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癥是一種神經性的疾病,一般神經性的疾病最先表現的癥狀就是肌肉的不協調,但是要看神經支配的肌肉是哪一部位的,比如有的是四肢的,有的是軀干的,所以不協調癥狀也有區別,帕金森病也有肌肉不協調癥狀。那么,帕金森患者總是跌倒怎么辦?
我們都知道支撐面越小越難保持穩定,所以,在訓練平衡能力時,要逐漸減小支撐面,讓病人在更小的支撐面上保持平衡,從而提高他獨自控制重心穩定的能力。
訓練時,讓病人獨自站立,并逐漸減小雙足之間的距離,由分足站立過渡到并足站立,再到腳尖對腳跟的前后站立,最后是單足站立。訓練時,要求病人靠近穩固的桌椅或墻壁,以便在不穩時可以扶持。
病人在地面上能夠很好地完成單足站立后,可以將方法1中的訓練過程由床上重新開始,再過渡到沙發或枕頭上,即支撐面由硬質漸向軟質發展。這個過程可以強化病人的本體感覺輸入和肢體調整,有利于提高病人本體感覺對平衡的維持作用。但在訓練過程中,一定要有看護人員做好保護工作,而且病人旁邊要有牢固的可扶持設施,嚴防跌倒。
日常生活中.在光亮的地方行走容易保持平衡,但到了黑暗的地方,卻常有“深一腳、淺一腳”的感覺。這是因為在黑暗中,視覺對平衡的貢獻被減弱了。所以,進行平衡訓練
時,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排除視覺糾正。讓病人練習閉目站立,并視其平衡能力逐漸改變站立支撐面的大小和硬度,可使軀體自身調節平衡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上面介紹的幾種方法都是在靜態下完成的,在靜態練習已經獲得較好的平衡功能后,可以開始動態練習。讓病人面對墻壁站立,向前伸直手臂,使之與墻壁距離10厘米遠,通過自身重心的前移而使指尖觸及墻壁,然后還原,重新再來。如果病人能夠輕易完成,就讓他向后退,增加與墻壁間的距離,再完成上述動作。這個訓練還可以改為側對墻站立,將朝墻的手臂側平舉去接觸墻壁,從而進行左右向的重心轉移訓練。同樣,視病人完成動作的難易程度,調整站立位與墻之間的距離。
病人站在前方,訓練者站其背后,雙手向前推病人背部,或向后拉動病人雙肩,要求病人在感受到外力后,向力作用的方向邁一大步。每個方向反復訓練,以便病人形成平衡反應的條件反射。這樣,當病人受到外力碰撞或坐車遇到突然剎車時,可以反射性地完成邁步反應以達到平衡,避免跌倒。當然,這個訓練也適用于左右向的平衡反應練習:訓練者站立于病人一側,以手推動病人肩臂部,病人向力作用的方向跨步,完成訓練。
臥位、坐位及站立位的柔韌性訓練和關節活動度練習,都有利于提高病人軀干和肢體的柔韌性,對改善病人的平衡功能具有促進作用,故可將多種訓練穿插進行。
1、行動遲緩
帕金森病是一類神經系統病變導致的疾病。神經系統的非正常工作通常會使患者行動遲緩,更有甚者會失去行動能力,需要依靠外界的幫助完成日常的諸如走路、抬腿、拿東西、翻身等簡單動作。這一點可作為最重要的帕金森病的癥狀表現。
2、震顫
帕金森病的另一明顯表現就是震顫現象。以手指震顫最為常見,這種震顫是不由自主的顫動,不能自如地控制震顫幅度與震顫頻率。通常這種震顫會擴展到雙腿與雙腳,下巴也會有所波及。當對震顫部位進行輕微扶正時,抖動現象會有所減緩。
3、肌肉僵硬
上面所提到的行動遲緩的原因之一就是肌肉僵硬,這也是帕金森病的癥狀。肌肉之所以僵硬是因為由神經系統傳送給肌肉的“放松”信息并未能準確傳遞給肌肉,故而肌肉會抑制處于緊繃的狀態,長此以往可能會導致血液流通受阻和部分肌肉組織的壞死。
4、肢體僵直
肢體僵直是肌肉僵硬導致的必然結果。雙腿、手臂、面部等肌肉的僵硬會使行動的靈活性與靈敏性急劇下降,全身處于不自然的僵直狀態。面部表情通常情況下會相當不自然,說話的連貫性差,身體伴有微微前傾的趨勢,顯得木訥和呆板。
5、其他表現
主要有心情低落、反應遲鈍、口齒不清晰癥狀,并時常伴有四肢酸痛、流口水、身體感知異常、手腳發涼的現象。但需要強調的是,帕金森患者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它們的情緒系統還是正常運轉的,其智力水平也不會下降,霍金就是一個十分鮮明的例子。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