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寶寶生病的時候,很多家長就會帶寶寶去醫院打針治療,但是一說到去醫院很多寶寶就會表現出非常抗拒的行為,而家長們面對這種情況大多也都不知道該怎么處理才好,那么寶寶害怕去醫院怎么辦?寶寶害怕打針怎么辦?怎么讓寶寶不怕打針?
1.杜絕恐嚇對待調皮的孩子,平時避免用“不乖就帶你去醫院打針”這樣的恐嚇。如果寶寶平時就誤解治療的意義,生病時就不會合作了。
2.運用游戲為寶寶準備玩具時,可以準備些扮演游戲,讓寶寶扮演醫生、護士或是生病的小孩,這種訓練對他很重要。在這種游戲中,寶寶對于自己無法控制的情況,會獲得一些了解,以后不管是去看病還是必須住醫院時,他都會比較容易接受。
3.講故事引導寶寶對醫生、醫院恐懼,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熟悉醫院,害怕打針,父母平時不妨利用空閑時間講講醫院里的一些事情,如生病了為什么要看病,藥和醫生可以幫助病人解除痛苦等,從而在心理上減輕寶寶對醫生和醫院的恐懼感。
4.熟悉醫生定期帶寶寶去做健康檢查,一方面可以知道寶寶的健康情況,另一方面可以讓寶寶有機會去了解醫護人員并不只是給藥、打針的可怕人物。當寶寶2歲左右時,就可以向他解說測量身高、體重或聽診的目的在于幫助大人知道寶寶長得好不好。
5.心理準備如果寶寶知道將要發生什么事情,有一些心理準備,就比較容易把對父母的信任感,轉移到即將照顧他的醫生、護士身上。
6.轉移注意力看病時,不妨采用轉移寶寶注意力的方法來減輕寶寶的恐懼。比如,讓寶寶帶上最喜歡的玩具和書籍,還可以為寶寶準備果汁、水等安撫情緒的食物。
有的父母往往對需要打針的寶寶說“打針不疼”,這是不對的,因為寶寶自己會感覺到疼,知道大人在騙他。正確的方法是告訴寶寶打針會有點兒疼,但為了治病必須忍住,鼓勵寶寶勇敢地面對。這樣,寶寶雖然仍對打針有恐懼感,但卻可以自我安慰。
即使有的當時沒能忍住哭了,打針結束很快就會過去。這樣,寶寶就增加了一種勇敢承受痛苦的體驗,這種體驗對寶寶來說是有益的。
除了避免針眼沾水外,小孩打針后洗澡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個是水溫要保持在39°C-40°C,太低容易感冒,太高會燙傷皮膚;另一個要在溫暖的地方洗澡,26-28℃是比較合適的,特別是冬季,有條件的話最好開空調或者浴霸,不要在通風口洗,以免小孩著涼。
洗澡時間太長,孩子也容易著涼,一般建議將整個洗澡的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所以洗澡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速戰速決。
小孩打針后要注意局部皮膚清潔,可以用生理鹽水或碘酒輕輕擦洗傷口消毒,這樣可以降低傷口感染的幾率。
如果打針后,孩子局部總是有膿性分泌物流出,可能是感染了,要及時就醫處理。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