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我們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我們在立冬的時候要注意養生,因為我們在冬季身體會比較蕭條,所以冬季需要注意滋補,中醫也認為在冬季的時候要注意滋補肝腎。那么,一般立冬養生喝什么茶最好呢?立冬養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一是補氣:氣虛者常表現為稍一活動就冒虛汗、說話無力、精神疲乏,女性子宮脫垂等,補氣食物主要有山藥、紅棗、大米、糯米、花生等。
二是補血:血虛者常表現為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唇蒼白、月經量少色淡等,宜常食動物肝臟、血制品、龍眼肉、桑椹、黑木耳、菠菜等。
三是補陽:陽虛者常表現為手足冰涼、怕冷、腰酸、性機能低下等,宜常食羊肉、蝦、核桃仁、韭菜、枸杞子等。
四是補陰:陰虛者常表現為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夜間盜汗,女性白帶增多等,宜常食銀耳、梨、葡萄、牛奶、白菜等。除了食療,日常還可以調配一些茶飲,這里介紹三款適合立冬時節的茶。
1.黃芪紅棗茶
新鮮的黃芪20克、紅棗5枚,加入400毫升清水煎煮30分鐘即可。之后可續水多次煎煮,飲用一天。此茶可消除疲勞、提神、止汗,對于氣虛體質者經常出現的疲倦、盜汗等情況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大棗茶。
2.大棗茶
大棗(干)10~15克,用200毫升水燜泡5分鐘即可飲用。此茶具有益氣生津、補脾和胃的作用。
3.核桃蜜茶
核桃仁10克,紅茶15克,蜂蜜適量。前兩味共搗成細末,用沸水沖泡后加入適量蜂蜜即可飲用。具有溫腎納氣、充旺元陽的作用,改善肝腎氣血虧虛。
1.以滋陰潤燥為主
俗語說:“藥補不如食補?!笔逞a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洪敏建議,入冬后的飲食可以適當厚重,食材以滋陰為主。中醫四時養生的基本原則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是因為秋冬陽氣潛藏,陰精蓄積,順應這個趨勢養陰,效果要比其他時候要好。好比一株干渴的鮮花,春夏養陰猶如中午澆花,澆下去的水分會被蒸發掉一大半,而秋冬養陰就如同傍晚澆花,同樣多的水分不但不會被蒸發,還可兼得晨露的滋養。
水為陰氣之源。因此,冬季宜多喝溫水,養陰的同時還可以潤燥。此外,還可酌情選擇沙參、玉竹、百合、無花果、銀耳、枸杞、甲魚、羅漢果等養陰的食物煲湯或燉煮。
2.早睡晚起 晨練推遲
在生活起居方面,建議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睡個懶覺也是可以的,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年輕人要避免夜生活豐富,睡覺過晚。老年人要避免晨練起得太早。
3.恬淡安靜 暢快心情
從“立冬”開始一直到“立春”都叫“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有些地區雖然還不冷,但還是要順應自然的變化,入冬以后起居調養都應該以“養藏”為主。
情志方面,中醫講究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靜、寡欲少求,這樣可以使得神氣內收,利于養藏。冬季萬物凋零,常會使人觸景生情、郁郁寡歡,改變這種不良情緒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參加娛樂活動,如跳舞、弈棋、畫畫、練書法、欣賞音樂等,這樣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緒,振奮精神。
1、進補前先引補
立冬后進補要給腸胃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所以要做好引補。比如食用性質溫和的花生紅棗湯、生姜燉牛肉等。此外,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好選擇。小麥粥可以養心除煩,芝麻粥可以益精養陰,蘿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養胃。
2、多溫熱少寒涼
天冷的時候,適量增加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吸入,對抵御低溫很有好處。例如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棗、核桃仁、桂圓、韭菜、南瓜、生姜、牛肉、羊肉等溫熱性質的食物。少吃蝦蟹海鮮等寒涼食物。
3、咸味入腎補益陰血
根據“秋冬養陰”、“冬季養腎”的原則,冬季可以適量多吃點鮮味食物,如海帶、紫菜以及海蜇等,具有補益陰血等作用。
4、增加維生素A、C的攝取
增加維生素A、C的攝取,可以增強對寒冷的適應能力。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的肝臟、胡蘿卜、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于新鮮水果和蔬菜。此外,冬天多吃點辣椒,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增進食欲。
5、立冬吃“三果”
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蘋果有補脾氣、養胃陰、生津解渴、潤肺悅心的功效;獼猴桃含有血清促進素,可以幫助我們穩定情緒、鎮靜心情。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