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大眾資訊 > 如何在直腸癌手術后保留肛門

        如何在直腸癌手術后保留肛門

        大眾健康網 2022-09-05 15:17

        在香港以至不少地區,腸癌仍是導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當中,有部份病人的腫瘤在直腸位置,而且非常靠近肛門,因此令他們非常擔心在接受手術后,是否能保留肛門,而不需依靠造口生活。<腸話短說>醫學教育百科就此提出專業建議,為大眾講解,在什么情況下接受直腸癌手術后能夠保留肛門。

        結直腸外科醫生朱建華醫生表示,割除肛門與否有幾個考慮,第一是腫瘤與肛門的距離,距離越遠,保留的機會越大;第二是腫瘤兩端的「安全邊緣」,切除結腸腫瘤和直腸腫瘤時分別要多留五厘米和兩厘米,以確保腫瘤已完全切除;第三是腫瘤的大小,如果腫瘤太大,那便不一定能保留肛門;第四是盆腔結構,一般來說,男性的盆腔像倒三角,若腫瘤的位置越低,或在盆腔較窄的位置時,保留肛門的機會較低,女性的盆腔較寬,醫生在手術時可放入儀器,可保留肛門的機會相對較大。另外,病人在手術后的排便功能會有別于從前,大便次數會更頻密,至于年老的病人,較易出現失禁,不保留肛門反而更好。

        保肛手術的轉列點 -TME

        近年醫學界對直腸的結構及直腸癌病理的理解提升不少,由于直腸的淋巴是向上伸延的,所以在腫瘤以下能夠留有一至兩厘米的安全邊緣已經足夠,而不會因癌癥復發而再影響接近肛門的直腸段。此外,過往進行保肛手術后,腫瘤的局部復發率可高達50%;不過,在1986年出現了革命性的發展,一位英國醫生Dr RJ Heald提出新的手術技巧 --「全系網膜切除術」(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簡稱TME),系網膜是包圍直腸的脂肪,內里蘊藏了淋巴組織,以往切除直腸時會破損系網膜,令隱藏于淋巴的腫瘤細胞暴露于盆腔內,導致日后在盆腔肆虐,造成盆腔復發(相等于局部復發)。

        朱建華醫生解釋,TME的技巧能令整個系網膜完完整整地連同直腸一并割除,過程中絲亳無損,所以能大幅度減低局部復發率至3%。不過效果十分視乎醫生的經驗及對技術的掌握。除手術技巧外,手術儀器亦擔當重要的角色,例如雙吻合器的出現,可以輔助醫生在狹窄的盆腔內接駁直腸,令直腸癌保肛率由過往的六成增加至現在的九成。

        其中一位直腸癌的康復者,四十八歲的士司機李先生表示﹔「我的腫瘤距離肛門有五厘米,經醫生評估后,認為能夠保留肛門,總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事實上,更「幸運」的是,李先生是在這個時間患上直腸癌,倘若癌病發生在10多年前,因受當時醫學發展所限,如腫瘤距離肛門少于六至七厘米(即手指探進肛門能夠觸摸的范圍內),則未必可以保留肛門,以免殘留癌細胞。

        滲漏問題

        接駁腸道的接口位稱為吻合口(anastomosis),如果愈合不好會出現滲漏(anastomotic leakage),有可能導致腹膜炎,要再施行手術矯正問題。一般而言,結腸的吻合口出現滲漏的比率少于5%,但直腸吻合口滲漏率則可高達30%。不過,直腸癌患者也不必過分憂慮,因為滲漏率的高低也取決于腫瘤的位置。直腸分三段:「下段」為肛門至六厘米處;「中段」為距離肛門六至十厘米處;「上段」為十至十五厘米處。其中,中、下段直腸手術后滲漏率較高,而上段的滲漏率則和結腸手術差不多。

        朱建華醫生表示,滲漏的后果可大可小,除引起腹膜炎外,可導致敗血癥甚至生命危險,不但延遲病人的康復,癌癥復發率也較高。為了防止滲漏,有時醫生會替中、下段直腸癌病人造一個「臨時造口」,以免大便及其附帶的細菌污染吻合口。病人于四星期后會進行X光檢查,利用泛影葡胺(gastrografin)顯影劑由肛門灌入,如果顯影劑檢查沒有滲漏,表示吻合口已愈合,便可縫合造口,讓患者由肛門排便。不過,糖尿病病人和曾經接受盆腔電療的病人(如子宮頸癌治療)復原較慢,一般要六至八星期才可縫合臨時造口。

        -完-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