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幼兒 > 對兩歲的寶寶要怎么辦?寶寶患佝僂病有哪些誤區?[圖]

        對兩歲的寶寶要怎么辦?寶寶患佝僂病有哪些誤區?[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6 18:48 嬰幼兒佝僂病精神

        當寶寶的年齡增長到了 2歲的時候,在很多人的眼里面,這應該算是一個非常的重要的分水嶺,在這個階段,寶寶自身的行動力已經非常的高了,并且也開始漸漸的走向獨立,而對于寶寶的成長速度,很多的家長自己可能都會有中猝不及防的感覺,在2歲的時候,還好一個寶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對兩歲的寶寶要怎么辦?寶寶患佝僂病有哪些誤區?(1)

        1、怎樣應對兩歲的寶寶

        1.減少命令ta的次數。

        2歲左右的孩子,有太多太多自己的想法,他們試圖按著自己的喜好把家里的物品擺設、墻壁涂鴉、穿衣選擇、玩具歸屬都定義成自己的專屬風格。一旦這種奇奇怪怪的想法被父母打斷、制止,他們也會用同樣決絕的方式和語氣拒絕父母。在父母看來,這是寶寶故意在唱反調,然而寶寶心里也有不被尊重和承認的苦楚。所以,想要減少寶寶"sayno"的頻率,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而不是著急告訴寶寶"這個不行,那個不可以、不要這樣"。

        2.尊重ta的選擇。

        盡管這一階段的孩子花招百出,讓家長防不勝防,但只要他們的行為不危及他人和自身的安全、健康,家長就應該充分放手,給寶寶提供多種選擇,讓ta決定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情。這樣不僅避免了寶寶隨心所欲可能招致的消極結果,也讓寶寶有了一種"當家做主"的快感。總之,家長應理解寶寶所處的特殊階段,對寶寶的行為表示感同身受,多用理解、耐心、關愛陪伴寶寶度過這段特殊時期,這對寶寶良好性格的養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3.愛與規則并存。

        給寶寶自由的權利,讓ta做決定,并不代表家長要一味地妥協、順從,由著寶寶的性子來。對于寶寶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家長要本著"明是非、辨善惡、知美丑"的原則給寶寶"立規矩"。在堅決不能違反的地方"不就是不",任憑寶寶使出渾身解數,家長也不能動搖,但態度也不能太強硬,可以冷處理或用堅決而平靜的態度對付。更多時候,寶寶的反抗情緒多是由于家長拒絕而故意為之的,ta試圖用這種極端的方式試探家長的底線,因此,處理前家長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萬萬不能以暴制暴!

        4.引導ta正確表達自己。

        盡管2歲左右寶寶的小腦袋充滿了奇思妙想,但他們的語言還未豐富到足以清晰地表述自己所想,在想要某個東西而不得的時候,他們就會產生挫敗感。因此,家長應該耐心傾聽寶寶、幫寶寶整理ta想要表達的詞匯。這樣,不僅讓寶寶說出了自己想要說的東西,而且也幫寶寶發展了語言能力。

        這一階段的孩子雖然有了更多的情緒表達,但他們并不知道哪些是高興、有趣的情緒,哪些是生氣、難過的情緒。人有情緒是正常的,所以,家長不能告誡寶寶不許有哪些負面情緒,而應該鼓勵寶寶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說出自己的感覺,而后教給他們正確處理的方式即可。

        2、寶寶患佝僂病的誤區

        誤讀1:補鈣就可預防佝僂病

        蘇宜香教授說,佝僂病有許多種,最常見的就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醫學上對該病的定義是“由于兒童體內維生素D不足致使鈣、磷代謝失常的一種慢性營養性疾病”。所以說這種病和補鈣是沒有關系的,家長給孩子吃再多的鈣劑也是沒有用的,如果體內的維生素D不足就有可能患此病。致病因素很多,比如曬太陽少、食物中的維生素D少、生長過速,還有一些疾病、藥物的因素。

        誤讀2:肋骨外翻就是佝僂病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特征是:由于鈣磷代謝失常,使得正在生長的骨骺端軟骨板不能正常地鈣化,而造成骨骼的病變。它的典型癥狀是,寶寶七八個月時頭會呈“方盒樣”,1歲左右肋骨呈“串珠”狀,手腕、腳踝處的骨骼增厚,就像戴著手鐲、足鐲一樣。這些典型癥狀也就是診斷佝僂病的依據之一。

