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健康養生 > 濕頭發睡覺對身體有什么危害?濕頭發睡覺會帶來哪些危害?[圖]

        濕頭發睡覺對身體有什么危害?濕頭發睡覺會帶來哪些危害?[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2 21:44 睡覺護發頭發

        很多女生都有在晚上洗頭發的習慣,晚上洗頭發有時候頭發很難干,在即將要睡覺的時候還沒有干,覺得反正睡一覺就會干了,于是濕著頭發就睡覺了,這對健康來說很不利的,那么濕頭發睡覺對身體有什么危害?濕頭發睡覺會帶來哪些危害?

        濕頭發睡覺對身體有什么危害?濕頭發睡覺會帶來哪些危害?(1)

        1、濕頭發睡覺的危害

        1、長出白發

        年輕貌美的你,如果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長了白頭發,不要感嘆“紅顏易老”。要怪,就怪你晚上老是頭發沒干就睡覺。晚上是體內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促黑素細胞激素可以使機體分泌出更多的黑色素。東方人的頭發烏黑才代表健康,可如果因黑色素分泌不足,使頭發越來越多地出現了其它顏色,就說明身體出現了問題。

        當你睡覺以后,由于頭發還是濕的,處于受寒狀態,黑色素難以分泌,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頭發變白的現象。在此,小編提醒各位妹紙,睡美容覺固然重要,但是頭發的保養不應被忽略。

        2、引起頭痛

        洗過頭發后,你選擇濕著頭發去睡覺。可頭皮的水分一直在蒸發并不停地帶走大腦的熱量。很容易使寒氣侵入你的頭皮,第二天一覺醒來,發現怎么越睡越不清醒了?起床后感覺到明顯的頭痛。這一切都是因為你急著早點睡覺,想第二天有個好精神的,被一頭濕頭發給攪和了。

        3、引起感冒

        如果只是頭痛,興許晚上再好好睡一覺就能緩解了。可是感冒起來,就是幾天的事了,嚴重影響接下來幾天的工作效率。

        為什么會感冒呢?頭部的大量水氣蒸發,使頭部受寒的同時,也會使機體的其它部分受到牽連,比如呼吸道。呼吸道感受到了涼意,會收縮血管,使局部血液循環不暢,那么呼吸道的抵抗力就會降低。原本就“駐扎”在呼吸道的細菌就會“伺機而動”,大量地繁殖,造成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

        我們平時為了防感冒,不知做了多少工作,如出門戴口罩、圍巾、帽子,根據天氣情況適時增減衣物等等。可結果卻因對濕頭發的“輕敵”,而造成了“莫名其妙”的感冒,實在是應防患于未然。

        2、女人如何保養頭發

        1、加強滋養發質

        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燙過的頭發已經受損,不僅干枯而且沒有光澤,缺少了水分也缺少了營養,所以加強滋養是必不可少的。在每次洗頭發的時候一定要使用護發素。而每周一次深層滋養頭發也是增強頭發光澤的好方法喔。洗完頭發后從頭發的發根到發尾都涂抹上精華素,建議反復涂抹三次,直到精華素全部被吸收完。堅持使用一個月可以讓受損的發質好很多,不僅可以減輕頭發的干枯癥狀,而且還能夠提升光澤度。

        2、用低溫的水洗頭發

        燙發后在選擇洗發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定要選擇具有修護滋養功效的洗發水,最好選擇護發素配合著使用。除此之外,洗頭發用的水溫也是不容忽視的,并不是水溫越高越好,用低溫的水洗頭發才更有利于頭發毛鱗片的閉合。在開始洗頭發的時候的水溫可以比體溫稍微高一些,但是最后一遍水的溫度就要比體溫稍微低一些。所以,傳統的洗發方式在燙發后已經不適合了。

        3、多吃海藻

        頭發的光澤度很大程度取決于體內甲狀腺素的作用。但是,女人過了30歲,體內的甲狀腺素分泌能力就有所下降。而海藻類食物中的碘極為豐富,這種元素是體內合成甲狀腺素的主要原料。因此,常吃海藻類食物,對頭發的生長、滋潤、烏亮都具有特殊功效。

        4、保證綠色蔬菜&黃色水果的攝入

        缺乏維生素也容易造成頭發沒有光澤。如維生素b具有促進頭發生長,使頭發呈現自然光澤的功效,而維生素c可以活化微血管壁,使頭發能夠順利地吸收血液中的營養。所以,平常多食用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韭菜、芹菜、芒果、香蕉等,不但能美化皮膚、同時它還對頭發恢復健康亮澤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5、3個月就得剪次頭

        對于多數妹子來說,頭發長了不剪也“無傷大雅”。殊不知,這種“挺”著不剪的做法會讓秀發干枯分叉、失去光澤、容易脫落。一般來說,頭發最久3個月就要修剪一次,若短發想留長,建議每個月修剪一次。頭發愛出油的人,更應修剪得勤些;干性發質的人,修剪時還需做補水和營養護理。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