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保健藥品 > 補中益氣丸和知柏地黃丸能同時服用嗎?同服會引起上火嗎?[圖]

        補中益氣丸和知柏地黃丸能同時服用嗎?同服會引起上火嗎?[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2 09:33 補中益氣丸中藥免疫力

        如今,社會的進步日益明顯,對于社會發展帶給我們的一方面是生活水平上的進步,另一方面卻是各種各樣的壓力,我們需要很努力才能不跟社會脫節,才能追上時代的腳步,壓力過大,導致身體亞健康的人群增多,補中益氣丸就是一種挑剔身體各項功能的保健藥,那么,補中益氣丸和知柏地黃丸能同時服用嗎?同服會引起上火嗎?。

        補中益氣丸和知柏地黃丸能同時服用嗎?同服會引起上火嗎?(1)

        1、補中益氣丸搭配服用

        補中益氣丸能強健脾胃,補中益氣,升陽舉焰,有效調節中氣下焰,滋補身體。知柏地黃丸主要功效為滋陰清熱,即為補陰,很多人不知道補中益氣丸和知柏地黃丸能不能同時服用,更怕會引起上火,今天就為您解答這個疑問。

        補中益氣丸的主要藥材成分為:黃芪(蜜炙)、黨參、白術(炒) 、柴胡、當歸、升麻、陳皮和甘草(蜜炙);輔料為生姜和大棗等,是補益類中成藥。特別適合用于治療脾胃虛弱,中氣下陷,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久瀉脫肛,子宮脫垂 等,對免疫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等均有良好的調節作用,并能增強機體非特異性抵抗力、抗菌、抗病毒等 。

        知柏地黃丸是一種常用中成藥,是由補陰經典代表方劑六味地黃丸(熟地黃山萸肉山藥澤瀉牡丹皮和茯苓)加知母黃柏而成,加強了滋腎陰清相火的作用。傳統應用于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口干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等癥。近年來經中醫辨證后靈活使用,對慢性咽炎、急性尿路感染等幾種疾病也有較好療效。

        補中益氣丸是在六味補陰的基礎上補陽,中醫稱為陰中求陽,藥性平和,能夠陰陽雙補。假如您的癥狀是陰虛火旺加中氣不足的癥狀,那么可以一起服用。但是時間一長可能引起肚脹,因為二者都是補藥容易氣滯,可以吃點蘿卜理理氣。

        補中益氣丸偏溫,知柏地黃丸走腎經,一般不會引起上火,但要經過醫生的詳細診斷和開藥,才建議同時服用。建議你養陰清熱,同時調整心態,保持情緒穩定,心平氣和。

        2、身體亞健康判斷標準

        1、脈搏

        成年人脈搏每分鐘60~100次,如發現過速、過緩、間歇強弱不定、快慢不等均為心臟不健康的表現。老年人心率一般較慢,但只要不低于每分鐘55次就屬正常范圍。

        2、睡眠

        成年人每日睡眠6~8小時,中午可以休息半小時。入睡困難、夜醒不眠、白天嗜睡打盹均為睡眠障礙的表現。

        3、體溫

        正常體溫為36℃至37℃,高于此為發熱,低于此稱為“低體溫”。后者常見于體弱及長期營養不良患者,也可見于甲狀腺機能減退癥、休克疾病患者。

        4、血壓

        成年人血壓不超過140/80mmHg。老年人隨年齡的增長血壓也相應上升,但收縮壓超過160mmHg時,不論有無癥狀均應服藥。

        5、體重

        長期穩定的體重是健康的指標之一。短時間內的消瘦見于糖尿病、甲亢、癌癥、胃、腸、肝疾患。更年期女性該胖不胖也往往算病。體重短期內增加很多可能與高血脂、糖尿病、甲狀腺機能減退癥等疾患有關。

        6、飲食

        成年人每日食量不超過500克。如出現多食多飲應考慮糖尿病、甲亢等病的存在。每日食量不足250克,食欲喪失達半個月以上,應檢查是否有潛在的炎癥、癌癥。

        7、排便

        健康人每日或隔日排便一次,為黃色成形軟便。只要排便順利,大便不干,就不是便秘。大便顏色、性狀、次數異常可反映結腸病變。

        8、排尿

        成年人每日排尿1~2升左右,每隔2~4小時排尿一次,夜間排尿間隔不定。正常尿為淡黃色,透明狀,少許泡沫。如尿色尿量異常、排尿過頻、排尿困難或疼痛均為不正常表現,應就醫。

        9、呼吸

        健康人呼吸平穩、規律,每分鐘15次左右,如發現呼吸的深度、頻率、節律異常,呼吸費力、有胸悶、憋氣感受,則為不正常表現,應就醫。

        心肺功能減退,活動后可有心悸氣短的表現,休息后很快就能恢復就不應認為是疾病的表現。

        10、精神

        健康人精神飽滿,行為敏捷,情感合理,無暈無痛;否則應檢查是否有心腦血管和神經骨關節系統疾病。

        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內容。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自己的健康狀態怎么樣。只有自己關注自己的健康,才能提早發現是否患有疾病,便于早期診斷和治療。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