許酸醋于食物或湯內都可減低辣味,入口不見辛辣。此外,多吃白飯和蔬菜也有助中和食物的辣味。

        喝奶

        吃辣后來一杯雪糕或乳酸牛奶,都能有效減辣。牛奶所含蛋白質與人體的很相似,可對受辣質灼傷的消化道上皮黏膜細胞起修復作用,并緩和感覺神經的受刺激程度。

        切勿飲酒

        很多人以為吃辣時喝啤酒,可減低食物的辛辣,其實并不正確。酒精只會增強吸收辣素,喝冰凍的酸梅湯反而更有效。

        以甜制辣

        如誤嚼辣椒中的「辣子」,最快及即時的解救方法是含一口砂糖,以甜制辣,便可立即消解口腔的灼熱火熨感。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