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保健藥品 > 暑熱感冒能吃什么藥?暑熱感冒是什么癥狀?[圖]

        暑熱感冒能吃什么藥?暑熱感冒是什么癥狀?[圖]

        大眾健康網 2019-04-15 11:46 感冒藥物癥狀

        暑熱感冒是夏季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夏天的時候天氣炎熱氣溫升高,毛孔張開很容易受到炎熱的溫度的侵襲。讓人感到頭暈眼花,暑熱感冒也不是單純的熱證,常常伴有氣虛陰傷的現象。那么暑熱感冒能吃什么藥?暑熱感冒是什么癥狀?

        暑熱感冒能吃什么藥?暑熱感冒是什么癥狀?(1)

        1、什么是暑熱感冒

        暑熱感冒是因久旱酷熱而生,屬于純粹的陽熱證候。此類感冒的重要特征是熱象突出,是四季感冒中癥狀較重的一種類型。發生于盛夏暑熱季節。

        2、暑熱感冒的原因

        1、夏季氣候炎熱,體內過多的熱量散發不出來。

        2、工作壓力大,心情煩躁,情志化火。

        3、過食辛辣燥熱食物。

        4、飲食生活欠規律,造成抵抗力下降,當吹風、著涼后,潛伏在呼吸道的病原微生物乘虛而入,導致“熱傷風”發生。在夏季感冒中,“熱傷風”較“陰暑”為多。

        3、暑熱感冒的癥狀

        暑熱證發生于夏季最炎熱的七、八月間,由于氣溫較高,毛竅開泄,故易感受暑熱之邪而發病。暑為火熱之氣,侵襲人體傳變極速,故表現出一派里熱征象。但暑熱證絕非是單純的陽證、熱證、實證,而常伴有氣虛、陰傷的證候。

        1、主癥

        (1)發熱,微惡風寒,汗出熱不退;

        (2)心煩,口渴,咽痛。

        2、次癥

        骨節酸痛,頭昏或頭痛,倦怠,小便短赤。

        3、舌脈象

        舌質紅,苔黃;脈浮大而數。

        4、暑熱感冒吃什么藥

        風熱感冒的治療,大多數情況就是通便(再配合清熱解表藥物,通常很快見效)。方法很多,喝點涼茶;吃些清熱解毒藥板藍根顆粒等。

        1、中成藥

        暑熱感冒沖劑、清涼沖劑、三黃片、銀翹解毒片、牛黃解毒片,板藍根和銀黃注射液等。

        2、方藥

        (1)清絡飲:本方主要用于暑熱傷肺之輕證。

        (2)竹葉石膏湯:暑熱證若見于氣陰素虛的病人,或暑熱傷其氣陰較重者,可選本方治療。

        (3)白虎加人參湯:主要用于癥見身熱而渴、多汗、背微惡寒,脈大無力的暑熱證。

        (4)王氏清暑益氣湯:對于夏月傷暑、傷津耗氣,身熱、口渴、汗多、體倦少氣、脈虛數者,用之最宜。

        5、暑熱感冒注意事項

        1、減少吹空調的時間

        夏季,由于室內外溫差大、室內通風又不好,所以很容易引發感冒、發熱。專家建議,不要貪圖一時舒服而忽視了自身的健康,越是天熱,越應該加強耐熱鍛煉,減少呆在空調房間里的時間。在空調環境下上班的白領們,回到家后最好盡量少用空調,尤其不要一進家門就直接沖進空調房。此外,家用空調要注意定期清潔,因為灰塵中的塵螨是最主要的過敏源。

        2、以清淡食物為主

        夏季,飲食應以清淡口味為主,避免油膩辛辣和生冷的食物。綠豆粥、蓮子百合粥、荷葉粥、紅棗粥等都是適合夏季飲用的家庭餐點,有防暑降溫的功效。另外,多飲水也很重要。特別是在攝入了大量的高鹽、高糖食物之后,水可以幫助恢復體內的水分和維生素,避免引起口干舌燥,免疫功能低下。

        3、充足睡眠勞逸結合

        中醫認為熬夜易傷神和氣,故在夏夜應保證充足的睡眠。當然,在適當休息后還應配合適量的運動,如果整天呆在家中或單位,捧著電腦度日,容易造成年人體的免疫功能減低,導致感冒的發生。

        4、保持良好的心情

        酷暑難耐,許多人在夏天容易心情郁悶,甚至亂發脾氣。要知道,經常發愁的人容易引起免疫功能下降,機體殺傷、吞噬病源微生物的能力削弱,給無孔不入的呼吸道病毒以“可乘之機”.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情和豁達的心胸,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預防熱感冒的功效。

        6、暑熱感冒的辨證施治

        1、證候

        身熱汗多,口渴心煩,小便短赤,體倦少氣,精神不振,脈虛數。

        2、治則

        清暑益氣,養陰生津。

        3、主方

        王氏清暑益氣湯。

        4、方藥

        西洋參、竹葉、黃連、石斛、麥冬、知母、甘草、粳米、荷梗、西瓜翠衣。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發表評論