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健康養生 > 冠心病的癥狀表現是什么呢?預防冠心病的措施

        冠心病的癥狀表現是什么呢?預防冠心病的措施

        大眾健康網 2021-08-03 15:18

        在我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結構的不合理、吸煙等易患因素的影響,使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殘廢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冠心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對患者的生命構成嚴重的威脅。那么,冠心病的癥狀表現是什么呢?下面就快和大眾健康網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吧!

        本文目錄

        1、冠心病的癥狀表現是什么呢

        2、冠心病早期治療方法

        3、預防冠心病的措施

        冠心病的癥狀表現是什么呢

        1、咳嗽、咯痰

        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時,由于肺部充血,可以出現咳嗽等冠心病的癥狀、咯痰。痰量一般不多,嚴重時可有粉紅色泡沫痰。

        2、暈厥

        發病時,冠心病的癥狀表現為心律紊亂,心率過快,過慢,傳導阻滯,心臟停搏等均可使心排血量減低。由于大腦對缺氧十分敏感,大腦供血不足,輕者感頭昏,重者可出現眩暈甚至暈厥。

        3、氣短

        感到空氣不夠用或呼吸困難等都可能是冠心病的癥狀,這種氣短有活動時加重,休息時減輕,平臥時加重,坐位時減輕的特點。

        4、疼痛

        在勞累或精神緊張時有胸骨后、心前區悶痛、緊縮樣疼痛的情況出現,持續時間較短,休息后能夠自行緩解。

        冠心病早期治療方法

        1、硝酸酯類藥物

        對于穩定型心絞痛的患者來說,硝酸酯類藥物是非常常規的使用藥物。在心絞痛的時候,患者可以使用硝酸甘油氣霧劑或者是硝酸甘油。對于不穩定型心絞痛或者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先進行靜脈給藥,等到病情穩定,患者的癥狀得到改善之后需要使用口服或者是皮膚貼劑的藥物,等到癥狀完全消失之后就能夠停藥,這樣能夠避免患者出現耐藥性。

        2、抗血栓藥物

        在臨床上,抗血栓的藥物包括抗凝藥物和抗血小板。能夠抗血小板的藥物有替羅非班和阿司匹林,這些藥物能夠抑制血小板進行聚集,避免造成血栓,而堵塞患者的血管。一般來說,阿司匹林是首選的藥物,沒有禁忌癥的冠心病患者必須要長期的服用。但是阿司匹林會對人體的胃腸道造成刺激,這是它的副作用,所以胃腸道潰瘍的患者盡量不要服用這種藥物。

        預防冠心病的措施

        1、了解易患因素

        男性在40歲后冠心病發病率升高,女性絕經期前發病率低于男性,絕經期后與男性相等,冠心病家族遺傳也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因此,這些人群定期體檢是很重要的,并且要預防高血壓、血脂異常和糖尿病的發生。一旦患有高血壓、血脂異常和糖尿病,除重視危險因素干預外,更要積極控制好血壓、血脂和血糖。

        2、糾正9個危險因素

        冠心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對患者的生命構成嚴重的威脅。雖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但其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基礎卻是從少兒期開始的。這其間的幾十年,為預防工作提供了極為寶貴的時間。冠心病9個容易并可能被糾正的危險因素包括:血脂異常、高血壓、吸煙、糖尿病、腹型肥胖、缺乏運動、每日攝入的水果和蔬菜減少、大量飲酒和社會心理因素。

        3、改善生活方式

        即減少膽固醇的攝入和控制吸煙等,從而降低發生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在我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結構的不合理、吸煙等易患因素的影響,使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殘廢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研究表明,飲食習慣與冠心病之間有密切關系,平時喜歡吃高膽固醇食物的人,冠心病的發病率明顯升高。因此,應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膳食結構合理,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強體育鍛煉,經常運動。有證據顯示,每周做2~3次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可減少得心臟疾病的危險。但突然做劇烈運動很危險,必須循序漸進地進行。超重和肥胖者更應主動減少熱量攝入,并加大運動量。另外,精神壓力對冠心病的影響容易被人們所忽視,平時應尋求各種途徑來調解生活上的壓力。可以通過培養業余愛好或運動來緩解日常生活中的緊張情緒。

        有心絞痛等冠心病早期癥狀的患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明確診斷,一旦確診冠心病,就要堅持長期正規的治療。在生活方式改變的同時,控制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脂代謝異常和高血糖,由醫生根據患者情況和危險度,分層、合理選用藥物進行治療。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