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有掏耳朵的習慣,但是也有很多大人會喜歡給小孩清潔耳朵,但是小孩子的耳朵其實是比較脆弱的,所以在清潔的時候需要注意頻率,也要注意清潔的方式。那么,一般寶寶耳朵怎么保養呢?怎么預防寶寶耳朵疾病呢?
耳的外層面直接接觸外部環境,加上經常吐奶、流汗,很可能粘在耳朵附近結成臟塊,因此,家長要象重視洗臉一樣重視洗耳。
清洗手法:先將嬰兒沐浴液在手上搓出泡沫,再用手指輕輕揉搓耳后和耳廓,輕柔地按摩,最后用擰干的紗布擦拭干凈。耳朵入口處,可用嬰兒專用棉簽蘸點嬰兒油輕輕擦試,注意不要過分深入,防止寶寶頭部突然亂動而傷到耳道粘膜。
耳垢和眼屎不同,它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遇到空氣干燥會變薄片狀,或粘稠的油脂狀,阻擋灰塵、水與小飛蟲的入侵,同時又能緩沖噪聲,抑制細菌滋生和繁殖,是鼓膜的保護神!
不要做潔癖父母,耳垢可隨咀嚼、張口或打哈欠等動作,以及借助下頜等關節運動自行脫落、排出,切勿擅自挖出。
噪音對耳朵的傷害也不可小視,尤其是高分貝噪音,加上寶寶面對噪音時不能像成年人那樣主動回避,受害會更大;不要帶寶寶去KTV、酒吧等噪音很大的地方,更不要給寶寶使用耳機,不但分貝較高,同時會給耳部帶來強烈的內外雙側壓力,不利于耳朵發育。
父母應當幫助寶寶及時認識高分貝噪音,并教給他正確的躲避方式,如張嘴,將耳朵轉向安靜的方位并跑開,或用手指暫時掩住外耳道口等。
在給小寶寶喂奶時,應保持寶寶頭部稍高的姿勢,喂奶后應繼續保持這種體位片刻,不要立即放平。避免吐奶或溢奶,乳汁流入耳道;同時要注意睡姿,寶寶側臥時,要撫平耳朵,避免耳廓扭卷受壓。
同時,洗澡或游泳時不要側首,避免水流進入耳道,若耳內灌了水,要及時用棉簽或棉球蘸出耳內污水。
在戶外活動的過程中,一要防曬防凍防風,二要防范外力與碰撞。不要忽略小耳朵的安全,如因外力碰撞,可能會傷及耳膜,或令耳骨移位,導致聽力損傷。
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風穴(在耳垂與耳后高骨之間的凹陷處)和聽會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頜關節突后緣之凹陷處),可以增加內耳的血液循環,有保護聽力的作用。建議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分鐘左右,這也是不錯的親子接觸好方式哦!
一些疾病可能會影響小耳朵的健康,感冒就是是引起中耳炎的一大罪魁(75%的中耳炎系感冒引起),故防止中耳炎的最好辦法莫過于預防感冒。其次,麻疹、腮腺炎、風疹等急性傳染病也是中耳炎的導火線,除了按時接種疫苗之外,還要鼓勵寶寶多多鍛煉身體,保持清淡均衡的飲食,增強體質才是關鍵。
在中國的兒科急診中,80%使用抗生素,遠高于30%的國際水平;而聾啞兒童中,60%以上都是由于不合理用藥所致,尤以濫用抗生素最為常見。所以為了小耳朵的健康,父母一定要清醒認識,不要一生病就打抗生素,多做一些家庭護理,少用一些藥物,特別是慶大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
中醫認為,腎開竅于耳,所以在日常飲食中,可以給寶寶喝些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等,對于保護聽力頗有裨益。
(1)掏耳
掏耳朵是很多人都喜歡做的事情,很多時候小孩子耳朵癢,有些父母就會隨手使用發夾、短木棒等物品為孩子掏耳朵。這個時候,只要稍有疏忽就可能戳破孩子的鼓膜,導致耳痛出血,感染炎癥,影響聽力。情況嚴重戳的太深的,可直接損害聽力。
(2)外傷
由于孩子一般都活波好動,就很容易出現外傷的情況,外傷的原因包括:孩子淘氣時,有些父母盛怒之下,不分清紅皂白給孩子幾個巴掌;喜慶佳節,燃放的鞭炮突然在孩子耳邊爆炸,巨大氣浪直沖耳道內鼓膜;游泳時,孩子一側耳朵先撞擊水面。這些外傷都會造成鼓膜破裂、穿孔,直接造成聽力減退。
(3)噪音
有些孩子在收看電視或收聽音樂時,往往喜歡把音量開得很大,有的孩子還喜歡聽立體聲音樂,戴上耳機一聽就是幾個小時,無論在行走或做功課時都不愿取下。殊不知,長時間接觸高分貝的噪音,會對內耳聽覺器官的神經末梢造成不良刺激,會不知不覺損害聽力,使聽力下降。
(4)藥物
許多藥物對耳朵來講,具有強烈的毒性,長期使用或一次大量使用,或病兒對這種藥高度敏感都可引起聽覺障礙導致孩子聽力下降。所以,家長不要隨意給孩子買藥,任何藥物的使用都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
(5)疾病
在引起聽力下降的各種原因中,中耳炎最為多見。如急性中耳炎通常都是由耳咽管感染的,常見原因就是耳朵進水。很多時候,孩子感冒一不小心就可能影響聽力。另外,中耳還常常受到“左鄰右舍”的威脅,如鼻和咽部的疾病,包括鼻竇炎、扁桃體炎、增殖腺炎等,常會并發中耳炎,影響孩子的聽力。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