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打耳洞后需要如何護理耳洞?打耳洞后怎么防止發炎?[圖]

        打耳洞后需要如何護理耳洞?打耳洞后怎么防止發炎?[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2 17:07 耳洞耳環耳釘耳朵

        很多人到了一定的年齡發現別人帶耳環很好看,就會想到去打耳洞,其實不少人是在學生時代的時候就打耳洞了,而且很多人打耳洞后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發炎的問題,有時候耳朵會又紅又腫,那打耳洞后需要如何護理耳洞?打耳洞后怎么防止發炎?

        打耳洞后需要如何護理耳洞?打耳洞后怎么防止發炎?(1)

        1、打耳洞后如何護理耳洞

        1、使用適量的金霉素軟膏進行護理,每天擠出一點涂在新打的耳洞上,封住它,避免不小心傷口進水。

        2、剛剛打完的耳洞,要注意衛生和精心護理,堅持每日涂醫用酒精消毒,以便讓耳朵盡快恢復、防止發炎。這一點對剛打完耳洞的人非常非常重要。

        3、平時頭發最好還是先整理起來,避免不小心掛到耳釘。梳理頭發的時候,注意你的梳子,睡覺的時候盡量小心,原則上最好是仰臥。

        4、新打耳洞的幾天,洗頭發時建議使用塑料耳罩。原則是盡量不要碰扯耳釘以防刺激到傷口,而且最好別進水,萬一進水請及時用棉簽擦拭掉,保持傷口的干爽就可以了。

        5、過分堅信保持耳洞周圍的干凈,而頻繁使用藥品會適得其反。因為傷口要好也需要一定的過程,別在它試圖愈合的時候老去動它,每天處理一次這樣就可以了。假如不幸耳朵發炎長膿點了的話,用2根棉簽輕輕擠出膿水再放適量的氯霉素眼藥水即可,發炎了別再使用上面油性的軟膏了。

        6、小狗等其他寵物其實對你的耳洞影響不大,你摸完小狗最好洗手,別摸完就碰自己耳洞附近的皮膚。

        7、建議半年以上的耳洞才能嘗試非純銀純金的耳環,而且佩戴時間最好不超過半天就要取下。否則很容易復發炎癥。

        8、如果愈合正常,大概一周傷口就開始收口。這時候可以適當輕輕轉動你的耳釘。力度以不疼痛為宜。當你可以自如地旋轉你的耳釘而傷口不痛,那么恭喜你,可以換下這個耳釘了。不過這時候還不能戴刺激性太大的耳環。耳洞的新皮膚還很脆弱,建議選擇橫截面是圓形的耳釘。

        2、穿耳洞不當的危害

        1、耳骨穿洞易發炎恐致面癱

        有的年輕人喜歡在耳朵上穿上一排的耳環或是耳釘,認為這才是時尚。但是實際上,在耳廓的軟骨上打耳洞,要比在耳垂上穿洞危險的多。這是因為耳廓主要由軟骨構成,血液循環比耳垂差,對細菌的抵抗力也較差,所以更容易受到感染。萬一感染了,治療感染的消炎抗生素用在耳廓的效果也不明顯,如若感染嚴重,還很可能發展成化膿性軟骨膜炎,甚至導致耳廓萎縮。而且,在耳廓上穿孔,就算恢復的較好,可由于耳廓位置比較容易受到碰撞或是拉扯,這樣長期刺激軟骨可能再次引起軟骨發炎、增厚等問題。另外,千萬不能在耳屏(耳朵洞外的“小耳朵”)上打洞,創傷過深,有可能導致面部神經癱瘓。

        2、街頭小店穿耳洞易感染艾滋等血液性傳播疾病

        耳鼻喉科專家表示,對于街頭打耳洞只用酒精擦拭器械的做法,實際上并不能起到完全消毒的作用,科學的做法是每用一次都要經過高壓消毒,以預防使用器械造成的交叉感染。如果打耳洞的器械不衛生,耳洞部位將會出現疼、癢、紅腫、流水、流膿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并發癥和耳洞部分長出肉瘤。一旦出現上述問題,應立即到醫院進行處理。另外,使用不潔的器械打耳洞,還有可能感染上血液性傳播疾病,如艾滋、乙肝等,所以,一定要選擇到正規的機構打耳洞。

        3、金屬過敏引發皮炎

        很多金屬耳環中通常會含有一定量的鎳、鉻等成分,尤其是那些價格低廉、質量不好的合成金屬飾品,添加的成分更加復雜,很容易引起皮膚過敏,甚至出現紅斑、水皰、瘙癢等癥狀,引發接觸性皮炎。

        4、穿耳洞后護理不當發炎

        穿耳洞后一定要定期消毒,好好護理。有的女性以為只要穿好耳洞戴上耳環就行了,從此對耳洞不聞不問,沒有及時的護理,很容易導致耳洞發炎。

        5、長期佩戴過重耳環小心耳垂變兩半

        如果耳環過重,會對耳垂有很大的拉伸力,耳洞就會越來越大,嚴重者甚至如李小姐一般耳垂變兩半。因此,建議廣大愛美女性不要戴過重的耳環,如果一定要戴,也要及時取下,以免對耳垂造成傷害。

        6、耳釘墜入耳道造成損傷和感染

        有的女性喜歡佩戴小巧的耳釘,在娶戴耳釘時如果不慎容易將耳釘調入耳道,如果發生這種狀況建議及時到醫院就醫。因為人的耳道彎曲度大,而且非常柔軟,用挖耳勺或其他堅硬物掏取容易對耳道造成損傷或感染。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