        當然在這個病發病的早期,也就是寶寶6個月以內,會出現哭鬧、睡眠不安、汗多枕禿等癥狀,在寶寶開始站立、學走路時可能出現X形腿或O形腿。不過這些都不是佝僂病的特異性癥狀,比如寶寶睡覺蓋的太厚,引起出汗過多,同樣會出現枕禿。至于導致肋骨外翻的原因則更多,孩子肝臟過大、松緊帶的褲子提得太高,都可能出現肋骨外翻。寶寶出現這些癥狀,媽媽不用太過緊張,佝僂病的診斷還需要依據生化指標來判斷。

        誤讀3:查微量元素就能診斷

        在廣州許多母嬰用品店門口,就有人提供儀器可以免費為寶寶們檢查鈣、鐵、鋅等微量元素。一旦查出寶寶鈣偏低,工作人員就會告訴媽媽寶寶可能有佝僂病。有些媽媽會帶寶寶去醫院,醫生會給寶寶開血鈣的檢查來判斷是否是佝僂病。

        這些檢查真的能診斷佝僂病嗎?蘇宜香說,這些檢查都不能做診斷依據,診斷佝僂病的生化指標是看“血清25-(OH)D”的多少,這才是一個可靠的指標。不過這個檢查在許多醫院還沒有普及。家長最好帶孩子去有佝僂病專科的醫院去做檢查,以免被誤戴佝僂病帽子。

        誤讀4:魚肝油中維D越高越好

        這次“金奇仕”事件中,有家長質疑該品牌的鱈魚肝油中的維生素D含量達不到國家推薦的400個國際單位量,所以質量不合格。蘇宜香介紹,維生素D產品有不同的類別。如果是作為藥品,其中的維生素D含量要求較高;如果是作為膳食營養補充劑,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其含量只能達到推薦攝入量的1/2到2/3,“金奇仕”就屬于后者。很多家長會關心,那剩下的差額怎么辦?蘇宜香說,應該通過正常的膳食和太陽光中獲得。

        誤讀5:補夠了維D就萬事大吉

        有的家長想,那干脆給孩子補足夠的維生素D就不會得佝僂病了。蘇宜香說,現在很多家長都有這種心態,過于迷信各種營養補充劑,以為補充了足量的營養補充劑就萬事大吉,而忽視了孩子的日常膳食和足夠的戶外活動。佝僂病的預防還需要讓孩子曬足夠多的太陽。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以促進皮膚下維生素D的合成,這種人體自身合成的維生素D更易被人體利用和吸收。

        是否能得到足夠日照與佝僂病的發病率有密切關系。在一些緯度較高的城市,由于日照時間短,兒童佝僂病的發病率可達40%以上,廣州由于緯度較低,佝僂病的發病率為10%。在冬天由于日照時間短,而且孩子戶外活動少,佝僂病的發病率也要比夏天高。蘇宜香建議家長,孩子放學后或周末多讓他們在戶外活動,盡可能多裸露一些皮膚,也不要隔著玻璃曬太陽。

        誤讀6:過了一歲就不用補維D

        有的家長會走另一個極端,覺得孩子過了一歲,戶外活動增加了,就不需要再補維生素D了。有的家長還會說,我們小時候什么都沒補,也沒得佝僂病啊。蘇宜香認為這也是一種誤讀。其實5歲以下兒童、孕婦、乳母都是維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而維生素D在天然食品中存在較少,足夠的日曬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可惜的是,大城市中的高建筑可阻擋日光照射,大氣污染也會吸收部分紫外線,特別是像最近的廣州已持續多日陰雨天氣,孩子自身通過日照合成的維生素D可能不足。再加之一些社會因素,孩子們在幼兒園中的戶外活動也越來越少。這些都與20年前的情況不同。現在的孩子仍有適量補充維生素D的必要。

        寶寶佝僂病預防:

        ①鼓勵母乳喂養,堅持母乳喂養8個月。

        ②自出生后2周起,每日給寶寶口服維生素D預防量400單位。

        ③多吃富含維生素D和鈣的食物,如蛋黃、肝類、魚類、奶類、豆類、蝦皮等,不要吃過多的油脂類和鹽,以免影響鈣在體內的吸收。

        ④多帶寶寶到戶外活動。接受陽光照射,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經日光照射轉變成維生素D,這是最廉價安全的維生素D來源,每1平方厘米皮膚經照射半小時即可產生20微克維生素D,每日曬1~2小時即可滿足需要。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