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健康養生 > 生姜的作用與功效 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等

        生姜的作用與功效 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等

        大眾健康網 2022-07-31 23:10 生姜作用吃多少

        生姜,一味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生姜性溫,味辛。歸肺經、脾經和胃經。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療風寒感冒,可以單獨煎煮生姜或配伍蔥白一起煎煮。具體功效介紹如下!

        本文目錄

        1、生姜的作用有哪些?

        2、生姜每次吃多少合適?

        3、晚上可以吃姜嗎?

        4、生姜怎么看好不好?

        生姜的作用有哪些?

        1、增進食欲、促消化。口嚼生姜,可引起血壓升高。姜辣素對口腔和胃粘膜有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欲。可使腸張力、節律和蠕動增加。

        2、鎮吐。有末梢性鎮吐作用,有效成分為姜酮和姜烯酮的混合物。外出旅游,出發前口嚼生姜服下、或貼一片在肚臍上,也可以放在鼻旁嗅聞,有防暈車暈船之效。故民間有“出門帶塊姜,時時保健康”的說法。

        生姜為止嘔要藥,可單獨應用,治療胃寒嘔吐。也可治胃熱嘔吐,配合半夏、竹茹、黃連等同用。生姜能解魚蟹毒,單用或配紫蘇同用。

        3、活血驅寒。對呼吸和血管運動中樞有興奮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用生姜、紅糖熬制的姜湯可活血驅寒,防治感冒,自古就是風寒感冒的食療良藥。

        生姜用于解表,主要為發散風寒,多用治感冒輕癥,煎湯,加紅糖乘熱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預防感冒藥物。生姜發汗作用較弱,常配合麻黃、桂枝等同用,作為發汗解表輔助的藥品,能增強發汗力量。

        4、殺菌。體外實驗表明,姜對傷寒桿菌、霍亂弧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5、助陽。按中醫理論,生姜是助陽之品,自古以來中醫素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語。宋代詩人蘇軾在《東坡雜記》中記述杭州錢塘凈慈寺80多歲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傳說白娘子盜仙草救許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生姜還有個別名叫“還魂草”,而姜湯也叫“還魂湯”。

        6、解毒生姜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湯飲服,可用于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啞舌腫麻木等癥。因此在炮制半夏、南星的時候,常用生姜同制,以減除它們的毒性。

        生姜每次吃多少合適?

        生姜是一種常用的調味品,同時也是一種常用的中藥,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化飲、解毒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療風寒感冒、胃寒腹痛等。生姜性味辛熱,每天服用的量不要過多,一般以5~10克為宜,如果服用的量過大容易出現上火的癥狀。每天取5~10克生姜,然后切成薄片,或者是切成粉末,用溫開水浸泡10~20分鐘,就可以口服。

        晚上可以吃姜嗎?

        晚上建議不要吃姜,因為生姜屬于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晚上吃姜會刺激胃酸分泌,導致腹痛、腹脹、反酸、燒心等癥狀。尤其是對于有胃食管反流病以及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人來說,建議不要食用;此外,姜還能振奮精神,晚上食用有可能會影響睡眠。生姜的營養成分也比較豐富,具有抑制癌細胞,殺滅皮膚的真菌以及明顯的抑制惡心、嘔吐的作用;此外,生姜還可以具有美容止痛、發汗解熱的作用。

        生姜怎么看好不好?

        首先就是看,看顏色:好生姜表皮粗糙,黃色較暗,千萬不要買那種表皮顏色亮麗的生姜,這樣的生姜十有八九使用硫磺熏的,看起來顏色淺黃,估計就是硫磺姜了。

        還有硫磺姜不僅顏色看起來是淺黃色,表面也很光滑,被硫磺熏過的生姜表皮脆弱,容易破皮,所以表皮破損的、顏色很淺的生姜很可能是硫磺姜。

        硫磺熏過的生姜不容易保存,放置一段時間以后就會發霉,如果你買的生姜很短時間就發霉了,就要注意了,有可能是買到了硫磺姜。

        當然,硫磺姜聞起來氣溫刺鼻,因為表面附有硫磺的緣故,如果遇到這樣的生姜千萬不要買。

        用手捏一捏,軟的生姜不要買,說明至少是放置時間過長了,時間成了就不新鮮了,水分流失。

        生了芽的生姜不要買,雖然說生芽的生姜可以吃,畢竟在生芽過程中消耗了生姜里面的養分,養分流失很多,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味道也不是很好了。

        用手一捏就出水的姜不要買,因為這樣的生姜往往是發霉的生姜,吃了不僅沒好處,還不利于健康。

        總結:姜的營養成分和蔥蒜相似,同樣含有蛋白質、糖類、維生素等物質,并含有植物抗菌素,其殺菌作用不亞于蔥和蒜。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