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幼兒 > 小兒多動癥的治療方法是怎樣的?小兒多動癥如何判斷?[圖]

        小兒多動癥的治療方法是怎樣的?小兒多動癥如何判斷?[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6 16:59 多動癥小兒心理疾病

        小孩子的身體是非常的脆弱的,如果寶寶有任何的問題,做家長的就一定要好好的注意孩子的問題,有的小孩子有多動癥的問題,當然有的家長還沒有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問題,有這樣的疾病要趕緊治療,那么小兒多動癥的治療方法是怎樣的?小兒多動癥如何判斷?

        小兒多動癥的治療方法是怎樣的?小兒多動癥如何判斷?(1)

        1、小兒多動癥的治療

        資料報告兒童多動癥多患病率約為5~10%。尤其集中在學齡期兒童,約占全體小學生1~10%,男孩遠較女孩多。早產兒童患此病較多。目前兒童多動癥的診斷可分為三個方面,即神經生理檢測、行為檢查和心理測驗。所以當孩子出現一些愛動、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現時,一定要鑒別清楚,不要輕易得出孩子患多動癥的結論,甚至是亂投醫。

        2、小兒多動癥判斷方法

        (1)活動過度:大多始于幼兒早期進學后特征顯著。上課時小動作不停,凡能碰的東西部要碰,話多、喜挑逗、常與同學斗毆。常常參與對身體有危險的活動而不考慮可能導致的后果(非尋求刺激)。

        (2)注意力不集中:不專心聽課,丟三落四,對來自各方的刺激都會好奇。

        (3)情緒不穩:沖動任性,會無故叫喊,常常別人問話未完即搶著回答,性子急躁無耐心且不按要求做事。

        (4)學習困難:孩子智力正常,但由于多動會影響學習進度,部分兒童存在認識活動障礙和綜合分析障礙。病程通常為7歲前起病,病程持續6個月以上。

        研究發現,多動癥兒童腦內局部腦血流異常。那些多動、沖動等行為癥狀越嚴重的孩子,其額葉和頂葉的血流灌注越少;紋狀體區的灌注普遍降低。在執行相同的認知任務時,多動癥兒童大腦特定腦區的活動情況也和正常兒童不同。好動、好模仿和富于想象是孩子有別于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很多時候只是出于好奇的心里,因此,對被懷疑的孩子,不妨先耐心教育一番,希望家長不要隨便帶孩子到精神病院去就診,否則會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心理刺激,也不要隨便對孩子說“你是多動癥”,這樣做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增加精神負擔。

        3、小兒多動癥的原因

        (1)患兒的母親常在孕期或圍產期有較多并發癥,常有大量吸煙或酗酒史。

        (2)遺傳因素如:患兒的血緣兄弟、父親等有較多多動或注意不集中表現;雙生子中單卵雙生子的患病率高達51%~64%;親屬中酒精中毒、反社會人格及癔癥者也較多。

        (3)神經遞質酶的研究結果雖然常互相矛盾,但不失為對本癥病因的一種研究途徑。

        (4)嚴重的鉛中毒可產生致命的中毒性腦病癡呆等神經系統損害,但輕微鉛中毒是否可產生多動癥,至今尚無結論。

        (5)社會家庭、心理因素的影響,如不良的社會環境或家庭條件(破裂家庭經濟貧困、住房擁擠,父母性格不良酗酒、吸毒、有精神病等)均可成為發病的誘因,并影響病程的發展與預后。

        (6)其他因素:營養問題維生素缺乏、食物過敏、食品的調味劑或添加人工色素等可能使兒童容易產生多動癥。

        小兒多動癥忽視輔助治療,孩子長大后加上有些壞習慣很難適應社會,性格易被扭曲,容易走上歧途。成年時出現焦慮,自尊性差人格障礙,人際關系緊張,缺乏成就社會經濟狀況不良。故必須進行治療,絕對不能掉以輕心,目前自我改善治療的家庭方式有兩種。

        行為治療:

        多帶孩子參加合適的認知活動,改善注意力和記憶力。其次是通過特定訓練,通過書本、視頻以及講故事在思想上矯正兒童的不良行為。兒童行為趨向良好時應及時予以肯定、表揚,以增強其自信心。對患兒進行科學的教育,切忌粗暴批評、諷刺打罵等損害兒童自尊心的不良做法。

        精神療法:

        在家庭和學校。在家長及老師、同學都應該給予多動癥兒童理解、同情、溫暖、愛護和關心。給他們以幫助,使患兒有信心克服困難,堅持治療,戰勝心理障礙。

        多動癥是不會自愈的,70%的癥狀會持續到青春期,30%可持續到成年期,甚至伴隨終生。多動癥的兒童能否能健康成長,關鍵在于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早訓練。

        4、多動癥的表現

        表現一:注意力不集中

        1、常常在作業、工作或其他活動中不注意細節或經常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錯誤;

        2、在工作或游戲中難以保持注意集中;

        3、別人和他說話時常似聽非聽;

        4、常不能按別人的指示完成作業、家務或工作(不是由于違抗行為或未能理解所致);

        5、常難以組織工作和學習;

        6、常逃避、討厭或不愿做要求保持注意集中的工作(如學校作業或家庭作業);

        7、常常丟失學習和活動要用的物品(如玩具、學校指定的作業、鉛筆、書本或工具);

        8、常常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9、日常生活中容易忘事。

        表現二:多動或沖動行為

        1、常常手腳動個不?;蛟谧簧喜煌E?;

        2、在教室或其他要求保持坐姿的環境中常常離開座位;

        3、常在不恰當的情況下亂跑或亂爬(成年人或青少年僅限于主觀感覺坐立不安):

        4、常難以安靜地玩耍或從事閑暇活動;5、經常忙個不停或常像“裝上了發動機”似地不停地動;

        6、經常說話過多;

        7、常常別人間話未完就搶著回答;

        8、經常難以安靜等待或按順序排隊;

        9、常打斷或干擾別人的活動(如插話或干擾別人的游戲)。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